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伟

Chi Wai Yau

有片源
2020年
2015年
导赏:《暴疯语》的故事开头是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患有精神分裂的范国生因为多疑谋杀了自己的妻子,而他随后被诊断为有精神疾病而逃脱了法律制裁。是典型的犯罪题材影片,但别出心裁的是,《暴疯语》采用了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观视点代入悬念,使影片兼具惊悚氛围和心理影像质感。影片作为悬疑影片在疑点预埋方面合理,故事情节重重转折。范国生谋杀妻子后点燃煤气罐,是情绪失控还是清醒的掩盖,以及周医生最后失控将碎片刺向自己,也让故事的真相浮出水面。在故事情节的设置,影片以完整的视角展示出关于周医生的伦理故事,从范国生的意外失手,由此暴露出周医生的反常,周医生反复强调的帮助范国生,老师去世后的晋升以及不想要孩子的种种迹象都是他反常行为的佐证。由此给观众留下许多细思极恐的细节。电影中的一处情节正是周医生内心最深处的痛点所在,一个女人带着小男孩看病,而真正生病的却是这位看似清醒的母亲,而这个女人和孩子正是周医生与母亲的幻影,这也是周医生处于幻境的起点,母亲的去世与发病一直是他影藏的秘密与内心深处自我的纠缠。影片中的精彩部分是在密室中范国生与周医生的对峙,也正是所有疑点的解答,影片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周医生严谨的律己、自信、渴望成功与他内心的脆弱,敏感,焦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立的双面形象是情感爆发的催化剂,尤其是后半部分,当发现身处的一切都是自己与另一个自己的对话与割裂,这一段的表演黄晓明也贡献出细腻兼容爆发式的演技,将一个精神病人被割裂的内心活动演绎的淋漓尽致。导演通过非常生动的“治疗”手法,电脑、书、药,镜子,封闭的空间,有趣的测试,由此展开了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那里有惊险的生死之争,也有温情与热爱。电影中,刘青云和黄晓明的组合不仅用精彩的表演呈现出悬疑的故事,同时也展示了影片温情部分的情感表达。电影中以周医生的完整故事聚焦一个精神患者的真实境遇,引发大众的思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藏有两个“我”,需要时刻在矛盾与冲突中产生抉择。通过影片明白,精神问题不再是一个需要冷眼或另类的问题,这也符合了导演对该影片的初心。(编辑:王晶)
2014年
导赏:《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一部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架起桥梁的影片。它不仅是一部视觉震撼的商业大片,更是一次对经典文学《西游记》的深刻现代诠释。在郑保瑞导演的精心打造下,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现代电影工业实力的窗口。影片的故事内核忠实于原著,同时又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唐僧的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圣僧,而是一个经历挫折后更深刻理解取经意义的青年。他的坚持和牺牲,体现了对信仰的执着和对众生的慈悲。孙悟空的形象也有了新的发展,他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智慧与勇气的化身。在面对白骨精的挑战时,他的选择和转变展现了角色的深度和成长。白骨精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其形象的塑造尤为关键。巩俐的演绎让这个角色充满了复杂性和深度,她的矛盾和挣扎,以及最终的转变,都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白骨精的形象设计,从黑与白的对比到飘逸的造型,都体现了美术总监傅鸫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创新。影片的视觉效果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特效团队的精心制作,让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无论是白骨精的洞穴,还是孙悟空的花果山,都展现出了魔幻而真实的世界。这些视觉元素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也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在特效制作上的进步。在文化层面,影片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和叙事风格。它不仅是一部娱乐性极强的电影,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作品。影片中对《西游记》的个性化改编,以及对佛教普渡众生和世间轮回思想的演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这种后现代改编,体现了对经典文学的尊重和创新。它通过简化叙事结构,强化角色形象的人性挖掘,以及对传统故事的现代解读,成功地将经典文学作品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这种改编方式,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电影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探索和创新。它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实力,更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一部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元素的电影,无疑为世界电影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贡献。(编辑:赵敏)
2011年
导赏:由刘德华、谢霆锋、成龙、范冰冰等群星演绎,《新少林寺》所展现的“止戈为武,以武修禅”精神内核,不仅是一次对经典的怀旧与传承,更是一次全新的创新与突破。在熟悉的少林背景下,本片重述了过往同类电影中尘世之人经过少林寺洗礼后的大彻大悟,而民国混战的故事背景和特技动作手段,让少林救世的惨烈与义愤更加震撼人心。少林功夫不再是简单的武打场面,而是与禅学深度融合,展现了禅武合一的深邃哲学思想。视听语言方面,《新少林寺》堪称一绝。影片中的动作场面宏大而震撼,在香港著名武术指导元奎、李忠志的加盟下,无论是马车追逐、定亲宴还是火烧少林寺,都展示了导演陈木胜对枪战、追逐和爆破场面的精准把握。佛教的悲悯、救赎与杀戮并置,构成了影片的核心叙事线索,跌宕起伏的剧情折射出错综复杂的人性。情节无不体现创作者以人性感化暴力的愿景,如小和尚恳求士兵放下武器的情节以营救方丈,以及众僧人营救自己掩护师兄弟逃走的场面,都蕴含佛教的牺牲精神和慈悲之心。这是一部交织着温情与背叛、拯救与杀戮、功德与罪孽、恩情与仇恨的影片。影片中充斥着对人性的思索和对禅性的参悟,且在人物塑造、画面造型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获得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多项提名。(编辑:曾奕琦)
2010年
导赏:《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是一部由徐克执导,融合了武侠、侦探、悬疑、灾难及古装等多重类型元素的华语电影。这部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艺术探索和文化传承上展现了其独到之处,成为华语电影中的一个独特存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打破了传统武侠片的模式,将武术动作与悬疑推理、灾难片的紧张氛围以及古装片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复合类型的叙事结构,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历史警匪片”。徐克导演的这一尝试,不仅展现了其对电影类型的深刻理解和大胆创新,更是对华语电影类型片的一次重要拓展。电影以唐朝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离奇的案件,展现了狄仁杰的智慧与勇气。影片中的狄仁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仗剑天涯的侠客,而是以智取胜的侦探,这种角色转变,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位古代名侦探。同时也展现了徐克对传统侠义精神的现代诠释。狄仁杰在电影中不仅是智勇双全的侠客,更是权力结构中的维护者,这种角色定位与徐克以往作品中的江湖豪杰有所不同,体现出导演在创作中视野的不断开阔。徐克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和精湛的武打设计,将武术动作转化为一种视觉奇观,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观影体验。电影中的通天浮屠、鬼市等场景,不仅再现了盛唐的辉煌,更通过数字化的手法,展现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想象世界。尽管电影在追求视觉冲击和类型融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作为华语电影的一次大胆尝试,展现了徐克电影一贯的空间想象力和影像冲击力。《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不仅丰富了华语电影的类型,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机会,同时也为华语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武侠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审美和国际化视野。(编辑:赵敏)
2008年
导赏:电影《狼牙》(2008)是一部集动作、冒险、悬疑于一体的华语电影佳作。影片以阿布这一身怀绝技的杀手为核心人物,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打斗和追逐场景,展现了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境与挣扎。阿布虽然以杀手为业,但并非无恶不作之徒,他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正义感。影片的剧情设计精妙绝伦,情节跌宕起伏,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紧张刺激的感觉。从阿布接到任务开始,到他与各路势力的交锋,再到最后的生死决战,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让人无法预测下一步的发展。这种紧凑而富有张力的叙事方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电影的世界之中,与角色共同经历着种种挑战与冒险。当然,作为一部动作片,《狼牙》的打斗场面也是一大看点。吴京凭借其出色的武术功底和精湛的演技,将每一场打斗都呈现得惊心动魄、热血沸腾。无论是高空坠落、近身肉搏还是枪战追逐,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除了动作场面,影片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模糊性。阿布虽然是一个杀手,但他也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困惑。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断面临着道德和情感的抉择,这使得观众在对他产生恐惧的同时,也对他产生了一丝同情和理解。影片通过阿布的角色,让我们思考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此外,《狼牙》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信任危机。在充满危险和背叛的世界里,阿布与女主角晓禾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线索的加入,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更是一部充满人情味和温暖的作品。
剧情: “与那国岛”是位于冲绳列岛中最西端的小岛,也就是日本国境最西端之处,连许多日本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在岛的海底,长眠着神秘又令人震慑的海底古城遗迹。身为考古学家的陈 国栋深深为这充满谜样传说的遗迹所着迷,在醉心于相关的考古研究之余,更发誓若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 要将心爱的她带到海底的古城遗迹处,将早已藏在那里的戒指取出戴在她的无名指上,制造一个浪漫惊喜。    透过其妹妹小凯的介绍,国栋终于认识了精神科医生高静,两人相知相恋。 照着预想了好久的计划,国栋带着高静潜入海底古城准备向她求婚。 就在此时,一件离奇的意外发生了,国栋竟在汪洋大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打捞到一具无头男尸,但经过DNA比对仍不能证实那是否就是国栋的遗体…     高静难以接受这个打击,对国栋的生死未卜及思念让她陷入 一种迷离状态。为了查探水底发生意外的经过,她透过其病人Simon(张震)的引导, 她看得到一些不应该看到的光景——异常的事件相继在她身边发生,感应到一些平常人不能感应到的事情。 这到底是真实或只是高静的幻觉,惊惧之余,连她自己也开始弄不清楚了。 于是高静唯有求助精神科医师Edward,在他的帮助之下病情终于慢慢好转。 却在此时高静收到讯息,说国栋的人头找到了……    原来小凯再度潜入海中探查国栋的下落,顺着黑潮的方向游去,找到了一个人头,更无意中发现录有事件发生经过片段的录象机,知道原来所有事情和高静有密切关系,这也让小凯处于极痛苦的压力之中。    看着小凯带回来藏着人头的铁箱,高静又再度陷入寻找国栋的迷思中。 像是被一股未知魔力所牵引,她回到国栋做研究的小岛上。如当地自古流传探求理想之乡的传说般,高静向着黝黑的大海的另一方漂流而去……
2006年
导赏:《宝贝计划》被影迷称赞为是已故导演陈木胜最成熟的作品,也是成龙参与编剧完成度最高的一部电影,是港片喜剧的经典之作。影片在弘扬人性和亲情方面着力颇多,在喜剧情节中融入对观众的教导,展现出成龙受早期默片影响在喜剧创作中的思考和天赋。在片中,成龙尝试小混混的角色,饰演的人字拖是一个不务正业、游戏人生,总想着不劳而获的人,就连父亲也对他失望至极,但这样一个角色却在象征自然纯美的婴儿感召下,演化为善良、真情的捍卫者,成为了成龙银幕形象中一次可贵的尝试。古天乐出演的百达通、许冠文饰演的包租公则与成龙的角色一样以盗窃为生,呈现出现代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亲情的疏离,印证了人性的贪婪、道德的缺失和金钱的吸引力。陈木胜巧妙的瞄准这类因钱而疯狂的人群,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将故事推向一个个的高潮。喜剧元素的出现给《宝贝计划》带来不少亮点,尤其是成龙与古天乐一同抚养婴儿的段落,由于母亲的缺失,两个男人担负起了相应的职责,性别错位导致的笑料包袱通过超市选购各种商品和服务员的“误解”达到高潮,两人面对婴儿迸发出的幽默对话更是一种率性自然的人性流露,通过这种戏谑式的表达也消解了观众们对于小偷的仇恨。擅长动作戏份的成龙更是再次上演在狭小空间里一对多的打戏,各种家具用品也成为了顺手的工具。此外,成龙顺着排水管下楼、在车流穿梭的十字路口救下婴儿车中的婴儿更是令观众们捏了一把汗,从《A计划》等片中“演化”而来的动作招式更是兼具了观赏性和娱乐性。这部电影也是成龙与陈木胜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成为了两个人作品中的永恒经典。(编辑:方舟)
2005年
2004年
导赏:陈木胜的《新警察故事》不仅是成龙电影生涯中的一个高峰,也是香港警匪片类型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特征、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电影剪辑技巧,展现了香港警匪片的成熟与深度。《新警察故事》延续了成龙电影中的经典警察形象,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影片中,成龙饰演的陈国荣是一个事业有成的高级督察,但随后他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失败,这一转变打破了传统英雄形象的完美性,为角色增添了更多的人性色彩。影片通过这种人物设定,展现了警察在面对挑战时的脆弱和挣扎,使得角色更加立体,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的叙事模式采用了二元对立和双序列的叙事结构,这在香港警匪片中十分常见。陈国荣与关祖之间的对抗,构成了影片的主线。这种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体现了影片的核心主题——正义的实现往往伴随着牺牲与挑战。同时,影片还通过陈国荣的个人经历,如他与女友的感情线,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得叙事更加丰富和多元。《新警察故事》展现了剪辑师邱志伟的高超技艺。影片通过精心的剪辑,使得动作场面更加流畅和紧凑,同时也加强了情感的渲染力。剪辑不仅连接了影片的各个场景,更是在叙事中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例如,影片中陈国荣的失败和之后的自我救赎,都通过剪辑巧妙地展现了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心理变化。此外,影片在视听风格上也展现了悲情倾向,这是陈木胜电影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俯拍镜头和特写镜头的运用,影片传达了一种悲悯的情感。配乐上,小提琴的旋律和女声的吟唱,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悲剧感,使得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之外,也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新警察故事》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商业上的成功,更在于其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陈木胜通过这部电影,展现了香港警匪片在类型上的成熟,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影片不仅为观众提供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更是引发了观众对于正义、牺牲和人性的反思。(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