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雯丽

有片源
2023年
2019年
导赏: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的漫画作品《深夜食堂》以其平淡治愈的风格打动了多地读者,2019年,梁家辉推出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深夜食堂》,在向这部经典漫画致敬的同时,表达自己对人间烟火气的独到理解。影片遵循了原作平淡、温柔的叙事风格,没有设置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以近乎白描的手法细腻刻画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友善。在这个固定的小小餐厅里,食客川流不息,情感也不断流动,他们是白领、拳击手、音乐人、司机,也是彼此的朋友、伴侣、知己。他们聚在一起交换隐秘的心事,互相鼓励帮助,获得继续投入都市洪流中的勇气。本片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准确把握了日式治愈风格的核心,即通过艺术创作在现代生活的种种不确定中营造出一种确定感——霓虹灯闪烁的偌大城市里,总有一个温暖的空间安抚人的味蕾,接纳都市人的所有心事。将原作从日式文化移植至中国本土并不容易,受限于版权方的要求,改编版难以做到全然地去日式风格,但在有限的发挥空间中,《深夜食堂》在菜品设计与故事讲述上已独具匠心。本片延用了原版“酒蒸蛤蜊、亲子饭、猫饭”的三个故事,但巧妙地将故事中的食物换成了地道的中式美食——炒蚬子、糖藕和馄饨,这些精致的食物一下子拉近了中国观众与故事的心理距离。同时,影片在多处凸显了故事的发生地上海的城市特色,强调改编版本的在地性。当食客们走出小店,笼罩他们的是黄浦江畔的微风、摩天大楼与狭窄的弄堂街道,他们在日常交流中也时不时蹦出几句上海方言。可以说,在面对改编掣肘的多重阻碍时,本片依然在找寻中国本土自己的“深夜食堂”中做出了努力与尝试。(编辑:海边淡鼠)
2018年
2017年
导赏:《明月几时有》是许鞍华导演创作于2017年的影片,呈现了20世纪40年代的香港以“方姑”等人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展开的一系列抗日活动。影片上映时值香港回归20周年,是对香港回归的真诚献礼。与传统的主旋律献礼片不同,《明月几时有》没有围绕单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典型人物进行叙事,而是三线并行,以碎片化的散文叙事风格铺陈情节。以方兰母女和刘黑仔为代表的东江游击队队员承担着营救文人名士的任务,李锦荣、张咏贤等人负责搜集、传递日方情报,已至暮年的少年游击队员彬仔则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回忆过去。三条线索穿插进行,使历史整体在时空与记忆的交错中被分割成碎片,从而消解了以价值导向为目标的宏大叙事,转向针对日常生活和战时情绪加以书写。许鞍华刻意舍弃了传统的大片叙事策略,在这场对文人的大营救中,有无数可以被渲染突出的大事迹,影片却只是轻盈地展示了几次有惊无险的小行动,以此向观众表明“主体的自我建构和身份认同,只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在创作中,许鞍华一直尝试通过影像思考“人如何面对历史”的问题。相较于歌颂知名人物与重点事迹,她更乐于挖掘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收集历史中的边缘人物的私人记忆。在《明月几时有》中,影片设置了两个时空的并立,以彩色画面展现过去那个燃烧着革命热情、却又动荡不安的战时岁月,以黑白画面展现身处和平年代的当下,梁家辉饰演的彬仔面对镜头“口述历史”,以个体的力量填补宏大历史的盲区。这种“伪纪录”手法的运用,体现出导演对普通人局部记忆的重视,她以此尝试在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之间搭建桥梁,书写“内地与香港之间关于国族百年历史中的离散记忆”。明月已照耀大江,此时便是最好的时代。(编辑:海边淡鼠)
2016年
剧情:该片由凭借处女作《爸妈不在家》揽获30多个奖项的新晋导演陈哲艺担任监制,同时力邀中国、新加坡、泰国三地导演联合打造,被业内认为是年度情感大片。   陈柏霖挑大梁一人分饰三角   “能和三个不同国家的导演合作,我感觉会是一首美丽的交响乐,感谢电影使我们相聚。一个人分饰三个故事的主角,有种平行时空的感觉。我会准备好让自己与自己保持距离,希望观众能在电影里面看不见陈柏霖。”   从导演的角度而言,这又是“三个男人一台戏”了——中国导演忻钰坤、新加坡导演陈世杰和泰国导演 Sivaroj Kongsakul联合打造该片。陈柏霖表示尤其喜欢忻钰坤导演的《殡棺》。   据了解,电影《距离》分 为 “亲情”、“友情”、“爱情”三段故事,着重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地理、心灵和感情距离。此次在新片《距离》中,陈柏霖将上演“一个男人三台戏”,一人分饰三个性格迥异的角色,深刻演绎“抛弃妻子”、“同性情谊”、“忘年师生恋”等多种情感纠葛。据相关人士透露,电影里陈柏霖一人串连起三段故事,并在多个角色间转换,每个角色都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于陈柏霖的演技绝对是一大挑战。然后每个故事之间看似独立成章,却又存在着某种关联,也比较考验观众的理解力。   陈哲艺说,他看过陈柏霖主演的《观音山》,还有今年的《后会无期》,很喜欢陈柏霖的身上自然流露的文艺气质,与片中男主角十分相符,《距离》故事复杂曲折,情感细腻饱满,十分考验演员的演技,不过陈哲艺相信,陈柏霖能够驾驭。   陈哲艺将《距离》定义为对亚洲文艺电影的全新探索和颠覆,希望能发掘和培养亚洲新导演。《距离》以“人文关怀”为命题,不狗血、不煽情、不催泪,只希望能带给观众真正的情感共鸣,引发人与人关系的重新思考。   而执导影片的三位都是近年表现不俗的新锐导演,三位风格各异的导演分别拍摄,影片将如何实现整体风格上的统一?陈哲艺表示,电影可以跨越文化、语言,价值观的相近、人类共通的情感是创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