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志良

Chi-Leung Kwong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戴假发的人》延续了董越导演首作《暴雪将至》中出色的悬疑感营造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以一种近乎宿命的方式开启了它的叙事之旅:夜班出租车司机孟中,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角色,在一次深夜的营运中,偶遇了一位神秘醉汉。这场偶遇,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彻底改变了孟中的命运轨迹。神秘醉汉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顶遗落的假发,更是一个充满谜团与挑战的谜题,引领着孟中一步步踏入了一个由谎言、欲望与罪恶编织的复杂网络。黄晓明在影片中饰演的孟中,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他的生活单调乏味,日复一日地驾驶着出租车穿梭于城市的夜晚,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乘客,却难以触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梦想。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无奇的角色,在命运的捉弄下,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坚韧。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孟中经历了从震惊、恐惧到逐渐接受并试图反抗的心路历程。影片对于“罪”与“罚”的探讨,并非停留在表面的道德审判,而是深入到了个体心理层面,探讨了人在面对诱惑、恐惧与绝望时的心理状态。孟中的每一次决定,都像是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而最终的结果,则是他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戴假发的人》以“一次意外,一顶假发,一生桎梏”为线索,传达了一个核心信息:命运虽然不可预知,但人的选择与行动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自己的命运。孟中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逐渐意识到,真正的自由并非逃避责任与后果,而是在于勇于面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求自我救赎。影片的结尾,虽然留下了些许开放性的空间,却也让观众看到了希望的光芒。(编辑:明慧)
导赏:电影《重生》作为马浴柯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在继承前作暴力美学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该片以毒品受害者家属视角出发,通过真实感沉浸感的拍摄手法,展现了普通小人物为爱复仇的不畏精神,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而立体,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破釜沉舟的勇气。在大胆刺激的镜头语言之外,影片通过多层次反转设计,更描绘着人性的复杂难辨。在善恶之间,有的人被欲望吞噬,有的人坚守心中那道光,在逆境中搏生,实现极限“反杀”,让观众看到了善良、正义与爱的力量。在电影中,一群毒品受害者的家属们联起手来,将计就计利用了安渡计划,成功铲除了海外贩毒集团——从联手组团实现逆风翻盘的群体反杀,再到全员团聚这一美好时刻的温暖动人,人物的宿命感变得更为强烈。欲望与人性交织,希望和温暖并存,在暴力美学的感官刺激之下,更有着直抵内心深处的柔软表达。影片将近年来流行的“剧本杀式电影”做到了极致,不止有全员“双面人”的身份反转,还堪称“细节控的狂欢”。观众也被一种“群体力量”深深感染,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个人复仇,而是受害者们的抱团取暖,是群体不屈的挣扎与反击。这场复仇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群体力量的凝聚,是普通人失去亲人后爆发出的绝境反击的力量。入局易,破局难,片中“酒中下药”“吹烟”等无数细节参照了现实生活中诱导他人吸毒的手段,让整个故事变得更为立体可信,同时也在提醒着观众“出门在外,小心为上,危险就在身边”,将毒品对人身心的侵害展露无遗,有着深刻的警示与教育意义,更蕴含着暖而有力的情感内核。特别是本片对于毒品“制、贩、销链条”的全面展示,让人明白“电影不仅是为了娱乐大众的,更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编辑:大陆)
2023年
导赏:《怒潮》是一部演员阵容强大的黑帮片,电影采用多线索复调叙事策略,将镜头聚焦于海外暗黑犯罪产业链,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逐步揭开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犯罪网络。黑警、黑帮、受害者家属等多股势力在利益与复仇的驱使下周旋对抗,使得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的走向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悬念。随着张家辉饰演的“哥哥”陈安的身世之谜及其背后的目的逐渐浮出水面,主要角色的动机也逐渐清晰。陈安的角色充满对生命挣扎与对家庭珍爱,他是一个背负家族恩怨、深陷道德困境的男人,他的故事线加深了影片的情感深度,也凸显出“爱与正义”这一核心主题。影片通过麦朗汶和马文康的视角,分别揭示了黑白两道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与黑暗势力的残忍。《怒潮》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同样值得称赞。影片中的追逐、枪战、肉搏等动作戏码,紧张刺激,充满了智慧与策略。打斗场面中,每一拳、每一脚都力求真实,拳拳到肉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紧张感。这些动作戏极大满足了观众对视觉刺激的需求,也是对角色性格与“复仇”故事线发展的有力支撑。影片在叙事的结尾,马浴柯导演并没有选择让深恶痛疾的人在完成“复仇”之后全身而退,而是为了救更多无辜人选择留下,展现正义的力量与希望。这一选择体现着角色内心的善良与正义,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复仇与救赎的深刻思考。自始至终,他们都不曾被黑暗势力吞没,仇恨和愤怒是他们去瓦解黑暗的源头,而保护无辜弱小,则是他们内心一直的坚持。(编辑:婧怡)
2022年
2021年
导赏:《关于我妈的一切》是一部深刻描绘中国家庭伦理和母女情感的电影。它以季佩珍这位普通母亲的生活为线索,细腻地勾勒出一个家庭内部的复杂情感和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影片不仅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更引发了对于现代家庭中个体角色和代际沟通的深刻思考。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密围绕季佩珍这位母亲的形象展开。她的生活几乎完全奉献给了家庭,从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到操心女儿的职业和情感生活,再到支持丈夫的事业,季佩珍的形象成为了中国传统家庭中母亲角色的缩影。然而,影片并没有将她塑造成一个单一的牺牲者形象,而是通过她与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她作为个体的情感需求和生命价值。影片对生活细节的展现尤为突出,如季佩珍在家庭中的默默付出,以及她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坚强和乐观。这些细节不仅让角色形象更加丰满,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家庭个体角色的思考。它提示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更加珍惜和关心彼此,尤其是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影片对妈妈“太多”爱的展现,也引发了对现代家庭教育方式的反思。季佩珍对女儿的爱无疑是深沉的,但她过度的关心和控制却让女儿感到窒息,甚至产生了叛逆。《关于我妈的一切》在情感表达上平实而真挚,它没有过度戏剧化的冲突,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和生活挑战。影片通过季佩珍的视角,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母亲在家庭中的多重角色,以及她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坚强和乐观。此外,影片在视觉艺术上也颇具匠心。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光影、色彩和镜头语言,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热气球,不仅是季佩珍年轻时的梦想象征,也是她对自由和探索的渴望的体现。《关于我妈的一切》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家庭伦理和母女情感的电影。它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普通母亲的生活和她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纠葛。影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也引发了对于家庭关系和个体价值的深刻思考。(编辑:赵敏)
导赏:电影《扫黑·决战》以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黑办重点督办案件为原型,直击黑恶势力侵蚀基层政权为害一方的违法犯罪,全面反映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效和赢得的良好社会反响。影片历经一年深入采访创作而成,是首部展现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黑办督办案件的影视化作品。姜武、张颂文、金世佳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又使得电影的冲击力和剑拔弩张的紧迫感被全然释放,呈现出了中国扫黑除恶的勇气、霸气和锐气。影片涉及了暴力催债、农民工讨薪、举报受阻等社会痛点议题,深度地揭露地方黑恶势力的真实面目,真实展现扫黑除恶行动中的诸多细节和真相。“水太深了……”扫黑调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平静之下,掩藏着致命的汹涌暗流。在姜武饰演的扫黑专案组组长宋一锐的带领下,电影《扫黑·决战》向着黑暗开出了一枪,不仅在水面上泛起涟漪,更穿透表面,直击幽深阴暗的水底。为解决拆迁征地案,宋一锐受命带领扫黑专案组深入到当地展开调查。拆迁征地案矛头直指金世佳饰演的娱乐城老板孙志彪。明面上,他以企业家的身份作掩护,但暗地里却做着无数丧心病狂的非法勾当。然而,每一次他都能在犯法被捕后,又平安无恙地获释,一次一次逍遥法外。显然,事情并不简单,究竟谁才是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而所有线索都指向了这位平易近人、爱民爱岗,坚决铲除黑暗势力的“好县长”曹志远。张颂文将县长曹志远“两面人”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他一边设家宴欢迎专案组的到来,一边又设置重重阻碍,暗中作俑;一边在河边点烟悼念逝去的下属齐局长,镜头一转却揭露齐局长被要挟跳楼身亡的真相。他是人们眼中的“好县长”,但在黑暗中自认为是一手遮天的“县太爷”。然而,影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依仗保护伞,无恶不作的黑恶势力不可一世的一面,更让我们看到以组长宋一锐为代表的扫黑除恶专案工作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姜武和张颂文正邪对峙的飙戏更是让人直呼过瘾,更衬托出由姜武带领的调查组不畏险阻,深入扫黑调查前线,对基层保护伞的不正之风与黑恶势力的不齿行径绝不姑息的决心,真实呈现了一线扫黑英雄为“扫黑除恶”排除万难的坚定态度。(编辑:明慧)
导赏:《穿过寒冬拥抱你》是一部表现普通民众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战胜疫情的影片。与同类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局限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将着力点放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上。该片取材自真实发生的事件。影片直截了当地切入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让人难忘的战场——武汉,所有的地名、场景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故事也有迹可循,体现出纪录片般的纪实色彩,所表达的情感也因为真实而产生冲击力。影片从新的视角诠释了生命力,无论是抗疫成功,还是整个武汉表现出来英雄城市的力量,它本身就是一次生命奇迹的反馈。不管是新生儿诞生,还是小猫咪的诞生都属于生命的奇迹,是经历了很多苦难和泪水以后的一次向死而生。在人物关系上,电影中也为大银幕贡献了几对“意想不到的组合”。影片里许绍雄和吴彦姝的“黄昏恋”,许绍雄在影片中的表白堪称教科书级别,以及贾玲和朱一龙,他们的搭配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玲饰演的外卖员与朱一龙饰演的钢琴老师,因为送餐产生了情感上的互动。朱一龙在影片里形象一改以往的帅气扮相,也生动诠释角色的温暖与热忱,贾玲的表演坦率又可爱,在很多细节处理上都将小女孩的感受展现的淋漓尽致。影片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来映照现实,其人物真挚细腻的情感,在寒冬中为观众们送来了温暖。影片的奇迹也来自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里一个个普通人,每个平凡人都在当下创造着生命的奇迹。(编辑:王晶)
2020年
导赏:电影《第一炉香》由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改编而成,延续了张爱玲独特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其经典的苍凉美感。同时导演许鞍华对影片的处理也带有浓厚的个人风格,为视觉元素与叙事细节注入不少新鲜感,呈现出鲜活的都市影像。影片保留了原作故事的核心结构,讲述了葛薇龙在香港名利场的浮沉历程。在视觉呈现上,影片则营造出20世纪40年代香港的繁华景象。豪华的洋房、热闹的社交场所、精美的旗袍和复古家具无不凸显出那个时代都市生活的奢靡。同时许鞍华通过流畅的镜头叙述,将葛薇龙的成长与堕落娓娓道来,使观众沉浸在她与乔琪乔复杂情感的交织中,直观感受到欲望与爱情的深沉波澜。广角镜头俯瞰港岛住宅区,捕捉城市风貌与葛薇龙内心变化的共鸣,细腻地呈现出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逐步失去自我的过程。在许鞍华的镜头下,香港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更成为葛薇龙内心挣扎的具象化表达。影片在意象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沉香炉的出现象征着传承与归属,恰到好处地为故事定下了基调,勾起观众对旧时情感的共鸣。电影中新增的孔雀意象隐喻着梁太太曾经的高贵与现今的无奈,为故事增添了几分人文主义的关怀。这些丰富的意象引导着观众去探索影片表面之下的多重意蕴,在视觉体验中领悟人性的深层次触动。作为一部现代电影作品,影片巧妙地将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传奇与许鞍华的独特影像风格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场充满层次感的视觉盛宴。情感张力与意象之美相辅相成,《第一炉香》不仅是一段情感纠葛的叙述,更是成为对都市女性成长、欲望与命运的诗意探讨。(编辑:颜诗雨)
2019年
导赏: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的漫画作品《深夜食堂》以其平淡治愈的风格打动了多地读者,2019年,梁家辉推出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深夜食堂》,在向这部经典漫画致敬的同时,表达自己对人间烟火气的独到理解。影片遵循了原作平淡、温柔的叙事风格,没有设置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以近乎白描的手法细腻刻画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友善。在这个固定的小小餐厅里,食客川流不息,情感也不断流动,他们是白领、拳击手、音乐人、司机,也是彼此的朋友、伴侣、知己。他们聚在一起交换隐秘的心事,互相鼓励帮助,获得继续投入都市洪流中的勇气。本片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准确把握了日式治愈风格的核心,即通过艺术创作在现代生活的种种不确定中营造出一种确定感——霓虹灯闪烁的偌大城市里,总有一个温暖的空间安抚人的味蕾,接纳都市人的所有心事。将原作从日式文化移植至中国本土并不容易,受限于版权方的要求,改编版难以做到全然地去日式风格,但在有限的发挥空间中,《深夜食堂》在菜品设计与故事讲述上已独具匠心。本片延用了原版“酒蒸蛤蜊、亲子饭、猫饭”的三个故事,但巧妙地将故事中的食物换成了地道的中式美食——炒蚬子、糖藕和馄饨,这些精致的食物一下子拉近了中国观众与故事的心理距离。同时,影片在多处凸显了故事的发生地上海的城市特色,强调改编版本的在地性。当食客们走出小店,笼罩他们的是黄浦江畔的微风、摩天大楼与狭窄的弄堂街道,他们在日常交流中也时不时蹦出几句上海方言。可以说,在面对改编掣肘的多重阻碍时,本片依然在找寻中国本土自己的“深夜食堂”中做出了努力与尝试。(编辑:海边淡鼠)
导赏:《如影随心》是一部探讨现代都市情感关系的电影,展现出现代都市中亲密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爱情真相的残酷性。从视觉美感的角度来看,影片一开场,观众就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巴黎的街头,古老的建筑、绚丽的色彩和浪漫的氛围,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唯美的基调。霍建起导演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将巴黎的美景与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视觉效果。影片中的色彩运用也十分精妙,高饱和、高对比,增强了戏剧性,表现出了爱情的热烈与美好和其中残酷与挣扎的冲突感。在主角们相爱的场景中,画面常常充满了柔和的暖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而在他们面临矛盾和困境时,画面则会转为冷色调,给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感觉。此外,影片的构图也非常讲究。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人物与背景的搭配恰到好处,将人物的情感状态和环境氛围融为一体。在这段爱情中,有甜蜜和浪漫,也有争吵和痛苦;有欲望和冲动,也有责任和理智,观众可以同时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残酷。除了爱情,影片还探讨了人性中的欲望与成长,陆松和文罂在欲望的驱使下,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他们渴望爱情的滋润,渴望被理解和被爱。然而,他们的欲望也让他们陷入了困境,让他们在爱情幻觉中迷失了自己。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痛苦之后,两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他们逐渐认识到,爱情不仅仅是欲望的满足,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他们开始学会面对真实,面对自己的过去,放下心中的执念,努力成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被欲望所驱使,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伤害别人,然而,只有当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编辑:许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