王红卫

Hongwei Wang

有片源
2025年
发现之旅
发现之旅

监制/

导演:董劼/
主演:孙阳/赵天爱/
生息之地
生息之地

策划/

导演:霍猛/
类型:剧情/
2024年
导赏:本片由《李献计历险记》、《坏未来》导演李阳执导,《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监制与剧本指导王红卫担纲监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认可,也为中国的科幻喜剧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地球之外的K星,但其核心情感却深深植根于地球上的青春与怀旧。王炸、诚勇、泡泡三位高中生,外表看似普通,却拥有穿越时空的超能力。这一设定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科幻色彩,更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叙事空间。从1999年到2019年,二十年的时空跨度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望,更是对青春与成长的一次深刻反思。影片所传达的“记忆至上主义”则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与生命的价值,而影片中的三位少年用他们的勇敢与智慧去对抗意图毁灭世界的坏蛋,展现了青春的力量与勇气。三个男生主角好像永远十八岁,无论身体是什么年龄,他们的精神和灵魂内核都是十八岁。片中38岁的王炸、王诚勇和泡泡分别代表了李阳过去的一段时期中他身上具有的三种问题,王炸他讨厌未来、害怕自己长大;而王诚勇是遇到任何事逞强硬抗;泡泡他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不停模仿别人,却失去了自己,虽然这三个人他们的命运不一样,但在电影的最后他们都走向了悲剧英雄的命运。在《从21世纪安全撤离》这部作品中,导演李阳延续了其一贯的创作风格,将二次元、赛博朋克、中式梦核等时下流行的手法与风格熔于一炉,极尽夸张、混搭、戏仿之能事。这种杂糅不仅没有给人生硬混乱之感,反而在许多段落里弱化了暴力感和低俗感,增添了戏剧性与喜剧感。李阳用了大量的怀旧梗,让观众看到了非常多致敬80年代和90年代的元素,使得整个影片充满了复古质感:比如《变形金刚》《红色警戒2》,又比如王炸身上穿的T恤印的是《涅槃》的歌词,甚至吴晓亮在2019年住的房子是1994年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布景,还原了许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此外,影片整体还呈现出一种游戏感,无论是关键道具游戏卡,还是所有人的质感和样貌,都特别像一个90年代的横版过关游戏。你操纵着一个角色不停地往前去走,像永远走不完的路一样,但是你要不停地去战胜眼前要出现的敌人,也许你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走,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但是走就对了。(编辑:明慧)
导赏:《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作为一部幕后纪录片,将中国科幻电影史上深具标志性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推入全新的阐释维度。影片以“元电影”视角解构《流浪地球2》的创作历程,通过数月的跟拍,记录《流浪地球2》从剧本构思到最终实现的完整工业流程,借由科幻文本的再诠释,呈示了《流浪地球2》剧组是如何从银幕到现实——将科幻片做成“未来的历史”。本片将《流浪地球2》的制作逐一拆解,以人物采访、片场实拍,电影原片相互融合,追溯了中国科幻文学的起源和历史轨迹,复归到中国科幻的发展现状和阶段探索。影片展示了大量的分镜手稿和previz(动画预演),呈现了虚拟拍摄技术提供的动态效果,形成视觉化的剧本;摄影部门使用先进设备泰坦时遇到的零件组装、软件参数、实际拍摄各方面的困难,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工作,展现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铺路的决心,实现了技术的积累。影片同时纪录了郭帆是如何通过美术指导进行可视化设计,以其在造型呈现上独到的判断力和团队的配合,使《流浪地球2》在工业设计和创意美学层面缔造了标志性的视觉效果。UEG基地中大量的场景、道具、车辆、衣物等以白色为主色调,取得了非凡的荧幕体验。视觉特效,电影配乐、声音设计上的审美沿袭与突破亦一一呈现。在“重工业电影”的标签下,《流浪地球2》的制作流程、拍摄过程和面临的技术挑战被具象化为震撼的视觉档案。《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深刻纪录了《流浪地球2》是如何将工业技术应用于电影生产,极大提升效率,建立一个真实的、可信的“未来的世界”。电影道具以工业生产和开发的逻辑去生产制作,如门框机器人的灵感来源与形象设计、重型外骨骼的开发更新迭代,MMU航天员机动装置、电磁肌肉手臂的制作等,代表了电影工业化进程路径。影片阐释了“流浪地球”世界观的架构和社会形态、自然科学、技术演进方向,以及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所要表达的“残酷底色之下的人的担当和牺牲”和对“超越生物本能的人类精神”的深切讴歌,《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以特有的姿态呈现了中国科幻电影是如何“想象未来”,正如郭帆导演在片中所说:“想象力很重要,因为想象力我们仰望星空,我们会向往大海,我们开始想象我们自己的科幻电影。”(编辑:刘若能)
2023年
导赏:《我经过风暴》是著名女性编剧秦海燕的首次执导电影,她曾编写过《万里归途》和《刺杀小说家》等优秀影视作品。本片撷取了百余例真实案例,依托现实案情聚焦家庭暴力这一社会现象,较为细腻地描述了包括受害者和施暴者在内的家庭成员及周边关系网的各种拉扯博弈,涉及亲密关系、亲子教育、代际影响等诸多家庭伦理问题。秦海燕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出色的剪辑技巧,将女性视点中家庭暴力的残酷和受害者的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的制作也非常精良,摄影和音效等方面都为影片增色不少,压抑紧张的氛围贯穿影片始终,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特别是佟丽娅的细腻演绎表现,在表现徐敏这个角色时,不仅注重角色的外在表现,如身体上所遭受的种种暴力;同时她也注重角色的内心世界。不仅描绘了一个经历家庭暴力的女性在面对家庭暴力时的无助和绝望,还展现了全力以赴克服困境时的坚定和勇气。家暴不只存在于夫妻之间,也存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家暴男”陈均早逝的父亲并未出场,但通过留在陈均母亲身上的烟疤昭示他的存在与恶行。“戒尺”是剧中反复出现的关键符号:首次是陈均母亲因儿子“管不住”媳妇而粗暴地打翻面碗,丢出戒尺,怒斥儿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另一次是儿子告诉徐敏如果回家晚了要被爸爸用戒尺打。家传的“戒尺”是训诫惩罚的工具,陈均母亲打在儿子身上,儿子又打在孙子身上。徐敏在庭审时对婆婆振聋发聩地哭诉击杀丈夫的原因:“他(陈均)不希望你把他生下来,我不想我的孩子和你的儿子一样!”导演秦海燕在接受电影频道专访时谈到《我经过风暴》的意义是:“虽然我们这个片子是讲家庭暴力,但是可能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讲的家庭暴力这个代际传承。影片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反思,对家庭中妇女儿童生存状态的叩问,显示出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强大生命力。(编辑:路明慧)
导赏:忻钰坤导演的影片《热搜》描绘了当下网络舆论的大体面貌,将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生态、人性的善恶以及真相的难于捕捉呈现在观众眼前。其主题的选取和表达层次丰富,从主题的选取来看,《热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片以自媒体主编陈妙的视角展开,她原本是一个深谙流量密码的媒体人,为了追求热度可以不择手段,影片情节的反转和主人公陈妙的自反自省有内在的联结和同步,当她发布的一篇关于校园霸凌的文章,间接导致涉事女生跳楼自杀后,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意外发现了事件背后隐藏的性侵案。这一转变不仅让陈妙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网络舆论的深刻反思,在煽动情绪和加入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之中的时候,在公共空间实质上对他人对个体构成了一种难以承受的伤害和倾轧。在叙事手法上,忻钰坤导演延续了他擅长的多线叙事风格,陈妙、她的合作伙伴何言、资本集团总裁岳鹏以及各个相关人物的故事线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舆论世界,也让观众看到了不同的立场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不过《热搜》也并非完美无缺,影片存在过于简单地处理情节的问题,比如陈妙在调查过程中过于轻松地就能获得关键性证据,并且在刺激的剧情反转之中人物心理的转变描绘着墨太少,导致于人物的刻画有些单薄,可信度降低。此外,影片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不够严谨,比如对于网络舆论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力的呈现,有些地方过于夸张,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影片的现实观照仍然很有意义,以反思互联网舆论生态为主题,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比较强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和危害,也让观众重新去感知自己在网络舆论中可能扮演过和将会扮演的角色。(编辑:许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