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彤

Xiaotong Guan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作为皮克斯暌违九年的续作,《头脑特工队2》以青春期少女莱莉的内心世界为舞台,将情绪拟人化的创意推向更复杂的维度。从首集中分工明确的“乐忧怒厌怕”五人组,到续作主角莱莉进入“青春期”后变得更加敏感而出现的细化情绪“焦焦”“慕慕”“尬尬”“丧丧”,创作团队找到了最“自然”的方式,来引入他们开发新故事所需的新人物——延续第一部的角色与设定,电影就像“小情绪”们保护莱莉一样,守护住了电影最核心的“世界观”,同时让五人组也和观众一起适应与消化着新角色带来的冲击与变化。在场景设计上,“头脑风暴”的橘色飓风、记忆球洪流的崩塌画面,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外化了心理危机。新增的“信念树”象征个体价值观的构建,而意识流之河则以漂浮的披萨、西兰花等意象,将抽象思维可视化,延续了皮克斯对心理世界的奇想。如果说《头脑特工队》第一部的核心是“允许悲伤存在”,那么续作则更进一步,提出“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是成长的终极课题”。影片通过莱莉从童年迈入青春期的身份转变,揭示了情绪从简单到复杂的必然性。新角色“焦焦”(焦虑)的加入,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它既是莱莉追求卓越的驱动力,也是其陷入失控的导火索。焦焦的橘色炸毛形象与不断制造“假设性危机”的行为,精准映射了当代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社交、学业、家庭压力下的普遍焦虑状态。这种焦虑的具象化处理,让观众得以直观看到“内耗”的生成机制:当焦焦主导莱莉的信念树时,她的行为从努力练习冰球逐渐异化为偷看教练评语、疏远旧友、甚至赛场失控。这种下坠的过程,恰如现实中许多人被焦虑裹挟时的挣扎——越想掌控一切,越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未将焦焦塑造成反派,而是通过其最终的自我反思与泪眼道歉,传递出“所有情绪都是爱你的,只是用错了方式”的包容性理念。这种对焦虑的辩证态度,超越了非黑即白的情绪评判,为观众提供了治愈的切口。以“心理疗愈工具”的视角审视,它成功完成了从“情绪启蒙”到“自我整合”的命题升级。当莱莉的信念树上同时挂着“善良”与“自私”的果实时,影片已悄然传递出最深刻的治愈力量:与其在焦虑中自我撕裂,不如在和解中拥抱生命的全部色彩。(编辑:明慧)
2023年
导赏:作为冯小刚的标志性系列作品,《非诚勿扰》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横跨15年的大IP。《非诚勿扰》(2008)曾经以3.25亿元票房拿到国产电影票房影史第一成绩,《非诚勿扰2》(2010)也是当年贺岁档备受观众欢迎的“爆款”。2023年的《非诚勿扰3》承袭了前两部作品对于爱情与婚姻深刻探讨的传统,在视觉呈现、叙事结构以及主题深度上有所突破,尤其是其色彩美学的运用与未来世界观的构建。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31年,这一设定为探讨婚恋伦理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从视觉呈现上看,《非诚勿扰》选取了极具风格性的多巴胺色彩搭配,与前两部风格截然不同,色彩的变化牵引着观众的情绪波动。在这部的故事中,年近七旬的秦奋与离家十年的笑笑,他们的婚姻和爱情在时间的洪流中经历了无数考验,而“机器人”这一元素的加入,更是将这一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伦理命题。舒淇在《非诚勿扰3》中再次展现了精湛的演技,此次她需要同时驾驭真笑笑、智能人笑笑、真笑笑扮演智能人笑笑以及智能人笑笑扮演真笑笑这四种截然不同的角色,这种影片叙事结构上的复杂设计无疑是对她演技的极大挑战。冯小刚导演通过智能人笑笑这一角色,构建了一个关于“替代”与“本质”的哲学命题。智能人笑笑无论是作为真笑笑的替代品,还是作为独立个体存在,都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情感以及两性和婚姻关系的深刻思考。影片中的“机器妻叙事”,实际上是对未来社会婚恋伦理的一次前瞻性探索,它迫使我们面对一个可能到来的现实:当技术发展到足以模拟甚至超越人类情感时,我们如何定义爱情、婚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编辑:婧怡)
2022年
2021年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