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无名·奔袭
刘索拉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14年
一步之遥
演员(饰 赛金花)
/
导演:
姜文
/
主演:
姜文
/
葛优
/
周韵
/
舒淇
/
文章
/
王志文
/
洪晃
/
刘利年
/
那英
/
刘索拉
/
类型:
喜剧
/
爱情
/
奇幻
/
文艺
/
导赏:
《一步之遥》打造了一场悬疑、奇幻与情爱于一体的华丽视听盛宴,姜文导演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都市上海重建为一个充满雄性元素的“冒险家乐园”。他和葛优继《让子弹飞》后再度联手,重聚北洋时期的东方魔都,上演一场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大战,金钱、权力、欲望与命运相互交织。姜文马走日虽然机灵强悍,但过于自信,最终陷入了自己设计的陷阱之中。而葛优饰演的项飞田则是一个典型的投机者,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朋友。王志文扮演的王天王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狠角色,不动声色地害惨了马走日,为金钱不择手段没有底线。舒淇饰演的完颜英作为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其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追求爱情和事业的不懈追求中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而周韵饰演的武六则是家世背景过人,却为爱豪迈、果敢、自强的时代女性……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姜文揭示了权力与欲望如何左右人的命运,以及人性在物欲、美色、舆论等等面前的种种表现。影片的后半部分,马走日拒绝自己的历史任人打扮,同时,他也无力去书写自己的历史。他不仅仅是拒绝整个世界,或某个尚算清晰的时代,也是拒绝那个曾手眼身法步运转自如,且满堂生风的自己。许多观众认为,《一步之遥》其实是姜文一部极其自我的电影。该片看似充斥着爱情、喜剧、歌舞、冒险、悬疑等诸多元素,但绝不是任何一种类型片,因而作为商业类型的娱乐效应,亦随之被消解粉碎。然而,片中繁华大上海的史诗,璀璨华丽的舞台,金黄色的麦田,青绿色草原上一架架大红色的风车,夕阳晚霞的浓烈鲜艳都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此手笔,恐怕也只能出自姜文导演。(编辑:路明慧)
2007年
门
音乐
/
导演:
李少红
/
主演:
陈坤
/
杨幂
/
黄觉
/
林雨申
/
常晓阳
/
播放正片
导赏:
《门》是第五代女性导演李少红首次转型拍摄惊悚片的电影作品,由陈坤、杨幂、黄觉等主演,李少红之夫曾念平担任本片摄影指导并获得了第26届金鸡奖最佳摄影的荣誉。李少红导演对于女性题材文艺电影的创作最为熟稔,同时也一直在风格和题材上求新、求变,《门》便是导演的一次大胆突破。在本片的创作中,导演以“一个心理变异者的情杀自白”为卖点,融合悬疑、惊悚、动作、爱情等商业元素,讲述了陈坤所饰蒋中天因不如意的生活际遇而精神扭曲,竟将女友残忍杀害的故事。陈坤在本片中奉上了颠覆性的演技,他的面部特写与意识流式的旁白相配合,将蒋中天正常外表下内心的自卑多疑、扭曲痛苦演绎得入木三分。导演以此片向惊悚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致敬,并称受其深刻影响,认为《门》是一部更加突出心理恐怖而非感官恐怖的作品。“外在的恐怖很容易制造,而通常越常见的东西越能让人害怕,比如门、猫眼、时间……最深层的恐怖在于心理上的错乱,是体验中的感觉,而并非形式氛围所能带来。”《门》并不像一般逻辑缜密的悬疑片那样剥丝抽茧、直奔主题,而是用主人公的主观独白进行叙事,强调他精神上的痛苦和崩溃,在虚实之间,观众会自行整理幻觉的碎片,最终完成剧情的拼图。本片没有滥用恐怖片中的“jumpscare”(突发惊吓)手法,而是用围巾、黑山羊、坟墓等意象暗示,使观众产生恐惧心理。此外,拍摄地重庆“山城”、“雾城”的地域特征也为《门》营造了氛围。本片展现了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对个体心灵的压迫,在挑战心理极限的同时,抒发出深刻的人文关怀。(编辑:曾奕琦)
2006年
十三棵泡桐
音乐
/
导演:
吕乐
/
主演:
刘雅瑟
/
段博文
/
赵梦桥
/
陈建勇
/
陈柯良
/
苟雨楼
/
罗雅丹
/
王静
/
钟萍
/
类型:
剧情
/
剧情:
版本一 本片根据何大草创作的小说《刀子和刀子》改编而成,该小说是何大草所著的“残酷青春系列”作品中最被年轻读者推崇的一部。故事描写小镇女孩何凤与几个男孩子之间难以言述的情感,和发生在她18岁夏天的一段青春故事。 何风是中学里一个遭人白眼的“问题学生”:她留着“板寸”头,穿着皮衣和陆战靴,吉祥物是两把冷冰冰的刀子。刀子和刀子,把青春染成了深色。她所在的高二·一班表面的平静,随着转学学生包京生和金贵的到来而被破坏。富家子弟阿利成了被争夺的羔羊,就像群雄逐鹿,充满了紧张和对抗。何凤和身边的伙伴,娇媚而神秘的朱朱,混血而天才的伊娃,还有强悍而阴沉的陶陶,魁梧而粗野的包京生,以及像印地安人一样朴拙的金贵,都在那个汗腻腻的夏天,欢乐着、疼痛着。 版本二 风子:一个18岁的女孩子,不是一个好学生,刀子是“风子”的生日礼物,最后这个吉祥物伤害了她和身边的伙伴。 陶陶:强悍而阴沉,何风最先的男友,他在班里是说一不二的人物。直到包京生的到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当地位失去后,他放弃了“风子”,转而寻找有力的依托,对包京生进行报复。 包京生:魁悟而粗野,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转校来的第一天他就向陶陶挑战,直到他彻底取代了陶陶的地位。但他却在家长和学校的漠视中走向犯罪。 阿利:一个富家子弟,不停的花钱寻找平安。 宋小平:班主任,故事在她的班级中发生。 风子和她的伙伴们为观众打开了“80后”们充满了激情与迷惑的青春情怀,早恋、校园暴力、师生恋……这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着。 请您关注孩子们身边发生着什么…… 版本三 何凤(刘欣饰)是泡桐树中学里的问题学生,人称风子。她留着“男生头”,吉祥物是两把冷冰冰的刀子,家里有个动辄拳头相加的父亲。她有个男朋友陶陶(段博文饰),拳头厉害。她所在的高二一班表面平静,但随着新班主任宋小豆和转校生包京生(赵梦桥饰)还有金贵的到来而被破坏。 富家子弟阿利成了被争夺的羔羊,而强悍的陶陶却失去和包京生对抗的硬气,反而被宋小豆“降服”。何凤转投向包京生一边,却遭遇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身边的同学,朱朱、伊娃都和青春搅在了一起。多年后的何凤记起往事时光,感慨不已。
2005年
无穷动
编剧
/
演员(饰 拉拉)
/
音乐
/
导演:
宁瀛
/
主演:
李勤勤
/
刘索拉
/
洪晃
/
平燕妮
/
章含之
/
播放正片
导赏:
《无穷动》是一部完全由女性角色诠释的室内剧,四位女性集聚在北京一幢清冷萧索的四合院,除夕之夜,她们相互猜忌也抱团取暖。存在于这场情感漩涡中的“老公”和存在于记忆中的“爸爸”始终隐匿,只闻其事,不见其人。女性形象的设置上,宁瀛对被编码的传统女性做出了颠覆,她选择如实转译女人的世界,在银幕上还原女性粗粝的生存状态,大胆直露的对话、手持香烟的姿态和多向蔓延的欲望,使影片具备了一份坦然的勇气,也因此,宁瀛认为《无穷动》会是投在银幕上的“一颗炸弹”,因为“《无穷动》很真实。中国主流社会提倡的一些女性规范或标准,有的甚至还带有封建社会的传统色彩,但在私底下已不复存在。《无穷动》拒绝这种虚伪。通过这部片子,我们要展示的是很独特的中国女人形象,她们具有别样的魅力,构成对主流女性美学的挑战。”所以,在宁瀛的镜头下,拥有固定位置和特质的传统女性形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流动、易变且难以捉摸的风一般的新女性。在镜头语言上,宁瀛也拒绝了对于女性的柔弱化、矮化和边缘化。四位女性的卷发和红唇、缭绕的香烟和充满量感的珠宝与服饰,赋予了女性外观以力量感和主宰性。女性占据了镜头的中心位置,她们的移动牵引着摄影机运动,这种自由和视觉上的优势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她们的野心与抱负。同时,导演以中近景和特写镜头逼近女性的面部,捕捉她们侃侃而谈的样子、流泪动情的样子和极具攻击性的样子,以放大的形式呈现出女性样貌。影片的风格是整体的真实与细节的荒诞。在女性真实的生活之流中,宁瀛插入了一些具有荒诞性的象征段落。比如吃鸡爪的段落,宁瀛取消了对除夕团圆餐的温情化表述,也放弃了固定长镜头对餐桌的脉脉注视,她们的饭仅仅是四只发白的、冷冰冰的鸡脚,宁瀛用大量破碎的特写蒙太奇来展现她们如何吃掉鸡爪,具有视觉上的惊悚性。影片结尾处,拉拉读完那封暧昧邮件后,突然陷入了无休止的狂妄大笑,此时张妈妈打通了急救电话,正经地说“急救中心吗?我这里有个人疯了”,挂电话后,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冬日的北京胡同。除了女性表达,宁瀛同样以时代亲历者的身份,祭奠着正在消融于城市化浪潮的老北京城,“北京是个太复杂的城市。你看到那些古旧建筑一片一片地被拆除,每块砖头上都仿佛带着人们的记忆,可另一方面,北京又是个极为年轻的城市,是个混合体。”三个女人从四合院走出来后,茫然、疏离又冷漠地走在空旷的大路,路的两边是正在拔地而起的建筑工地,她们穿行其中,浑身包裹着不安与陌生。(编辑:王梓苡)
1995年
移山
音乐
/
导演:
迈克尔·艾普特
/
主演:
Jin-Ming Zhang
/
Yi-Ming Huang
/
Yi-fen Kan
/
Ke-Hsi Hsiang
/
Tsung-cheng Hou
/
Hsiang-tan Tang
/
Hing Man Tang
/
Fong Yin Chan
/
Hui Lung Sze
/
李兆基
/
类型:
纪录
/
1987年
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音乐
/
导演:
黄健中
/
主演:
常蓝天
/
林芳兵
/
史可
/
孙鸿魁
/
大力
/
余俊武
/
纪元
/
类型:
奇幻
/
导赏: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戏剧界涌现出一批先锋剧,影片《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就改编自刘树纲的同名探索戏剧。这些戏剧思考人生存的意义,透视人的内心和灵魂。形式上追求结构散文化和时空的自由转换,运用象征、隐喻、荒诞变形手法探索心理空间。电影承续了先锋戏剧的精神内核和形式外壳,黄健中导演通过展现一个灵魂在历史时空、现实时空和幻想时空的穿梭游走,拷问人性,叩击灵魂。《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被认为是一场“能指的盛宴”,大量的隐喻性符号堆积,塑料模特群、无头的人像石雕阵、散落一地的兵马俑石像、篝火、原始人、神秘仪式以及仓库中的英雄雕像林等,这些符号塑造了一个超现实场域。其中,人体雕塑是一个重要意象,作为前卫艺术家的女主角,坚持要把表彰大会上“英雄”男主角的雕塑做成裸体雕塑,并坚守自己的新潮理念,与其他压制性力量相抗衡,和80年代初关于人体雕塑的论战中“人民不愿看见自己的英雄光着身子”的论调相左。在这里,裸体雕塑一方面表述了改革开放的可见性语义,彰显了一种无所遮蔽的纯然赤裸境地,但另一方面,官方话语对人体艺术的排挤,也表现出人体雕塑所代表的先锋姿态始终仅能作为一股潜流涌动在80年代。在精神层面,影片是一场关于“寻”的苦旅,见义勇为却被刺死,被迫踏上荒诞的寻找真相之旅,“寻”的美学多见于荒诞派的先锋艺术形式中,“先锋文学中几乎都涉及人物的精神焦虑,处处展现生存的荒诞和无意义,也有难以预测的宿命和无法逃避的施加在肉身和灵魂的暴力。死亡场景在小说中频频出现,大多数人物没有精神依据,处于莫名其妙的寻找之途”,寻找可能会得到一个暂时的结果或解释,但却因为寻找行为本身的荒谬和无意义而指向更大的价值中空。肖肖最后在洞穴的坑底与恬恬告别,走向远方燃烧的火堆,尽管成了世人口中的“英雄”,但他的背影满是落寞。(编辑:王梓苡)
1986年
雷场相思树
音乐
/
导演:
韦廉
/
主演:
巫刚
/
胡亚捷
/
张建民
/
李霞
/
赵军
/
王琄
/
李小燕
/
王力民
/
陈健
/
储智博
/
播放正片
剧情:
激战后的359阵地硝烟未散,邱原和战士小周就开始抢修工事。这时,团侦察排长季刚带着师长的命令来到阵地找邱原,要他马上撤下阵地。邱原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执意不肯撤离,季刚不由分说,硬是把他带走了。他们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一幕幕往事浮现在邱原的眼前:在开往前线的火车上,五位不同经历的大学生聚到了一起。到达战区营地,他们立即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训练结束,邱原被留在团前线指挥所,默涛、季刚、丛培民和刘国政四人都上了前沿阵地,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无名高地上,由于敌众我寡,我军伤亡很大,培民负了伤。目睹这一切,邱原坚决要求带突击队上前线,张副团长只好同意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刘国政带领工兵们紧张排雷,在爆破筒用完的情况下,他决定人工排雷,毅然抛开前来阻拦的战友、勇敢地向雷区跑去。在攻打359阵地时,邱原遇上了默涛,他们并肩战斗攻下了敌阵地。默涛在敌工事发现一把吉他,上前欲摘,弄响了越军的绊发雷,邱原听到爆炸声赶来时,默涛已倒在血泊中。默涛牺牲,邱原悲痛万分,想起几天来的一切,邱原扭头往阵地上跑,季刚紧追,无奈,他顺势将邱原推下山坡。邱原到医院看望受伤的丛培民,培民此时因左腿被锯掉正痛苦的向医生发泄自己的愤懑。邱原走来替战友向医生解释。过年了,邱原望着街上闪闪烁烁的万家灯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85年
青春祭
音乐
/
导演:
张暖忻
/
主演:
李凤绪
/
冯远征
/
郭建国
/
松涛
/
玉甩
/
玉坦
/
播放正片
剧情:
版本一: 生离死别,此一去不再相见。青葱岁月,如花情怀,犹如拢不住的水,从指间遁入泥中化作无形,永无收回之可能。面临这样的时刻,总是痛楚难抑,情不自禁地要痛哭失声。在张暖忻的拍于80年代的知青片《青春祭》中,北京知青李纯下放到云南插队,在那里她第一次意识到什么是女人的美,什么是青春的心悸,而在体会到所有的美好后,她终于要面临的是:一个疼爱自己老人的离去,初恋爱人的死亡,和无法挽回的青春逝却。在被泥石流洗蚀过的村庄的土地上,李纯捂着脸,发出了持久的呜咽。这是青春的祭曲,久久地,久久地,萦绕在天空和大地之间。我有一位三十多岁的朋友,平常是极爱与人玩笑、笑话不断的乐天派,一次出去旅游,在风景美妙的山间,他说起大学时代的往事,不经意间,竟然哭泣不止,他哽咽着说:那样好的时候,就那么没有了。似水流年,最令人感到伤感的是无数春天的一去不返。但又如罗大佑歌所咏“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倘若能摸抚你的双手面颊/此生终也不算虚假”。纵然青春只剩下祭台上的仪式,若有钟爱依然相随,那便也无悔。 版本二: 女知识青年李纯,在傣族人民中间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若干年后,她上了大学,但在傣乡的这段生活和傣家人对她的情谊,使她永远难忘。李纯初到傣寨,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傣乡的风俗和傣家人的生活观念与她完全不同。她不会干傣家活,衣着也很破旧,与大家格格不入。寨子里美丽又傲慢的姑娘依波为此经常嘲弄她。渐渐地,依波的筒裙,姑娘小伙的对歌,傣家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强烈地撞击着她的心灵,她也学会了像傣家人一样地生活。她用床单裁成筒裙,又戴上漂亮的耳环,她好像变成了傣族姑娘。乡亲们都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房东大爹细致入微地关怀她,依波也同她结成了好友。几年后,李纯和邻寨插队的男知青任佳相识并逐渐成为最要好的朋友。一次,在举寨欢庆丰收的晚宴上,李纯落户那家的大哥喝醉了酒,和任佳打了起来。李纯这才发觉大哥深深地爱着自己,而她毕竟不是真正的傣家人,不可能接受大哥的爱。最后,她只得离开这些忠厚善良的傣族乡亲,到一个山区小学去当教师。她走后,大哥9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思念她而去世了,她怀着无限思念和充满内疚的心情,参加了老奶奶的葬礼。又过了一些年,李纯要回城上学了。行前,房东大哥真诚邀请李纯的男朋友来家里做客,以表达他的歉意。然而,李纯的男朋友已经不可能来了,他被一次突发的泥石流卷走,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李纯告别傣乡,告别了傣家亲人。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片土地,那个使她恢复了爱美的本性,萌生了初恋的感情,树立起新的生活信念的地方。 版本三: “文革”期间,女知青李纯到傣寨插队落户。她初到那里不会干傣家活,衣着破旧,被寨子里美丽傲慢的傣家族姑娘依波嘲弄。但李纯渐渐学会了像傣家人一样生活,并把自己打扮成傣族姑娘,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几年后,李纯和邻寨男知青任佳相识相恋,但在一次庆丰收的晚宴上,李纯发觉落户那家的大哥爱着自己,但自己毕竟不是真正的傣家人,不可能接受这份爱。李纯离开了忠厚善良的傣族乡亲们,到山区小学当教师。大哥90多岁的老奶奶在她走后因思念她而去世,李纯怀着思念和愧疚之情回来参加了老奶奶的葬礼。又过了几年,李纯要回城上学,临行前房东大哥真诚邀请李纯的男朋友做客,但任佳却已经死于一场突发的泥石流。李纯告别了傣乡和傣家亲人,但她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