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要

有片源
2009年
导赏:宁浩的《疯狂的赛车》作为继《疯狂的石头》之后的又一系列作品,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叙事结构和电影语言上展现了导演独特的艺术追求。这部电影以其错综复杂的多线索叙事、黑色幽默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讽刺,构建了一个充满荒诞美学的叙事迷宫,为观众提供了一次全新的观影体验。宁浩借鉴了昆汀·塔伦蒂诺和盖·里奇的结构方式,通过多线索并进的方式,将不同的故事和人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种结构在《疯狂的赛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影片中有倒霉的自行车手、愚蠢的黑帮、非法的奸商、凶狠的毒贩、游移的毛贼和冒失的警察等多组人物,他们在同一座城市中相遇,因无数次的巧合让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这种多线索交织的复调叙述,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也体现了宁浩对电影叙事的深刻理解和探索。影片中的黑色幽默是宁浩电影的另一大特色。这种幽默往往源于人物的荒诞行为和出人意料的情节转折。在《疯狂的赛车》中,无论是自行车手耿浩的不幸遭遇,还是黑帮与毒贩之间的误会,都充满了荒诞不经的喜剧色彩。这些情节虽然看似滑稽可笑,实则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荒谬和人性的复杂。宁浩通过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让观众在笑声中反思社会现象。再者,影片中的方言运用和对底层人物的关注,也是宁浩电影的重要特点。在《疯狂的赛车》中,不同地方的方言成为了人物性格和身份的重要标识,增强了影片的地域特色和真实感。同时,通过对小人物的生活困境和心理状态的描绘,宁浩展现了对底层社会的深刻同情和关怀。这些小人物虽然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但他们的故事和情感却具有普遍性,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此外,影片中的社会讽刺也是不可忽视的。宁浩通过影片中的各种情节和人物关系,对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比如,影片中的假药贩子、黑帮交易等元素,都是对现实中一些社会问题的隐喻和讽刺。宁浩通过这些元素,展现了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深刻忧虑。《疯狂的赛车》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探索的电影。宁浩通过其独特的叙事结构、黑色幽默、方言运用和社会讽刺,构建了一个充满荒诞美学的叙事迷宫。这部影片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次全新的观影体验,也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编辑:赵敏)
1999年
导赏:1999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之河在此分流,一边涌动着过去一个世纪的浮沉与哀愁,另一边则澎湃着新纪元的期冀与憧憬。这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时刻,人们哼着“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的轻快小调,渴求着新世纪如奇迹般的降临。《美丽新世界》所着力凸显的,是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一个农村青年和一个城市少女分别做出的选择,勾勒出了世纪末两条奔赴新世界的路线。来自乡野的宝根因意外的中奖而获得了进入城市的机会,然而,他并未被疾速的城市节奏裹挟,他选择成为建筑工人,在夜总会担任保安,甚至卖盒饭,一点一滴地积累着财富。而金芳则选择了一条赚快钱的道路,她穿梭于借贷和股市之间,试图在资本的游戏中寻找成功的捷径,对于宝根做的底层工作不屑一顾,认为那些只是宝根这样的农村青年的生存法则。不出所料,导演将奇迹赋予了前者,而把后者抛进了负债累累、钱财透支的窘境,暗含着导演的价值选择和情感认同。实际上,宝根成为了农村,或者说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精神化身。他善良、正直、朴实和温暖,拥有土地般的沉稳与厚实,不善算计和猜忌,对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保有乐观的信任。因此,在这座浮躁功利的城市里,他被房地产商的花言巧语骗得晕头转向、被夜总会的黑恶势力打得鼻青脸肿,买盒饭被人哄骗走100块。但是他依旧保留着纯真,会义不容辞地帮金芳还债款,会给没钱的人塞一盒免费的盒饭。那些随着岁月更迭而被磨灭的单纯,因为宝根而再次出现在现代中国,温暖可爱,姗姗动人。影片中,伍佰饰演的流浪歌手阿亮在上海某夜的地下通道里,唱响了“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让我慢慢地走,海浪它总是一波波,不要停歇不回头”的旋律,他穷困潦倒,但怀抱着那把斑驳的破木吉他,仿佛也有了踏进新世纪的勇气。(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