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光希

有片源
2016年
2013年
导赏:电影《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以1941年日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作为背景,将西柏坡地区南滚龙沟村少年英雄王二小的英勇事迹用动画这一更符合儿童观赏需求的艺术形式进行展现,传承红色经典,传递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电影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再现了1941年,驻扎在河北省平山县一带的日军为了削弱八路军“平山团”的战斗力量、打击“平山团”的战斗意志,将矛头对准了“平山团”战士们家园的故事,在日军的扫荡中,儿童团团长王二小的亲人被害。“平山团”指挥部得到鬼子要扫荡西柏坡村的消息,制定了转移和伏击计划,王二小主动请缨给西柏坡村报信。送信回来的王二小为了给老乡、伤员和后方机关争取时间主动暴露自己,将敌人带入伏击圈,日军指挥官发现被骗后,杀害了王二小。在片中,导演还加入了传统的剪纸风格画面,使其更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作为抗战时期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王二小的故事有多个版本,《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采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阎富华的事迹作为创作蓝本,将红色经典用与时俱进的艺术手段进行再现,让这位小英雄的事迹再次在大江南北传颂。刘纯燕、董浩等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的配音,为这部动画增添了更多亲和力,使这部作品成为弘扬红色故事的有效载体,活跃了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编辑:刘方舟)
2006年
关公
关公

导演/

导演:常光希/
类型:动画/
1999年
宝莲灯
宝莲灯

导演/

导演:常光希/
播放正片
导赏:《宝莲灯》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之后的一部国产动画长片。影片改编自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沉香救母》,讲述了主人公沉香历经多年磨难,翻越万水千山救出母亲的感人故事。影片重启了中国国产动画片的复兴之旅,在创作上大量使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相结合的方式,使创作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虽然部分角色借鉴迪士尼模式,但也是当时中国动画的一次突破尝试。影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具有多面性,也符合影片角色的创新方式。影片中的配乐方式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其中还通过一段藏族民歌的曲调,来抒发压抑、苦难、战斗和兴奋等各种情绪,这对当时不太重视音乐的国产电影来说无疑是一次好的选择。为了使影片更具有中国特色,沉香为了夺回宝莲灯在天庭与看守宝莲灯的士兵斗智斗勇,其中的士兵就有西安兵马俑的形象特征。宫殿的墙上也有许多的中国传统装饰纹。在场景道具中,也搭配了许多代表中国文化的青铜器皿和发明。还出现了地动仪,将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揉入影片中,让观众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够去了解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影片的故事设定也传递出哲学的普世观点,其中所言“灯在人在,心在灯中,人心不死,灯心不灭”,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体现。人和万物皆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并与自然相融,因此天和人本为一体。故事中出现的土地公、石猴等角色皆为自然的化身,他们与凡人沉香共同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圣洁,因此宝莲灯的传说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象征,鼓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克服困难,把握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影片还诞生了三首脍炙人手的歌曲,《想你的365天》《天地在我心》以及《爱就一个字》传唱至今,每当旋律一想起,仿佛瞬间拉回属于童年的独家记忆。影片中还有一大亮点,是电影的配音部分,动画电影的配音可以说是电影情感抒发以及表达的灵魂部分,该影片由宁静、姜文、陈佩斯、徐帆等多名知名演员进行配音,饱满的情绪,充沛的情感为影片增添色彩,尤其是姜文配音的二郎神,威严而又不失人性化,令人印象深刻。(编辑:王晶)
1989年
奇异的蒙古马
奇异的蒙古马

导演/编剧/

导演:常光希/
类型:动画/
1987年
1986年
不怕冷的大衣
不怕冷的大衣

美术/

导演:林文肖/
类型:动画/短片/
1985年
夹子救鹿
夹子救鹿

导演/编剧/

导演:林文肖/常光希/
主演:刘广宁/
类型:动画/剧情/短片/
导赏:《夹子救鹿》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制作的动画短片。讲述了心地善良,喜爱动物的少年夹子为保护鹿群不被国王射杀,他披上一张鹿皮,装扮一头母鹿,朝着与鹿群相反的方向跑去,被国王射中心房,而小鸟衔来了仙草,和动物们一起救活了夹子的故事。影片根据佛经中“舍身救鹿”传说改编,描写夹子在大自然中与鹿、鸟建立了纯真的友情。夹子为保护鹿群,被国王射死。鹿和鸟为报答夹子救命之恩,用仙草使夹子死而复生,使其重新回到了朝夕相处的朋友中间。《夹子救鹿》没有采用夸张变形的人物和惊险离奇的情节,而是用含而不露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用朴素淡雅,恬静的情景交融处理画面,用优美流畅的节奏处理音响效果,是动画片抒情风格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美术特点上,一方面由于人物和事件的幻想性,使它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但另一方面在感情的抒发上,因为它具有人类感情的“真实感”,这使它与现实生活又比较贴近,常常会引起观众感情上的交流,增进观众对心灵美的崇高信念,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给观众德育和美育的教育。在人物设计上,影片遵循朴素、淡雅、恬静的原则,没有追求绚丽跳跃的强烈色彩和特别夸张的形象,而是设计了一种简洁的、装饰的、接近自然形态的造型风格,强调画面意境的感染力,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主要人物夹子所穿的是偏冷的白色服饰,既表现了人物心灵的纯洁,又能在灰色的环境中显得很突出。在不同的场景中,导演们强调了色彩的情绪变化。比如描写夹子和群鹿友情的“林中歌舞”一场戏,开始采用了清新的蓝绿色调,而当歌舞进入高潮时,背景变成了天地一色的透明高调,象征了友爱主题的升华。紧接着是山雨欲来的气氛,色调转入灰暗的绿色。最后国王猎队闯进森林,画面变成深灰调子,暗示一场浩劫的来临。在配乐上,影片通过音乐来体现人物的感情表达。比如夹子在家中与松鼠玩耍的一场戏,音乐节奏轻快跳跃,动作就需要鲜明的节奏感,并与音乐节拍准确配合,给角色营造出活灵活现的氛围感。影片中夹子通过自己的善举挽救了一条生命除了展现出他勇敢、善良、有爱心等优良品质,还反映出人类应当爱护和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生命是宝贵的,不仅人类生命如此,所有生命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编辑:王晶)
1983年
蝴蝶泉
蝴蝶泉

导演/

导演:徐景达/常光希/
导赏:《蝴蝶泉》是少有的爱情悲剧题材动画片,以素淡、深沉的美术风格结合音乐片的形式制作完成,是中国动画大师徐景达导演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和突破。通过讲述一个白族男女面对强权欺压殉情化蝶的动人故事,传达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念和对命运无奈抗争的悲壮情怀。片中场景设计以云南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云南的美丽与神秘。故事开头就是美丽善良的姑娘与小鸟嬉戏并搭救了一只中箭的小鹿,姑娘与小伙子相恋之后,她与小鸟、小鹿的相处更加亲密,小鹿亲热地舔姑娘的手、和姑娘玩捉迷藏的游戏,展现了纯洁善良的少数民族人民与大自然的其他生灵快乐平等、相亲相爱的生活。影片的人物设计极具中国风格与民族特色,女主角雯姑的温婉与美丽,男主角霞郎的形象则更加硬朗粗犷,反派虞王的阴狠残忍,每个形象都栩栩如生。为了深化人物情感的传达,编导们创新性地引入了“节省动画,叠化原画”技巧,通过调整叠化镜头的节奏来细腻捕捉并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例如,当女主角初次登场,孤独地坐于泉畔之时,影片采用叠化制造慢镜头效果,配合悠扬的旋律,共同营造出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深刻传达了她的平和与宁静。相反,在紧张情节如老鹰逼近的危急关头,快速切换的叠化镜头则迅速凝聚了观众的心弦,营造出一种迫在眉睫的紧迫感。此外,叠化镜头还被巧妙用于场景转换与意义构建,通过不同画面元素的融合创造出新的视觉叙事层次。例如,将雯姑与霞郎、红山茶花、蝴蝶、白鹭等美好意象叠化,不仅美化了画面,更寓意着男女青年之间纯洁而深邃的爱恋与深情。如果说画面是《蝴蝶泉》的外衣,那么音乐便是其灵魂。作曲家金复载与徐景达的默契合作,使得影片的音乐与画面完美融合,共同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采用了七重奏的形式进行作曲,旋律优美而富有感染力,既有欢快的节奏以展现主人公的幸福生活,也有悲伤的旋律以表达他们的无奈与抗争。特别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当白族姑娘与青年被迫跳入蝴蝶泉、化为蝴蝶时,音乐的悲泣与画面的震撼相互交织,让人不禁为之动容。(编辑:明慧)
1980年
雪孩子
雪孩子

造型/

导演:林文肖/
主演:丁建华/
类型: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