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威

Wei He

有片源
2017年
导赏:2017年由周全执导的《西小河的夏天》宛如一首婉约而细腻的叙事诗,一点一滴之间是对童年时光和故乡的深情怀念,江南水乡的夏日风情之下是对人文情怀和传统价值观的怀念、对人生百态的体悟,镜头以久违的宁静与温情视角,再次重现了那片江南夏日中少年的成长之痛、中年的生活之困。《西小河的夏天》叙事结构如散文诗式般松散自由,节奏舒缓而流畅,童年回忆翩然铺陈开来,情感内敛而克制。生活的琐事与成长的烦恼以一种自然而温情的方式讲述,情感却脉脉流淌其间。晓阳与隔壁郑爷爷的相处以近乎纪录式的朴素手法处理,平实却分外动人,一老一少超越血脉而产生了亲情羁绊:爷爷是他忠实的搭档,二人在足球方面有着别样的默契,半夜逃出家门来到酒吧看足球比赛,晓阳在爷爷头上摆放柠檬皮的细节充满童趣和亲昵;同时,爷爷亦是他心灵的庇护所,是他与家庭爆发矛盾后可以躲避的港湾,晓阳在他身上找寻到了缺失的关爱、陪伴和理解。《西小河的夏天》风格恬淡而诗意,固定长镜头和横移镜头的使用让影片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水墨画;镜像的多重自我等隐喻使用意味深长,大景别将人和环境难以脱离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深刻可见个体在时代之下的渺小和无力。河边杨柳依依,映衬远处青山郁郁葱葱,平静无波的水面蒸腾起水雾,优秀的摄影之下是江南水乡独有的诗意韵味。《西小河的夏天》以深情的笔触,实现了对旧日美好时光和传统人文情怀的追忆,是一曲新旧汰换的必然规则之下唱就的一曲时代挽歌,其间渗透着悲喜交加的人生本味。坚决反对旧城改造的爷爷最后还是选择离开去了日新月异的深圳;对婚姻关系产生失望的妈妈独坐桥头唱起“常言道结发夫妻到白头,看来你我今生无缘配”,最后还是选择原谅;父子之间的隔阂与怨怼以穿着同样款式的白衬衫黑西裤和归还球星海报化解,晓阳终于鼓起勇气让父亲签下足球队报名表。血脉亲情难以割舍,如同父亲和母亲相偎相依之下的平静河水难以再起波澜,人总是要复归于平静的生活秩序。郑爷爷终于带晓阳去看了小宝,却发现群树之间只剩墓碑。晓阳的成长之痛是难以避免的离开与告别,期待的落空本就是人生常态。西小河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短暂的暑假,而孩童的长大,只需要一个夏天。(编辑:刘若能)
大画师
大画师

编剧/

类型:剧情/
2016年
导赏:《大闹天竺》是王宝强首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由白客、柳岩、黄渤等群星出演,本片糅合了喜剧片、公路片、功夫动作片、印度歌舞片等类型元素,呈现了一段笑料百出、节奏轻快、色彩明艳的冒险旅途。由于上映于2017年春节档,本片在践行“文化外交”的同时也充满了浓郁的本土年味儿与经典情怀:老牌“春晚”笑星陈佩斯、朱时茂轮番亮相,剪辑穿插了春晚拜年的喜庆画面,以及六小龄童的客串和《西游记》主题曲配乐,为观众带来丰富的影片视听感受,取得7.56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大闹天竺》延续了“囧途”系列的公路喜剧套路,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别出心裁的创新,片中处处可见对于《西游记》的戏仿致敬。通过挪用这些在亚洲文化圈影响深远的故事符号,让观众在熟悉与新奇中获得观影乐趣,例如以谐音相对应的唐森、武空、朱天鹏和吴静师徒四人在外形和性格上与原型各有一些相似之处,而新的混搭引发又妙趣横生的化学反应。“九九八十一难”般的重重障碍也为公路叙事带来看点,印度婚礼、街头大战牛魔王等精彩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在主题上,四位主角的贪嗔痴让他们同样被过去所困扰,但都在冒险中渐渐领悟亲情、爱情、友情的真谛,到达目的地佛教圣城难陀伽耶时,都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学会放下我执,获得新生。优秀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抓住具备文化共鸣性的主题,体现真情实感,从而克服文化差异,引起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体系下的受众思想上的共鸣。中印合拍电影《大闹天竺》在影片内容创作上实现了文明互鉴,其印证了中印文化融合的魅力之强大,同时也鼓舞了相关题材电影创作的持续深入探索。(编辑:曾奕琦)
2014年
导赏:《警察日记》以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郝万忠先进事迹为题材。该片以一个警察圆满落幕的故事开始,谱写了一个普通生命所散发出来的灵魂之光。这部故事接地气,情感有共鸣的佳作和宁瀛扎实的拍摄技巧、浪漫化的镜头语言以及对于人性的反思密不可分。先锋女导演宁瀛导演在拍摄时运用了极具想象力的镜头语言,整个电影画面优雅抒情,充满了诗意,郝万忠生存的空间环境,山川风木,人文风情,包括蒙古族歌曲,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使整个作品有了真实可信的支点。同时,语言的表达也特别注重质感,使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简单的花拳绣腿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本片还原了生命最本真的一个警察,这次还原不再是固定机位、长镜头的组合,而有了自觉的类型化创作意识,惊悚、悬疑、犯罪、推理等类型片元素的深度运用,让这部传记片具有了强烈的商业色彩。宁瀛摒弃了她惯用和善用的写实影像,叙事手法 非常考究。影片情节有两条线索:一是主人公郝万忠的生平,二是新华社记者承接撰写报道文章任务后寻访郝生平事迹的过程。在处理这两线索带来的两个时空关系时,宁瀛让镜头潜入人物心理,从而实现郝和记者乃至多个人物叙述视点的融合。如记者在采访郝的同事小李时,镜头先是闪回到郝和小李谈话的场景,郝出画,随后记者入画,一个长镜头连接上了两个时间——这一手法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也很爱用。此外,片中大量运用高速摄影,铺衬大量抒情性的音乐,呈现出一种主观色彩很强烈的形态。电影通过复调式双线叙事,明线讲述公安局长郝万忠的一生事迹,暗线在形而上的层面,讲述郝万忠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福尔摩斯与终极罪  犯的失败却不无意义的抗争。影片的结构复杂而巧妙,在明线的次高潮完成了与暗线的融合;在明线的高潮场面奠定了悲剧的预感;在明线的尾声处实现了暗线真正的高潮。人物塑造力求到达精神层面而非流于表象,情感处理力求节制而不煽情,超越了传统“苦情”叙事的模式,见证了一位真正的英雄的诞生。在主流英模传记片的创作当中,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真正的剧作革命。(王晶改)
2011年
导赏:由刘德华、谢霆锋、成龙、范冰冰等群星演绎,《新少林寺》所展现的“止戈为武,以武修禅”精神内核,不仅是一次对经典的怀旧与传承,更是一次全新的创新与突破。在熟悉的少林背景下,本片重述了过往同类电影中尘世之人经过少林寺洗礼后的大彻大悟,而民国混战的故事背景和特技动作手段,让少林救世的惨烈与义愤更加震撼人心。少林功夫不再是简单的武打场面,而是与禅学深度融合,展现了禅武合一的深邃哲学思想。视听语言方面,《新少林寺》堪称一绝。影片中的动作场面宏大而震撼,在香港著名武术指导元奎、李忠志的加盟下,无论是马车追逐、定亲宴还是火烧少林寺,都展示了导演陈木胜对枪战、追逐和爆破场面的精准把握。佛教的悲悯、救赎与杀戮并置,构成了影片的核心叙事线索,跌宕起伏的剧情折射出错综复杂的人性。情节无不体现创作者以人性感化暴力的愿景,如小和尚恳求士兵放下武器的情节以营救方丈,以及众僧人营救自己掩护师兄弟逃走的场面,都蕴含佛教的牺牲精神和慈悲之心。这是一部交织着温情与背叛、拯救与杀戮、功德与罪孽、恩情与仇恨的影片。影片中充斥着对人性的思索和对禅性的参悟,且在人物塑造、画面造型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获得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多项提名。(编辑:曾奕琦)
2010年
导赏:《钢的琴》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场改制为背景,影片处处到处充斥着东北老工业区的元素:破旧的砖墙、高耸的烟囱、废弃的厂房、苏维埃风格的歌曲……诙谐幽默中有着对现实的人文关照。电影画面干净、浓郁,富有表现性,还有怀旧复古感,像落日余晖般的灰黄色调,像是对一个逝去的时代,一批旧人缅怀和追忆。影片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主线是王千源饰演的下岗工人陈桂林千方百计获得一架钢琴留下女儿,副线则是工厂里两根烟囱的命运。 烟囱为象征的传统工业,一度是哺育东北的母亲,现在这位母亲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随着爆炸声,两根大烟囱轰然倒塌,围观人群画面消失在扬起的烟尘中,工人们的青春就此化作往事。陈桂林的父亲也去世,工友们戴上黑袖章,祭奠的不仅是他的父亲,更是钢琴做完之时,一个时代的逝去。在经历了做“纸钢琴”——借钱买琴——组团偷琴后,陈桂林产生了造钢琴的想法。更令人振奋的是,下岗工友们都乐意帮忙,他们各有所长,好似回到了那段工厂里的岁月,沉浸在曾经倾力合作的默契中,体会l劳动的快乐和那种难以言说的成就感。陈桂林清楚,完成钢的琴,不仅是为了挽留女儿,更是工人们竭力证明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钢琴完成。小元坐在钢琴前开始了演奏,一个时代在悠扬的琴声中落下帷幕。那架琴笨重、粗粝、在毛糙的工业金属质感下,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不甚准确,但仍能流淌出温润的和谐。这是那个时代下岗工人的坚硬和柔软,也是一种超越物质的浪漫。戴锦华教授说这部电影“在几乎所有的层面上触动了我,并满足了我对于电影这个二十世纪遗留给我们的公共性艺术的期待”;“到今天为止仍然坚持认为这部只有五百万的制片成本制作的影片,是二十一世纪最好的中国电影之一”。(编辑:明慧)
导赏:《海洋天堂》是薛晓路自编自导讲述关于孤独者患者的故事。影片讲述了父亲王心诚与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大福相依为命。当王心诚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只剩几个月生命时,如何安置儿子的故事。拍摄之初,薛晓路也是走访各处了解到了孤独症患者的艰难处境也为剧本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影片之所以能够触动心弦,不仅仅因为孤独症患者所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阻碍,更是因为父爱太过于深重。电影理论家格尔曼诺娃说:“物向来是构成影片艺术现实的重要成分。它赋予影片的艺术现实以各种各样的含义,帮助造成影片所反映的生活瞬间的真实感、具体感和独特感。《海洋天堂》从名字到剧中场景就曾多次出现水意象。影片开头的汪洋大海,父亲的工作地点海洋馆以及大福天生的好水性,这些与水相关联的意象对影片的主题都起到烘托或反衬作用。薛晓路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渺小的生活情境扩大化,使故事更真实动人。文章饰演的自闭症男孩,将自闭症孩子内心的纠结与温暖诠释的打动人心,无论是特别设计的手部动作还是每一个眼神都恰到好处。李连杰一改往日形象,不再是人们熟悉的武林高手,也没有炫酷的动作戏,而是一位绝望无助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不放弃帮大福找寻依靠,一遍一遍的教大福基本的生活,即使有情绪的崩溃也感到内疚,这也让观众看到了李连杰铁汉柔情的一面。影片的最后,当大福爬在大海龟背上幸福笑着的时候,观众沉闷已久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桂纶镁饰演的玲玲和大福的相处,是影片故事的点睛之笔,玲玲面无表情的重复着马戏团的工作,余光落在大福的同时,脸上也会洋溢着微笑。玲玲是懂大福的,懂他的单纯美好,懂他心里的温暖与柔软。周杰伦也带着量身定制的歌曲惊喜加盟,《说了再见》歌词细致入微的淡描,加上舒缓委婉的曲风,是典型的周氏情歌。娓娓唱出令人动容的父子情深,更是为《海洋天堂》加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副歌部分,周杰伦以“说了再见,却发现再也见不到”的动人歌词,诠释出《海洋天堂》当中父子在漫漫人生路上令人无法割舍的感人情怀。《海洋天堂》,让观众感受到了孤独患者的自我拉扯,更将父爱铭记于心。(编辑:王晶)
2006年
导赏:《梦想照进现实》是一部充满情趣同时又发人深省的都市题材影片,徐静蕾导演不仅是一个电影导演,也是一个影视演员和书画创作者,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强烈的个人风格,她在《梦想照进现实》当中,徐静蕾借鉴了戏剧的表现形式,从影片一开始,观众就被带入男导演的房间这个封闭的空间里,与两位主角一同沉浸在他们的对话之中。没有华丽的场景切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转折,只有纯粹的言语交流。这种叙事方式需要观众高度集中注意力,用心去聆听每一句话,感受台词文本的魅力,感受每一个细微的情绪变化。它更像是在黑匣子剧场中呈现的一场戏剧演出,演员的台词和表演构成了电影最主要的内容,这对演员的台词和表演基本功提供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导演选择了国家一级演员韩童生来饰演男导演这个角色,有去现场探班的记者这样形容:“台词呈现出质感十足的文学意味和话剧风格,同时兼具令人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韵味。”徐静蕾导演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她的作品自然会更多地从女性的生命经验出发,探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困惑和挑战,通过电影表达对女性主体意识构建和自我实现的关注,在《梦想照进现实》之中也可以看到,女演员这个人物形象不是客体、不是行动的对象、不承载男性的幻想,她平等地和男导演对话,清晰调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观点,她和男导演一样有自己的弱点和矛盾性,二者同为活生生的人。在两个人争论的片段中,导演没有用比例不同的正反打镜头,强行诱导观众进入其中一方的主观视角引发共情,而是让观众好像坐在镜框式舞台的剧场里观察着两人的对话,时刻提醒观众保持冷静,不仅在创作中强调男女主角的主体性,也在强调观众作为欣赏者的主体性。(编辑:许雨婵)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