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金复载
Fuzai Jin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01年
女足九号
音乐
/
导演:
谢晋
/
主演:
林连昆
/
伍宇娟
/
程前
/
周里京
/
何赛飞
/
萨日娜
/
伊春德
/
关海山
/
金晔
/
颜彼得
/
类型:
剧情
/
运动
/
导赏:
这不仅是一段体育竞技的奋斗史,更是对梦想与坚持的颂歌。《女足九号》从头到尾都贯穿着爱国主题,中华崛起、民族腾飞是支撑几代中国足球人锲而不舍、勇敢奋斗的精神动力。本片结构安排大有深意,其开头和结尾均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女子足球的历史与现实。电影序幕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女子踢球的场面,画外音是:“相传足球起源于中国,漫漫历史,带给我们的是自豪?是思考?还是深深地追溯?”电影一开始就将足球所负载的历史与现实的重大命题推到观众面前。尾声展示的是中国女子足球队在1999年获得了世界杯亚军的录像,把中华崛起的迫切希望与未来图景留给了观众,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怀。女子足球队教练高波的父亲是中国最早的足球队员、海外归侨,为了回击外国列强对中国“东亚病夫”的讥讽,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国家足球队,壮志未酬的他,临终前要求儿子把他的骨灰埋入球场;高波将“少年”置换为“足球”,把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作座右铭,继承父亲的遗志,放弃国外的舒适生活和高薪,毅然回国组建女子足球队。与《女篮五号》相比,《女足九号》包含着更加厚重的历史和迫切的现实期待,“通过足球,中国古代生活的画面、近代梁启超的话语被追溯出来,从而将前革命时代的自豪与荣耀、革命时代的独立与解放、后革命时代的崛起与腾飞完整地串联起来”。与近现代的文化先驱们一样,谢晋背负着历史重负和民族创伤,将中国体育的强盛与落后和中华民族的兴旺与衰落链接在一起,把他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与热爱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撒播在体育电影之中,以体育精神激发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拼搏向上、团结协作、负重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从《女篮五号》到《女足九号》,谢晋的体育电影记录了当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叙述了中国女运动员精神面貌与生存状态的变化,展现了时代意识形态与竞技体育、女性主体身份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谢晋的忧国忧民情怀和人文主义精神。(编辑:大陆)
1999年
宝莲灯
音乐
/
导演:
常光希
/
播放正片
导赏:
《宝莲灯》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之后的一部国产动画长片。影片改编自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沉香救母》,讲述了主人公沉香历经多年磨难,翻越万水千山救出母亲的感人故事。影片重启了中国国产动画片的复兴之旅,在创作上大量使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相结合的方式,使创作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虽然部分角色借鉴迪士尼模式,但也是当时中国动画的一次突破尝试。影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具有多面性,也符合影片角色的创新方式。影片中的配乐方式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其中还通过一段藏族民歌的曲调,来抒发压抑、苦难、战斗和兴奋等各种情绪,这对当时不太重视音乐的国产电影来说无疑是一次好的选择。为了使影片更具有中国特色,沉香为了夺回宝莲灯在天庭与看守宝莲灯的士兵斗智斗勇,其中的士兵就有西安兵马俑的形象特征。宫殿的墙上也有许多的中国传统装饰纹。在场景道具中,也搭配了许多代表中国文化的青铜器皿和发明。还出现了地动仪,将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揉入影片中,让观众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够去了解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影片的故事设定也传递出哲学的普世观点,其中所言“灯在人在,心在灯中,人心不死,灯心不灭”,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体现。人和万物皆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并与自然相融,因此天和人本为一体。故事中出现的土地公、石猴等角色皆为自然的化身,他们与凡人沉香共同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圣洁,因此宝莲灯的传说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象征,鼓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克服困难,把握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影片还诞生了三首脍炙人手的歌曲,《想你的365天》《天地在我心》以及《爱就一个字》传唱至今,每当旋律一想起,仿佛瞬间拉回属于童年的独家记忆。影片中还有一大亮点,是电影的配音部分,动画电影的配音可以说是电影情感抒发以及表达的灵魂部分,该影片由宁静、姜文、陈佩斯、徐帆等多名知名演员进行配音,饱满的情绪,充沛的情感为影片增添色彩,尤其是姜文配音的二郎神,威严而又不失人性化,令人印象深刻。(编辑:王晶)
1997年
妖树与松鼠
音乐
/
导演:
阎善春
/
薛梅君
/
类型:
灾难
/
冒险
/
儿童
/
动画
/
导赏:
《妖树与松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精心打造的少数民族民间传说系列中的其中一部动画电影,电影故事是对布朗族古老传说的一次现代诠释,将一则充满神秘色彩与道德寓意的民间故事搬上银幕,也是对勇气、智慧、团结精神的颂扬,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理念的深刻探讨。影片中的“妖树”设计尤十分具有猎奇性,其枝干如蛇般扭曲,形态恐怖,这一形象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心理冲击力。但即便如此,影片仍然不失清新与梦幻的色彩,因为影片在尊重传统民间故事内核的基础上,融入了较为浓厚的童话色彩。“妖树”是对自然界未知与神秘力量的象征,也隐喻着人类社会中潜在的威胁与挑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妖树与松鼠》所传递的温暖与希望——即便面对看似不可战胜的邪恶力量,只要人们心怀信念,团结一致,便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方法。影片深刻探讨了“团结”这一主题。在故事中,全村人为了守护共同的火种,齐心协力跨过洪水的冲击、躲过妖树的追赶等,将最后一个火种成功保护了下来,这份火种也成为了最终战胜妖树的关键要素。这一情节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坚韧不拔与集体的智慧,也是对集体主义的赞扬。同时,影片还通过小女孩玉朶与小松鼠之间纯真无邪的友谊,进一步强化了“人与动物是朋友”的理念。影片中多次有台词提及“妖树不仅是人类的敌人,也是动物的敌人”,这种跨物种的深厚情谊,丰富了故事的情感层次,也深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宝贵价值。(编辑:婧怡)
海之魂
音乐
/
导演:
吴贻弓
/
主演:
何麟
/
赵胜胜
/
吴冕
/
陈锐
/
张勇手
/
类型:
剧情
/
导赏:
《海之魂》是新中国第一部全景式展现现代海军成长发展的故事片,也是一部当代中国海军的编年史。因而影片的拍摄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海军领导、各舰队领导及各级官兵的热忱关怀和大力支持,海军为此运用的兵力和出动的舰艇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运用的海军装备力量和舰种也是空前的。吴贻弓导演说的十分明白:没有海军的帮助,就没有《海之魂》。这决非言过其辞。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水艇、舰载飞机,还有德国、美国的军舰,也将首次在银幕上亮相。《海之魂》的投拍,填补了我国影视片中表现我国现代海军题材方面的一项空白。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海军部队的建设也步入正规化、现代化的行列。《海之魂》以此为契机,全景式地展示我海军部队十五年间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其场景之大,人物之多,投资之巨,气势之猛,是我国以往海军题材影片无法相比的。当银幕上我英雄海军舰队破浪航行之时,犹如那黄钟大吕一样,令每一位中华儿女热血沸腾,荡气回肠。本片按照民族的传统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新一代海军将士的形象,并对海军生活给予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表现,且突出了精神。如军事大演习中的动人心魄的宏伟场面和舰艇编队远航太平洋的壮举,都令华夏儿女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1996年
红河谷
音乐
/
导演:
冯小宁
/
主演:
宁静
/
邵兵
/
应真
/
多布杰
/
保罗·克塞
/
尼古拉斯·罗浮
/
仁桑曲珍
/
曲吉
/
张京生
/
张国庆
/
类型:
爱情
/
剧情
/
战争
/
历史
/
导赏:
电影《红河谷》是一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冯小宁自编自导的史诗电影,以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孩的眼睛,在短时间里目击并亲身经历生命、信仰、自由、战争、死亡、文明、野蛮,用诗意的电影语言讲述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表达了对于人类文明之间应当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的呼吁,体现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一起共同追求幸福与安宁的美好愿景。导演冯小宁用油画般浓厚,雄壮的镜头,展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无比神奇,“谜\"一样的西藏高原的风光,以及那里的古朴的民俗风情。通过一个个离奇而又有浓烈生活气息的救人故事,尖锐而又铺垫的景然有序的矛盾冲突,深入而又贴切的感情描写,把藏族人民那种对人善良,却又不会甘心受辱;可以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救助别人的高尚质朴的人格,进行了真实动人的刻画。宁静在电影中深度挖掘角色,成功地将丹珠公主的野性与温柔融合,塑造她既能在战斗中展现出丹珠的英勇和果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丹珠的柔情和细腻。丹珠虽养尊处优却明事理、识大体,平日里行事胆大,敢爱敢恨,勇敢的追求豪放直爽的藏族青年格桑,她热情奔放,毫无戒心的给陌生人唱歌祝酒,她不屈壮烈,在被敌人当做俘虏羞辱时选择以歌唱别,与敌人同归于尽,含泪唱歌让族人把她杀死的一幕定格成为永恒。冯小宁对《红河谷》反映的1904年西藏“江孜战役”的历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运用了文学手段,抓住历史的大真实。整部电影作品,不乏相对壮观的战斗与祭祀画面,表现了当地居民深感自然力量之强大为人所不能胜,文明有信仰与自然共同守护。人的战争又是在自然的怀里进行且不断摇晃,几欲违背自然规律,又受制于自然。电影同时也把侵略者那种背信弃意,毫不讲人格的野兽一般的本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揭露,更让人们深刻反思文明的历史。最后的战争虽然没有分出胜负,但是藏族人民的英雄气概却永远屹立着。(编辑:明慧)
1994年
胡僧
音乐
/
导演:
陆成法
/
类型:
动画
/
奇幻
/
经典
/
古装
/
短片
/
导赏:
《胡僧》是一部中国传统动画短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画卷。胡僧的故事告诉我们:贪婪和短视只会带来灾难,而善良和智慧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在胡僧的黑驴悠悠地驮着他走向雪原深处的背影中,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作为一部寓言性质的动画,《胡僧》带给观众的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们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思考了人生的真谛。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创作者历来将道德美置于重要位置,道德美也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重要美学风格之一。不止于内容,《胡僧》在形式上也体现出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理念。例如,通过装饰线条来勾勒角色的面部表情,将店小二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善于吸收美术传统并进行创新是我国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之一。此外,中国动画还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美,《胡僧》中对于雪景的创作体现出一种人与景合二为一的韵味。这种情景交融创造了一种中国式的表达方式。事实上,自国产动画电影自诞生,我国动画艺术家首先就是要树立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的风格,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形成本民族的传统特色。《胡僧》创作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处于变革求存中。外部的美日动画快速占据市场,电影公司停止收购,完全把美影厂置于陌生的市场压力之下。内部的资金缺乏,人才的流失,以及设备的陈旧老化是摆在创作群面前的最主要问题,此时的美影厂可谓是内忧外患。但《胡僧》依旧以精美的制作和超高的水准在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编辑:赵敏)
1993年
第一诱惑
音乐
/
导演:
鲍芝芳
/
主演:
奚美娟
/
郑乾龙
/
焦晃
/
许还山
/
达式常
/
凌之浩
/
陆毅
/
何琳
/
李传缨
/
孟谦
/
类型:
家庭
/
剧情
/
导赏:
这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93年摄制的工业题材影片,将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的雄姿尽收入镜,令人骋目敞怀,不仅承载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记忆,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一部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主旋律电影。影片在女性导演鲍芝芳的匠心独运下,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呈现了一幅当代女性独立自强的壮丽画卷。采用多线叙事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叶琳的工作与生活交织在一起,起承转合每一场戏都是扎扎实实地落在人物塑造上。演员奚美娟通过精准的表演,将叶琳的爱岗敬业、智慧温柔的多重性格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职场上,她作为华坤钢铁联合企业的副总工程师,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生活中,她是离异女人和单亲妈妈,但是面对家庭变故和社会诱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格。奚美娟在塑造叶琳这一角色时,巧妙地将角色特性与演员自身魅力相结合,以自然流畅、不着痕迹的表演方式,将叶琳的复杂情感与多面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叶琳成为一个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女性形象。《第一诱惑》扎实反映了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竞争力的努力,体现了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影片展现了一批有责任感的高级知识分子与技术骨干,在解决问题时所秉持的实事求是态度,不盲目跟风,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寻找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敢于挑战传统观念。这种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精神,不仅帮助他们成功克服了企业面临的危机,更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树立了榜样。(编辑:明慧)
鹿女
音乐
/
导演:
严定宪
/
林文肖
/
类型:
动画
/
短片
/
导赏:
《鹿女》是根据中国敦煌壁画第八十五窟中“鹿母夫人”的故事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93年制作的动画短片。讲述了鹿女大义感动炎、夏二王,从此两邦和睦相邻,永世和好的故事。在动画制作方面,鹿女的一颦一簇展现的惟妙惟肖,人物多以工笔技法画成,动画形象一如既往地简洁、流畅。颜色的选取上也延续了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风格。如影片开头鹿女水中的一段舞蹈,窈窕身姿、优美至极。以及鹿女上岸甩头发的动作,清丽似美人鱼,将人物的灵动清晰地呈现给观众。鹿女以及宫女的穿着、踮着脚跳舞的姿态其实也是参考了“飞天”的形象,飘逸轻盈,围绕在身边飘带迎风招展,有一种羽化之感。影片已进行了更“中国化落地”改编,不仅把佛教的背景搬到古代中国,剧情上还加入了夏王、炎王二王之间的冲突。从简短的影片中,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母鹿接鹿女离开的画面,可以看出母亲对于女儿的疼惜之情,鹿女在最后对10个孩子的感化,最终孩子们加入母亲一起化解了战争与矛盾,体现了感恩父母的道理,夏王与炎王的化敌为友,也反应出“以和为贵”的道理。(编辑:王晶)
1991年
风雨故园
音乐
/
导演:
徐耿
/
主演:
杨溢
/
焦体怡
/
赵奎娥
/
王志文
/
周雪征
/
张北宗
/
叶萌
/
冯奇
/
周贤珍
/
丁俨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风雨故园》是导演徐耿对鲁迅少年时期生活的一次深刻而独特的诠释,它不仅仅是一部名人传记片,更是一次对历史、人性与成长的深刻探讨。影片巧妙地避开了观众对鲁迅及其作品中熟悉元素的直接联想,如百草园、长妈妈等元素被淡化处理,而是选择性地保留了基本的历史事件线索,如祖父周介孚的科场案,这一事件被简化、虚化,成为触发主人公阿樟(即少年鲁迅)心灵深处感应的催化剂。电影还将同情的目光对准了翠姑姐姐与子凌公公及他们的悲惨命运。导演在子凌公公身上糅合了鲁迅小说《长明灯》《白夜》中的细节,赋予这个人物极强的表意性。他的疯病是封建科举制度对扭曲其内心的有力罪证,而他偶尔在疯态中流露出的真情,又包含一种希望幻灭后的朦胧觉醒。而翠姑,这个纯洁、善良的年轻姑娘,面对封建婚姻的压迫,从最初退婚抗争,被众人绑架似的抢亲,继以投河,最终屈从命运嫁给了一个又丑又老的残疾人。她的悲剧,不仅体现在个人身世的凄惨上,更深刻之处在于,她的受害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所有愚昧与野蛮被社会大众视为理所当然,视为可以旁观的“热闹”,民众是在巨大的集体性麻木中将这个美好生命无情摧残、逼其毁灭的。影片的场景细节处理得极为到位。从阿樟家的古老台门到绍兴的市井小巷,从热闹的祭典仪式到冷清的牢房,营造了一种浓郁的历史氛围。镜头生动地捕捉了孩子们那份爱模仿又顽皮至极的神态,展现出一种未经雕饰的纯真烂漫。作为兄弟姐妹中的领头羊,阿樟的形象既可爱又可靠,其人物刻画质朴自然,毫无造作之感。他拥有一颗纯净无瑕的心灵,对世界的认知虽略显懵懂,却也不失为人子女的孝顺之心,稳重之中闪烁着机智的光芒,以及随着成长而对世间不平事的愤慨。鲁迅先生的思想与世界观的形成,诚然是在他远离故乡之后逐渐确立的,但在此之前,他所经历的种种难以忘怀的国家危难、家庭忧愁以及社会遭遇,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如果没有这些早期的经历作为基石,我们很难解释为何在他离家仅仅三四年后,年仅二十一岁的他就能创作出那首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传世七绝:“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影片的主题曲正是吟唱的这首诗,它如同一曲激昂的战歌,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长久的共鸣与感动。(编辑:明慧)
1990年
一半儿
音乐
/
导演:
詹同
/
陆成法
/
类型:
动画
/
儿童
/
短片
/
导赏:
《一半儿》是一部集创意、艺术、教育于一体的优秀动画短片。以一个小孩子“一半儿”为主角,通过他一系列“干一半就跑”的行为,展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缺乏耐心和毅力。影片通过一系列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最终,一半儿在“一半儿乐园”的冒险中吃了亏,从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影片以此传达了“做事要有始有终”的积极价值观。影片在艺术表现上极具创意,将“一半”的概念贯穿始终,无论是角色动作、场景设计、还是相声配音,都充满了趣味性和想象力。主角一半儿是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又缺乏耐心和毅力的小顽皮形象。编导詹同形象化了他做事时的“三分钟热度”,没过一会儿就“分身”,一转眼只剩了半个人,穿一只鞋子带半边帽子,可爱有趣。影片中的“一半儿乐园”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概念世界,滑梯只建了一半、摩天轮只转半圈、孔雀只开一半屏、从一半笼子里跑出的狮子老虎等……这些设计不仅巧妙地呼应了影片的主题,还极大地丰富了视觉体验。特别是那些从一半笼子里跑出来的狮子老虎,它们不仅让影片的冒险氛围更加浓厚,也通过追逐一半儿的情节,进一步强调了“半途而废”的严重后果。本片的配音别具特色,一开头便是“咱们啊来说段相声”“跟谁说啊?”“跟你说啊!”——这一大一小的平等对话非常生动。结尾大人说“完”,小孩子说“怎么完了,后边还有呢”,大人自嘲“哎呦,我也犯了这一半儿的毛病了!”营造了非常轻松幽默的氛围,不说教、贴近观众,让人们在惊叹于创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动画艺术的魅力。(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