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无名·奔袭
刘索拉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07年
门
音乐
/
导演:
李少红
/
主演:
陈坤
/
杨幂
/
黄觉
/
林雨申
/
常晓阳
/
播放正片
导赏:
《门》是第五代女性导演李少红首次转型拍摄惊悚片的电影作品,由陈坤、杨幂、黄觉等主演,李少红之夫曾念平担任本片摄影指导并获得了第26届金鸡奖最佳摄影的荣誉。李少红导演对于女性题材文艺电影的创作最为熟稔,同时也一直在风格和题材上求新、求变,《门》便是导演的一次大胆突破。在本片的创作中,导演以“一个心理变异者的情杀自白”为卖点,融合悬疑、惊悚、动作、爱情等商业元素,讲述了陈坤所饰蒋中天因不如意的生活际遇而精神扭曲,竟将女友残忍杀害的故事。陈坤在本片中奉上了颠覆性的演技,他的面部特写与意识流式的旁白相配合,将蒋中天正常外表下内心的自卑多疑、扭曲痛苦演绎得入木三分。导演以此片向惊悚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致敬,并称受其深刻影响,认为《门》是一部更加突出心理恐怖而非感官恐怖的作品。“外在的恐怖很容易制造,而通常越常见的东西越能让人害怕,比如门、猫眼、时间……最深层的恐怖在于心理上的错乱,是体验中的感觉,而并非形式氛围所能带来。”《门》并不像一般逻辑缜密的悬疑片那样剥丝抽茧、直奔主题,而是用主人公的主观独白进行叙事,强调他精神上的痛苦和崩溃,在虚实之间,观众会自行整理幻觉的碎片,最终完成剧情的拼图。本片没有滥用恐怖片中的“jumpscare”(突发惊吓)手法,而是用围巾、黑山羊、坟墓等意象暗示,使观众产生恐惧心理。此外,拍摄地重庆“山城”、“雾城”的地域特征也为《门》营造了氛围。本片展现了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对个体心灵的压迫,在挑战心理极限的同时,抒发出深刻的人文关怀。(编辑:曾奕琦)
2005年
无穷动
编剧
/
演员(饰 拉拉)
/
音乐
/
导演:
宁瀛
/
主演:
李勤勤
/
刘索拉
/
洪晃
/
平燕妮
/
章含之
/
播放正片
导赏:
《无穷动》是一部完全由女性角色诠释的室内剧,四位女性集聚在北京一幢清冷萧索的四合院,除夕之夜,她们相互猜忌也抱团取暖。存在于这场情感漩涡中的“老公”和存在于记忆中的“爸爸”始终隐匿,只闻其事,不见其人。女性形象的设置上,宁瀛对被编码的传统女性做出了颠覆,她选择如实转译女人的世界,在银幕上还原女性粗粝的生存状态,大胆直露的对话、手持香烟的姿态和多向蔓延的欲望,使影片具备了一份坦然的勇气,也因此,宁瀛认为《无穷动》会是投在银幕上的“一颗炸弹”,因为“《无穷动》很真实。中国主流社会提倡的一些女性规范或标准,有的甚至还带有封建社会的传统色彩,但在私底下已不复存在。《无穷动》拒绝这种虚伪。通过这部片子,我们要展示的是很独特的中国女人形象,她们具有别样的魅力,构成对主流女性美学的挑战。”所以,在宁瀛的镜头下,拥有固定位置和特质的传统女性形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流动、易变且难以捉摸的风一般的新女性。在镜头语言上,宁瀛也拒绝了对于女性的柔弱化、矮化和边缘化。四位女性的卷发和红唇、缭绕的香烟和充满量感的珠宝与服饰,赋予了女性外观以力量感和主宰性。女性占据了镜头的中心位置,她们的移动牵引着摄影机运动,这种自由和视觉上的优势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她们的野心与抱负。同时,导演以中近景和特写镜头逼近女性的面部,捕捉她们侃侃而谈的样子、流泪动情的样子和极具攻击性的样子,以放大的形式呈现出女性样貌。影片的风格是整体的真实与细节的荒诞。在女性真实的生活之流中,宁瀛插入了一些具有荒诞性的象征段落。比如吃鸡爪的段落,宁瀛取消了对除夕团圆餐的温情化表述,也放弃了固定长镜头对餐桌的脉脉注视,她们的饭仅仅是四只发白的、冷冰冰的鸡脚,宁瀛用大量破碎的特写蒙太奇来展现她们如何吃掉鸡爪,具有视觉上的惊悚性。影片结尾处,拉拉读完那封暧昧邮件后,突然陷入了无休止的狂妄大笑,此时张妈妈打通了急救电话,正经地说“急救中心吗?我这里有个人疯了”,挂电话后,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冬日的北京胡同。除了女性表达,宁瀛同样以时代亲历者的身份,祭奠着正在消融于城市化浪潮的老北京城,“北京是个太复杂的城市。你看到那些古旧建筑一片一片地被拆除,每块砖头上都仿佛带着人们的记忆,可另一方面,北京又是个极为年轻的城市,是个混合体。”三个女人从四合院走出来后,茫然、疏离又冷漠地走在空旷的大路,路的两边是正在拔地而起的建筑工地,她们穿行其中,浑身包裹着不安与陌生。(编辑:王梓苡)
1986年
雷场相思树
音乐
/
导演:
韦廉
/
主演:
巫刚
/
胡亚捷
/
张建民
/
李霞
/
赵军
/
王琄
/
李小燕
/
王力民
/
陈健
/
储智博
/
播放正片
剧情:
激战后的359阵地硝烟未散,邱原和战士小周就开始抢修工事。这时,团侦察排长季刚带着师长的命令来到阵地找邱原,要他马上撤下阵地。邱原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执意不肯撤离,季刚不由分说,硬是把他带走了。他们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一幕幕往事浮现在邱原的眼前:在开往前线的火车上,五位不同经历的大学生聚到了一起。到达战区营地,他们立即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训练结束,邱原被留在团前线指挥所,默涛、季刚、丛培民和刘国政四人都上了前沿阵地,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无名高地上,由于敌众我寡,我军伤亡很大,培民负了伤。目睹这一切,邱原坚决要求带突击队上前线,张副团长只好同意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刘国政带领工兵们紧张排雷,在爆破筒用完的情况下,他决定人工排雷,毅然抛开前来阻拦的战友、勇敢地向雷区跑去。在攻打359阵地时,邱原遇上了默涛,他们并肩战斗攻下了敌阵地。默涛在敌工事发现一把吉他,上前欲摘,弄响了越军的绊发雷,邱原听到爆炸声赶来时,默涛已倒在血泊中。默涛牺牲,邱原悲痛万分,想起几天来的一切,邱原扭头往阵地上跑,季刚紧追,无奈,他顺势将邱原推下山坡。邱原到医院看望受伤的丛培民,培民此时因左腿被锯掉正痛苦的向医生发泄自己的愤懑。邱原走来替战友向医生解释。过年了,邱原望着街上闪闪烁烁的万家灯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85年
青春祭
音乐
/
导演:
张暖忻
/
主演:
李凤绪
/
冯远征
/
郭建国
/
松涛
/
玉甩
/
玉坦
/
播放正片
剧情:
版本一: 生离死别,此一去不再相见。青葱岁月,如花情怀,犹如拢不住的水,从指间遁入泥中化作无形,永无收回之可能。面临这样的时刻,总是痛楚难抑,情不自禁地要痛哭失声。在张暖忻的拍于80年代的知青片《青春祭》中,北京知青李纯下放到云南插队,在那里她第一次意识到什么是女人的美,什么是青春的心悸,而在体会到所有的美好后,她终于要面临的是:一个疼爱自己老人的离去,初恋爱人的死亡,和无法挽回的青春逝却。在被泥石流洗蚀过的村庄的土地上,李纯捂着脸,发出了持久的呜咽。这是青春的祭曲,久久地,久久地,萦绕在天空和大地之间。我有一位三十多岁的朋友,平常是极爱与人玩笑、笑话不断的乐天派,一次出去旅游,在风景美妙的山间,他说起大学时代的往事,不经意间,竟然哭泣不止,他哽咽着说:那样好的时候,就那么没有了。似水流年,最令人感到伤感的是无数春天的一去不返。但又如罗大佑歌所咏“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倘若能摸抚你的双手面颊/此生终也不算虚假”。纵然青春只剩下祭台上的仪式,若有钟爱依然相随,那便也无悔。 版本二: 女知识青年李纯,在傣族人民中间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若干年后,她上了大学,但在傣乡的这段生活和傣家人对她的情谊,使她永远难忘。李纯初到傣寨,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傣乡的风俗和傣家人的生活观念与她完全不同。她不会干傣家活,衣着也很破旧,与大家格格不入。寨子里美丽又傲慢的姑娘依波为此经常嘲弄她。渐渐地,依波的筒裙,姑娘小伙的对歌,傣家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强烈地撞击着她的心灵,她也学会了像傣家人一样地生活。她用床单裁成筒裙,又戴上漂亮的耳环,她好像变成了傣族姑娘。乡亲们都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房东大爹细致入微地关怀她,依波也同她结成了好友。几年后,李纯和邻寨插队的男知青任佳相识并逐渐成为最要好的朋友。一次,在举寨欢庆丰收的晚宴上,李纯落户那家的大哥喝醉了酒,和任佳打了起来。李纯这才发觉大哥深深地爱着自己,而她毕竟不是真正的傣家人,不可能接受大哥的爱。最后,她只得离开这些忠厚善良的傣族乡亲,到一个山区小学去当教师。她走后,大哥9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思念她而去世了,她怀着无限思念和充满内疚的心情,参加了老奶奶的葬礼。又过了一些年,李纯要回城上学了。行前,房东大哥真诚邀请李纯的男朋友来家里做客,以表达他的歉意。然而,李纯的男朋友已经不可能来了,他被一次突发的泥石流卷走,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李纯告别傣乡,告别了傣家亲人。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片土地,那个使她恢复了爱美的本性,萌生了初恋的感情,树立起新的生活信念的地方。 版本三: “文革”期间,女知青李纯到傣寨插队落户。她初到那里不会干傣家活,衣着破旧,被寨子里美丽傲慢的傣家族姑娘依波嘲弄。但李纯渐渐学会了像傣家人一样生活,并把自己打扮成傣族姑娘,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几年后,李纯和邻寨男知青任佳相识相恋,但在一次庆丰收的晚宴上,李纯发觉落户那家的大哥爱着自己,但自己毕竟不是真正的傣家人,不可能接受这份爱。李纯离开了忠厚善良的傣族乡亲们,到山区小学当教师。大哥90多岁的老奶奶在她走后因思念她而去世,李纯怀着思念和愧疚之情回来参加了老奶奶的葬礼。又过了几年,李纯要回城上学,临行前房东大哥真诚邀请李纯的男朋友做客,但任佳却已经死于一场突发的泥石流。李纯告别了傣乡和傣家亲人,但她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