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风

有片源
2019年
2013年
剧情:版本一:   1931年冬天的绍兴城,在人们抗议日本人占领东北的声浪中,鸦片却让14岁的孩子--林耕家破人亡。   1932年的夏天,15岁的林耕和另一个孩子--"先生",在找回弟弟--林田的同时结识了年轻的恋人方均鹏和阿姿,他们一起在兰渚山深处苍美的蝴蝶湾隐居下来。然而,蝴蝶湾并不是世外桃源,他们避不开动荡的社会环境,躲不掉恶势力的欺凌......   1933年的冬天,阿姿要生孩子了,方均鹏只好带着她回杭州娘家去,并带上林田去杭州读书。这一别,就到了1937年的春天,当几个弟兄再一次相聚在绍兴城时,方均鹏托付林耕帮助日本朋友井上寻解决一桩生意纠纷,因此,林耕结识了井上寻一家,也结识了他的女儿秀代。   1938年冬天,日本人占领杭州。逃难的人群纷纷涌进绍兴,日军飞机一路追赶轰炸,绍兴城里一片混乱,人们愤怒地砸毁了日本人的商铺,井上一家也未能幸免,秀代在慌乱中逃往林耕的码头,林耕把她带进了蝴蝶湾。   1940年的春天,林田回到了阔别7年之久的蝴蝶湾。然而,蝴蝶湾里的日本女人让他惊愕,更让他惊愕的是这个女人还怀了哥哥的孩子,新思想浸润下的林田,因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而愤然离去,投身到了抗日战争之中。然而不幸的是,他回馈给哥哥的只是一捧骨灰。   1941年,日本人在又一个春天来临时攻下了绍兴,林耕亲眼目睹井上寻以赤匪之名杀害了方均鹏和阿姿。一边是他深爱的妻子秀代,一边是他患难与共的弟兄,林耕在万般纠结中选择了帮助方均鹏的同志,站到了抗日队伍的行列,并为此付出了生命。   战争摧毁生活,让生活没有了安宁;战争撕碎爱情,让爱情没有了永恒。   这就是战争--人类的耻辱。 版本二: 故事讲述了1931年至1941年发生在绍兴城的故事,主人公林耕受旧社会的迫害与弟弟相依为命,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做强者,经过一番打拼,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船运码头。1941年春日本人占领了绍兴城,林耕万般纠结于亲情、友情、爱情之间,一边是他深爱的妻子­,一边是他患难与共的弟兄,当亲眼目睹日本人以赤匪之名杀害了自己的好友方均鹏和阿姿后,林耕毅然选择了帮助抗日队伍,并为此付出了生命。
2011年
导赏:《岁岁清明》以中华民俗节气“清明”命名,巧妙地借用这一传统节日,为影片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影片以杭州茶文化为背景,通过阿敏一家与尹家的交往,展现了抗日战争初期杭州城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在众多的抗战题材电影中,别具韵致。肖风导演展现了他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影像语言,画面构图精致而富有诗意,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紫云山上的茶园、清明时节的细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路……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影片独特的视觉景观。全片充满质朴的乡土气息,故事清淡似茶,但回味无穷。《岁岁清明》聚焦于茶农女儿与岁岁清明时前来茶庄的少爷之间的一种朦胧的爱情,并将爱情的凄美纯洁与轰轰烈烈的英雄事件相结合。年年清明,年年故事不同,瘦弱无力坐着轿子跟着爷爷来到茶庄的尹少爷被健硕的茶农的女儿阿敏从嘲笑到喜欢,由爱到恨到一生的怀念。无论是阿敏对尹逸白的暗恋、尹逸白与病妻天巧的婚姻生活、阿敏与天巧之间的诚挚友情,都被视作人间温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故事在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岁岁清明只留下阿敏年年上坟的镜头,从年轻到白发,乡村女孩子内心的纯净和家国情怀自然流露出来。抗日行为中尹少爷和阿敏所展现的“杭铁头”的精神为一向以精致纤细著称的杭州文化增添了几分血性和刚性,使人性中的的柔弱与坚强形成强烈反差。在馥郁诗意与乱世茶香交织中,观众不自觉走入了这温润而充满力量的杭州城。(编辑:明慧)
2010年
2009年
海的故事
海的故事

导演/

导演:肖风/
主演:韩帅/刘迈/常征/
播放正片
喊过岭的故事
喊过岭的故事

导演/

导演:肖风/
主演:刘迈/曹湃/
播放正片
剧情:农村姑娘二芹很出众。会吹唢呐,长得也好看,可他却嫁给了大她近二十岁的村里的会计.....。二芹刚刚结婚三个月丈夫就从山崖上掉下来摔死了。农村的红白喜事是很讲究的,送葬时请来鼓乐班吹奏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在送葬的途中唢呐手老德子因体力不支摔倒,偏巧唢呐砸碎了会计的遗像,按照村当地的风俗老德子就得为会计抗灵头幡给故人谢罪。老德子是二芹的表哥,两个人从小一起学吹唢呐,长大后又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终因近亲不能结婚而分手。所以在旁人眼里老德子多少有一点故意破坏的嫌疑,无奈之下老德子借了五千块钱雇了专业送葬队,又热热闹闹地送了会计一回才算了事。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村里帮老德子抗灵头幡的村民大哈、家里养的五十只鸡一夜之间全都死了。大哈认为是抗灵头幡惹得祸,气恼的大哈为此事和二芹发生口角,并扬言以后啥都不干了专和二芹过不去。 二芹怀上了会计的孩子,这可让会计的老父亲喜出望外 ,因为会计家是代代单传,会计四十岁了还没有一儿半女,他这一死就断了香火了。二芹的怀孕给了老人家莫大的希望,所以老人家几乎天天去小庙祭拜,祈求孩子平安。他高兴地哼着小曲修补好了有些破旧的小庙,盼望二芹能早日为他家续上香火…… 村里见多识广的小秋看上了二芹,为了要让二芹感受到他的好并能顺理成章的嫁给他,小秋便看准了一根筋的大哈和二芹之间的矛盾,设计挑起一个又一个事端,让大哈把二芹逼进死胡同,他在出手相救,他对二芹好,对会计爹好,对二芹身边的人好,对村里所有的人都好…… 老德子借的5000快钱到期了,他还不上钱只好东躲西藏地躲到二芹家。大哈认定他和二芹旧情复发,便盯梢以便伺机捉奸,大哈媳妇以为大哈和二芹是勾搭连环便找茬骂街,大哈打跑了媳妇,二芹也被找来的债主打伤流产了.....。悲伤的会计爹砸碎了自己虔诚供奉的小庙,在顿悟中喊出了:“求啥都没用,这点道理咋用了一辈子才弄明白”的呐喊。 一年后, 二芹和小秋结婚了,会计爹和他们住在一起,二芹兑现了不管会计在不在都要侍候他一辈子的诺言。
2008年
清水的故事
清水的故事

导演/制片人/

导演:肖风/
类型:剧情/
1996年
杨贵妃后传
杨贵妃后传

导演/

导演:肖风/
主演:侯俊杰/蓝天野/
类型:剧情/古装/
1994年
1993年
导赏:从1992年到2000年,宁瀛用八年时间拍出了《找乐》、《民警故事》和《夏日暖洋洋》三部影片,在电影史上被称为“北京三部曲”。宁瀛说,“我曾经熟悉的一切正在变得陌生,我爱过的人和城市正在离我远去,我们经历的是一次失恋的过程。所以我把这三部电影称作‘我爱北京’三部曲。”从拍摄时间上来看,这三部电影覆盖了北京骤变的整个20世纪90年代,这个期间正是中国城市化速度飞快的十年,城市的外观、社会内部结构以及人的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找乐》是“北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老北京城变迁更迭的起点,因此,它最为完整地保留着昔日北京的人文风物。电影院售票处前人头攒动,排起长龙,那时的电影还是人们消遣娱乐的首选。青砖绿瓦的老胡同里,是吹拉弹唱、围着侃大山的人们。热气蒸腾的大澡堂里,人们泡在池子里聊着家长里短,排解着无聊与落寞。在集体性的生活中,人们分享着那份简单真挚的情感连接。也正因此,《找乐》实际上展现的是退休独居的老韩头与集体生活之间的关系——他进入京剧爱好者群体、组建京剧活动队并成为管理者、被京剧活动队集体排斥、再次以个体身份重返集体。退休前,他因工作被牢固地绑定在一个稳定的集体中,但因退休的到来,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骤然变得松散,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成为了老韩头的一种社会性焦虑。宁瀛曾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故乡留学,她自称是现实主义电影美学之父巴赞的信徒。因此,纪实不仅是宁瀛电影的形式选择,同时也意味着她对现实的忠诚,以及她对人道主义立场的坚持。她用流动的长镜头展示人物的一系列连续动作,将老韩头与其生存环境和社会景观深深耦合在一起,像纪录镜头般对现实做着安静的观察。秉持着现实主义的关怀姿态,宁瀛将摄影机对准北京城市里的边缘人物,通过纪录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游走,转译出风物人情的众生相。同时,这种对现实的感知,使宁瀛有意识剥落了关于虚构现实的神话,老韩头组织的老年京剧活动队并没有在比赛里胜出,且因为老韩头严格的管理章程产生了一地鸡毛,没有奇迹发生,生活只是少有起伏地、缓缓地流向前。(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