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肖风
人物资料
作品
图片
资讯
有片源
2011年
岁岁清明
导演
/
制片人
/
摄影
/
导演:
肖风
/
主演:
钱佩怡
/
盛翔
/
安峰
/
张雯
/
王永春
/
韩桢初
/
仰昱晨
/
胡凤英
/
播放正片
导赏:
《岁岁清明》以中华民俗节气“清明”命名,巧妙地借用这一传统节日,为影片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影片以杭州茶文化为背景,通过阿敏一家与尹家的交往,展现了抗日战争初期杭州城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在众多的抗战题材电影中,别具韵致。肖风导演展现了他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影像语言,画面构图精致而富有诗意,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紫云山上的茶园、清明时节的细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路……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影片独特的视觉景观。全片充满质朴的乡土气息,故事清淡似茶,但回味无穷。《岁岁清明》聚焦于茶农女儿与岁岁清明时前来茶庄的少爷之间的一种朦胧的爱情,并将爱情的凄美纯洁与轰轰烈烈的英雄事件相结合。年年清明,年年故事不同,瘦弱无力坐着轿子跟着爷爷来到茶庄的尹少爷被健硕的茶农的女儿阿敏从嘲笑到喜欢,由爱到恨到一生的怀念。无论是阿敏对尹逸白的暗恋、尹逸白与病妻天巧的婚姻生活、阿敏与天巧之间的诚挚友情,都被视作人间温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故事在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岁岁清明只留下阿敏年年上坟的镜头,从年轻到白发,乡村女孩子内心的纯净和家国情怀自然流露出来。抗日行为中尹少爷和阿敏所展现的“杭铁头”的精神为一向以精致纤细著称的杭州文化增添了几分血性和刚性,使人性中的的柔弱与坚强形成强烈反差。在馥郁诗意与乱世茶香交织中,观众不自觉走入了这温润而充满力量的杭州城。(编辑:明慧)
2010年
大劫难
导演
/
导演:
肖风
/
主演:
刘迈
/
梁思琪
/
孙荐玺
/
鲁秋实
/
播放正片
剧情:
一九三一年,东北的庄稼还没收完呢,日本人就翻脸了;秋天里还客客气气的日本商人川岛,转过身儿的功夫就谁也不认了。连相处了十好几年的朋友、小子爹都被他给吓着了…… 这说来小子爹也不是凡人,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方圆百里都是他家的土地。虽然没有儿子延续家业,可老来得女也是高兴不已,取名小子,并把她当成个男孩儿养,长工的儿子春阳,就是雇来专门陪她玩儿的。 春节快到了,小子的二姑、村里有名的浪不丢儿二姑娘提前就张罗开了……没想到,川岛又派人来她家缴粮了......这一回日本人是打着收粮的幌子,实则是为日本开拓团扫清障碍而来.....他们血洗了西台屯,逼迫小子爹当汉奸……大批的日本人就这么住进了村子,开拓团就这么大模大样地圈走了中国人的土地。躲进山里的二姑娘发誓,这辈子啥都不干了,非把日本人整走不可。 从此,本该安宁的的西台屯充满了腥风血雨……
2009年
海的故事
导演
/
导演:
肖风
/
主演:
韩帅
/
刘迈
/
常征
/
播放正片
剧情:
海边上有一个漂亮的聋子姑娘小鸥,他的未婚夫到海的那一边打工去了。一年后,未婚夫的妈妈请来了儿子的同学小裁缝给晓鸥做嫁衣,因为儿子马上就要回来办婚事了。 小鸥的耳朵是为了嫂子聋的,这件事没人知道。小鸥的哥嫂对她特别好全村人都知道。小鸥的婚事自然就成了家里人的大事,嫂子告诉哥哥她要把小鸥打扮成最漂亮的新娘,为了这个愿望哥嫂再一次出海去了。 因为乡村偏远小鸥没上过聋哑学校,因为听不到声音,小鸥也从不和别人交流,因为小鸥几乎不和人来往,所以她也格外关注家里来的这个陌生人——小裁缝....... 哥哥嫂子不在家的日子里,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小欧,小鸥忙碌着做饭、放羊、还要照顾四岁的小侄儿。 闹海了,哥嫂不知去向,小裁缝不知该怎么帮助小鸥,在一段慌乱的日子里,小鸥和小裁缝两个年轻人怜爱生情,竟偷偷地好了。 哥嫂回来了,哥哥在闹海中被桅杆砸断了腿。 结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小侄儿学舌泄漏了小欧和裁缝的秘密,哥嫂隐约感到了一丝危机,哥嫂开始看着小鸥,两个年轻人近在咫尺却无法独处...... 裁缝走了,小欧望着无际的海岸线和脚下涌动的海水,勇敢地跑向客船。
喊过岭的故事
导演
/
导演:
肖风
/
主演:
刘迈
/
曹湃
/
播放正片
剧情:
农村姑娘二芹很出众。会吹唢呐,长得也好看,可他却嫁给了大她近二十岁的村里的会计.....。二芹刚刚结婚三个月丈夫就从山崖上掉下来摔死了。农村的红白喜事是很讲究的,送葬时请来鼓乐班吹奏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在送葬的途中唢呐手老德子因体力不支摔倒,偏巧唢呐砸碎了会计的遗像,按照村当地的风俗老德子就得为会计抗灵头幡给故人谢罪。老德子是二芹的表哥,两个人从小一起学吹唢呐,长大后又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终因近亲不能结婚而分手。所以在旁人眼里老德子多少有一点故意破坏的嫌疑,无奈之下老德子借了五千块钱雇了专业送葬队,又热热闹闹地送了会计一回才算了事。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村里帮老德子抗灵头幡的村民大哈、家里养的五十只鸡一夜之间全都死了。大哈认为是抗灵头幡惹得祸,气恼的大哈为此事和二芹发生口角,并扬言以后啥都不干了专和二芹过不去。 二芹怀上了会计的孩子,这可让会计的老父亲喜出望外 ,因为会计家是代代单传,会计四十岁了还没有一儿半女,他这一死就断了香火了。二芹的怀孕给了老人家莫大的希望,所以老人家几乎天天去小庙祭拜,祈求孩子平安。他高兴地哼着小曲修补好了有些破旧的小庙,盼望二芹能早日为他家续上香火…… 村里见多识广的小秋看上了二芹,为了要让二芹感受到他的好并能顺理成章的嫁给他,小秋便看准了一根筋的大哈和二芹之间的矛盾,设计挑起一个又一个事端,让大哈把二芹逼进死胡同,他在出手相救,他对二芹好,对会计爹好,对二芹身边的人好,对村里所有的人都好…… 老德子借的5000快钱到期了,他还不上钱只好东躲西藏地躲到二芹家。大哈认定他和二芹旧情复发,便盯梢以便伺机捉奸,大哈媳妇以为大哈和二芹是勾搭连环便找茬骂街,大哈打跑了媳妇,二芹也被找来的债主打伤流产了.....。悲伤的会计爹砸碎了自己虔诚供奉的小庙,在顿悟中喊出了:“求啥都没用,这点道理咋用了一辈子才弄明白”的呐喊。 一年后, 二芹和小秋结婚了,会计爹和他们住在一起,二芹兑现了不管会计在不在都要侍候他一辈子的诺言。
1993年
找乐
摄影
/
导演:
宁瀛
/
主演:
黄宗洛
/
韩善续
/
黄文捷
/
何明
/
播放正片
导赏:
从1992年到2000年,宁瀛用八年时间拍出了《找乐》、《民警故事》和《夏日暖洋洋》三部影片,在电影史上被称为“北京三部曲”。宁瀛说,“我曾经熟悉的一切正在变得陌生,我爱过的人和城市正在离我远去,我们经历的是一次失恋的过程。所以我把这三部电影称作‘我爱北京’三部曲。”从拍摄时间上来看,这三部电影覆盖了北京骤变的整个20世纪90年代,这个期间正是中国城市化速度飞快的十年,城市的外观、社会内部结构以及人的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找乐》是“北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老北京城变迁更迭的起点,因此,它最为完整地保留着昔日北京的人文风物。电影院售票处前人头攒动,排起长龙,那时的电影还是人们消遣娱乐的首选。青砖绿瓦的老胡同里,是吹拉弹唱、围着侃大山的人们。热气蒸腾的大澡堂里,人们泡在池子里聊着家长里短,排解着无聊与落寞。在集体性的生活中,人们分享着那份简单真挚的情感连接。也正因此,《找乐》实际上展现的是退休独居的老韩头与集体生活之间的关系——他进入京剧爱好者群体、组建京剧活动队并成为管理者、被京剧活动队集体排斥、再次以个体身份重返集体。退休前,他因工作被牢固地绑定在一个稳定的集体中,但因退休的到来,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骤然变得松散,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成为了老韩头的一种社会性焦虑。宁瀛曾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故乡留学,她自称是现实主义电影美学之父巴赞的信徒。因此,纪实不仅是宁瀛电影的形式选择,同时也意味着她对现实的忠诚,以及她对人道主义立场的坚持。她用流动的长镜头展示人物的一系列连续动作,将老韩头与其生存环境和社会景观深深耦合在一起,像纪录镜头般对现实做着安静的观察。秉持着现实主义的关怀姿态,宁瀛将摄影机对准北京城市里的边缘人物,通过纪录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游走,转译出风物人情的众生相。同时,这种对现实的感知,使宁瀛有意识剥落了关于虚构现实的神话,老韩头组织的老年京剧活动队并没有在比赛里胜出,且因为老韩头严格的管理章程产生了一地鸡毛,没有奇迹发生,生活只是少有起伏地、缓缓地流向前。(编辑:王梓苡)
1990年
落山风
摄影
/
导演:
白沉
/
主演:
刘琼
/
宋佳
/
刘新
/
佟瑞敏
/
吴茵
/
张弘
/
王频
/
播放正片
剧情:
台北一家私立医院林院长的儿子文祥。碍于父命,进山到一座与林家有世交的尼姑庵去温课。一天傍晚,文祥正在洗浴,突然一女子一闪不见了,并扔下一句恼怒的训斥。这女子名叫素碧。日后,素碧在文祥面前总是一脸冰霜……
本命年
摄影
/
导演:
谢飞
/
主演:
姜文
/
程琳
/
岳红
/
蔡鸿翔
/
林孟瑾
/
刘小宁
/
李楠
/
梁天
/
刘斌
/
李耕
/
播放正片
导赏:
《本命年》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是1990年中国三部关于迷惘青年的电影之一。影片被看作是中国第四代电影人对中国影坛的最后一次大冲击,也是80年代中国电影的谢幕式。影片根据刘恒小说《黑的雪》改编,通过复杂而又独特的普通人李慧泉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存在于一代年轻人中的焦虑、挣扎、没有归宿的矛盾心理,并以此表达了对重建理想和富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的强烈愿望。影片风格朴实、自然,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充分展示了写实主义风格:长镜头跟拍、粗陋的场景、反唯美的光效、现场分镜头的场面调度手法、摒弃电影音乐的音效处理以及绝望的主题和男主人公死在胡同附近、戈达尔式的结尾。影片写实的手法具有强烈的穿透力,于平实的生活场景中,揭示出都市生活背面的阴影地带。影片中李慧泉的命运悲剧并非是靠好心人和时代的变革所能拯救,因而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宿命色彩,强化了影片的悲剧力量,使影片对于命运和人性的刻画具有着穿透时代的意义。《本命年》的诞生可以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电影的“异数”,是当时中国电影对世俗生活排斥的“反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黄土地》之后中国写实电影的又一个高峰。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大岛渚这样评价说: “谢飞的胜利是中国电影写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胜利。”“第四代”导演赋予电影最多的是个人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关怀,《本命年》无疑强化了这种关怀的纯粹性和彻底性。如果说小说《黑的雪》有一种悲观的宿命色彩,意在展示一种自我否定的贫困灵魂的悲剧命运,那么《本命年》则更倾向于展示一个自我肯定的积极灵魂,增强了对人自身精神力量的呼唤。谢飞是一位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电影导演艺术家,他把他对社会、时代和民族的思考化为银幕形象。表达了他对“重建思想、重建全新的富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的呼唤”。而这正是体现了《本命年》潜藏的意蕴。(编辑:大陆)
1986年
孤独的谋杀者
摄影
/
导演:
张军钊
/
主演:
孙根发
/
杨广森
/
董小冬
/
苏文玲
/
播放正片
剧情: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0年后,天国叛徒黄璋因出卖灵魂,勾结清廷屠杀天国将领而被清廷任命为平南将军,在广西境内引起了极大的民愤。黄璋的暴行激起了天地会的愤怒,不杀黄璋,死不罢休。韦天国、蒙铁亲自出马寻找长年隐迹、独来独往的江湖高手——天国后人孤独汉。孤独汉终于出山了,他在刺杀黄璋的过程中遇到了家世凄惨但想谋杀他的美人蕉,美人蕉得知她的真正身份后爱上了孤独汉。一场大战开始了,韦天国壮烈牺牲,美人蕉也为掩护孤独汉身亡,孤独汉悲愤万千,他抱起美人蕉迎着太阳走去。
1982年
我们还年轻
摄影
/
导演:
夏钢
/
耿小震
/
王宜芹
/
主演:
于莉
/
杨晓丹
/
曹蓬
/
陈浥
/
播放正片
导赏:
在北京电影学院1978级毕业生的联合作业中,夏钢、王宜芹、耿小震三位78级导演系学生携手,与78级表演系的杨晓丹、78级摄影系的邢树民、78级录音系的吴昊等一同,打造了《我们还年轻》这部影片。他们以一种轻盈的笔触,淡化了伤痕与反思,抛却了第四代的精致与诗意,与即将出场的第五代的厚重感保持了距离。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展示了现代工厂里的青春切面。影片中的青春气息,因为一些细腻的细节而显得活泼灵动。当三个男生帮助新来的女工闵星搬完宿舍后,闵星让他们转过身去,她要给男孩们发礼物。在徐平的手部特写中,闵星轻轻地在他手中放下三颗糖,随后摄影机缓缓从潘哥期待的面部滑到他的手部,闵星先是给了他三颗糖,又轻轻碰了一下他的手,多给了他一颗。仅仅是通过少女分发糖果的调皮瞬间,暗示出青春男女之间流动的朦胧情愫。而在徐平表白失败后,他为了整张民主和闵星,假借闵星的名义给张民主写了一封情书。宿舍关灯后,张民主用手电反反复复地看着那封信,被窝里漏出的手电光像跃动的光斑照在潘哥的脸上,两人都因为感情的抉择而辗转难眠。而观众此时还并不知情这是徐平的恶作剧,因此延宕和悬念在这里出现,让这段感情的走向变得难以捉摸,饶有趣味。《我们还年轻》没有深沉的哲理,也没有深切的社会性依托,它展现的是一种朴素的人物活动和人物感情。最后,闵星和三个男人之中最普通的张民主悄悄接近、结合,实实在在的依恋、关怀、渴望这些最基本的人类感情压倒了一切诸如“郎才女貌”式的逻辑。结局里,闵星和张民主步入婚姻,两人喜气洋洋,宴饮宾客。此时的徐平和潘哥呢?在旧爱的婚礼上,心湖或起涟漪,或早已波澜不惊,青春的轻狂终随风逝,所幸,我们还年轻。(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