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回顾 | 基耶斯洛夫斯基:他让无数人爱上电影
1905电影网讯 2021年,是世界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诞辰80周年,他一生共拍摄了36部影片,其中很多都成为了影史经典。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的大师回顾版块将展映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11部重要影片,除了最著名的“蓝白红三部曲”之外,还选取了导演早期的经典电影,包括他的长片处女作。
纪录片导演出身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转向故事片后,更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和个体精神世界的探讨,其作品中有着强烈的纪实风格和哲学意味;而他对镜头语言的精妙设计和主题内涵的深邃表达,又使他的影片形成了纪实性与表现性的统一,被尊称为“伯格曼、费里尼之后的作者电影传人”和“当代欧洲最具独创性、最有才华和最无所顾忌”的世界电影大师。
这个秋天,走进“北京展映”影院,致敬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生命的烙印》(1976年) |
《生命的烙印》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影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大奖,也由此奠定了他在波兰“道德焦虑电影”派的代表性地位。
《影迷》(1979年) |
《机遇之歌》(1987年) |
《影迷》(1979)和《机遇之歌》(1987)是“道德焦虑电影”的经典之作,其中《影迷》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片中主角正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自我投射,蕴含了导演对电影意义的思考。
而《机遇之歌》(1987)则通过三段不同际遇殊途同归的故事体现了导演悲观的宿命论,影片在叙事结构上的开拓,后来对《罗拉快跑》《蝴蝶效应》等多部作品都有着启示意义。电影曾被禁映,直至1987年才重映。
《无休无止》(1985年) |
在禁映期间,基耶斯洛夫斯基筹备拍摄了《无休无止》(1985),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生涯的分水岭,导演开始将视线从政治战争转移到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探讨,也被看作《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的前身。
在筹备《无休无止》期间,导演结识了政治诉讼律师皮耶斯维奇,这位律师在后来也成为了导演工作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震惊西欧文化界的《十诫》就是在皮耶斯维奇建议下拍摄的,后来二人又共同合作了影史上著名的《两生花》和“蓝白红三部曲”。
《十诫》(1989年) |
《十诫》取材于《圣经》“出埃及记”,讲述了以波兰为背景的十个现代故事,该片获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费比西奖。
《爱情影片》(1988年) |
《杀人短片》(1988年) |
《爱情短片》(1988)由《十诫》中第六个故事发展扩充而成。同年又执导由三个故事交叉组成的犯罪电影《杀人短片》(1988)。
《两生花》(1991年) |
《两生花》(1991)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提出了一种生命的假设,也是导演的一次大胆尝试。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1993年) |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是“蓝白红三部曲”的第一部,导演用声音和色彩叙事,表现对人的精神世界和自由的探讨,大面积的蓝色和贯穿始终的钢琴曲促成了影片一流的视听体验,大银幕献映不容错过。该片获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1994年) |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是“蓝白红三部曲”中最戏剧化的一部,注入了诸多类型和喜剧元素,借助两性关系探讨平等话题,该片荣获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1994年) |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遗作,也是为导演带来了最多荣誉的一部作品。该片荣获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还入围了第67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9月17日, 《两生花》的放映将拉开“北京展映”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大师回顾展的帷幕。届时,我们将邀请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和北京电影学院青年学者王垚博士和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主任马志伟(Jan Jerzy Malicki)与大家聊聊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和他的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