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柳青》: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
1905电影网专稿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可能很多年轻人对作家柳青稍稍有点陌生,但他的这句话,包括他的著作《创业史》等,却影响了许多人。他是陈忠实的偶像,也是路遥的文学教父。而5月21日,电影《柳青》正式上映。我们将跟随作家柳青,看到这个以宏大历史角度下,波澜壮阔的农业建设和农村农村制度改革。
把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民作家搬上银幕并不容易,《柳青》的导演田波是一位八零后新锐导演,拍摄这部电影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创业史”。他曾提到,这部电影整整雕刻了六年,其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柳青曾说要想塑造英雄,就先塑造自己。田波在创作过程中深刻体悟到了柳青的故事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着重大启示。他也相信,这部电影一定能激励无数中国人为伟大的民族复兴奋斗不息。
著名编剧芦苇说:“柳青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他是伟大的作家,把他拍真实了就有意义。”为了把柳青拍的真实,导演田波打磨剧本就花了三年的时间 ,他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研讨、论证、走访,把柳青从出生到去世能找到的有限资料找了个遍,只要是认识柳青的人,他也几乎都采访了。甚至和柳青的女儿就聊了一整年。在这个过程中,柳青的人物形象逐渐鲜活了起来,最终给观众呈现一个可信的、真实再现的柳青。
小编作为一个陕西关中人,在看完电影后真实感受到了导演和编剧的用心,字里行间,言谈举止中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道。就像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俺就想粘着你嘛”。听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真想拍案叫绝,太真实了。
“粘”是非常地道的关中语言,一个“粘”字,不仅表现出了柳青特别渴望和老百姓交朋友,也体现出了那种亲密无间,打成一片的情谊。类似这样的用心和设计,在《柳青》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导演在竭尽全力让我们跨越时空去感受柳青,去感受那个泥土芬芳的时代。
柳青是农民的儿子,导演田波说自己也是农民的儿子。田波用六年的时间为父辈,为这块土地上的农民立传,把这些普通的人请到镜头前,演他们的生活,让人民作家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抒怀,讲他们的故事,向他们表达敬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道新表示,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柳青精神的传承,需要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和少年儿童们了解柳青,认识柳青,读懂《创业史》,实现精神和文化的接力。
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表示,自己也曾去过陕北柳青的故里,在那样一个苍茫的世界里,他感受到了柳青的文学世界。他提到电影结尾的镜头,柳青站在塬上,看着朝阳升起。这个镜头颇令人动容。邓凯说:“我想,柳青先生如果还健在的话,他看到了这部电影应该会感到欣慰。从这个电影,我觉得他找到了知音。”
新时代呼唤着怎样的人民艺术?或许电影《柳青》会给你答案。
编导观察:电影《柳青》导演田波“磨剑”6年,是一部诚意之作。不仅有对于柳青心路历程入木三分的刻画,电影中最闪闪发光的角色或者说让电影闪光的是那些不是演员的“农民演员”们,他们的一些下意识“表演”成就了电影中最重要的的农民群像部分。《柳青》是一部需要走进影院去体会厚度与宽度的电影。(袁丹阳,《今日影评》 当期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