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频

有片源
1992年
导赏:电影《离婚》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与情感纠葛的影片,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细腻的叙事技巧,将原著小说中的精髓完美地呈现在大银幕上。该片不仅具有高度的观赏性,更在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首先,影片在人物塑造上表现出色。主角老李的形象立体而丰满,他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冲突被刻画得细致入微。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于婚姻、家庭、爱情的挣扎和追求。同时,马少奶奶的角色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她的独立、坚强和对爱情的渴望,与老李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影片的情感线更加引人入胜。其次,影片在叙事手法上独具匠心。编导巧妙地运用了“欲擒故纵”、“烘云遮月”等传统艺术手法,使得影片的节奏感和悬念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同时,影片还巧妙地运用了景别、镜头语言等电影语言,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主题表达上,影片深刻揭示了婚姻与爱情的复杂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离婚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情感和道德的故事。影片通过老李和马少奶奶的爱情故事,探讨了婚姻中的责任、忠诚与背叛,以及个人在情感与道德之间的挣扎与选择。总之,电影《离婚》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影片。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叙事手法,成功地传达了原著小说中的精髓和主题。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婚姻、爱情和人性的机会,使得我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1990年
导赏:《别哭,妈妈》以清新、活泼的电影语言细致入微地刻划了母子之间纯挚的情感。将母子情贯穿影片始终,揭示一连串严肃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等。以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来看这个很精彩也很无奈的世界,以小见大,以点及面,从中反映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影片强调的是孩子对于母亲的奉献之情。正像作文课上师生们所讨论的一样,童童的形象意义就在于他一身兼有二任,既有孩子的天真、活泼,又充当了丈夫或者父亲的角色,虽然这种角色中不免带有导演主观理念的成份,但是影片通过成功的银幕形象的塑造、通过童童的饰演者小演员田野的精彩表演,将这种理念真实自然地体现出来,所以在童童的身上我们找不到生硬的成人化的倾向。对于母亲的精神分裂症,医院的结论是:只有她跟儿子在一起时才有治愈的希望。事实上确实如此,童童是母亲唯一的希望唯一的爱,《别哭,妈妈》在向观众展示天下最无私最可珍贵的感情—母子情的同时,其独到之处在于突出了作为儿子的童童对于处在病中的母亲的体贴、照料和热爱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无邪、很有个性的儿童形象,在儿童题材的影片上作了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以情动人,情有千万种。影片《别哭,妈妈》中着力刻划的情感除了母子情以外,还有父子情、师生情、夫妻情、邻居马大爷与童童之间的感情。出于爱护、同情,善良、正直、热心的邻居马大爷不顾别人的闲言杂语,时常照料童童母子俩,后来因患癌症住进医院,还念念不忘给童童以后上大学留下一千五百块钱的生活费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有一个美好的今天和明天。影片歌颂这种无私的爱心,歌颂了纯挚的情感,以此净化人们的心灵。(编辑:大陆)
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