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霑

James Wong

有片源
1995年
1993年
导赏: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内地电影开始主动寻求电影合拍来扩大电影市场、刺激电影行业。《新碧血剑》就是这批合拍片当中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它延续了香港的金庸电影传统,但在对于小说《碧血剑》的情节上又做了颇多的改变,将两段非同一时空的故事连接到一起,化用了如黑玉断续膏等金庸其他小说的桥段,并且在人物对话上吸收了古龙凝练疏离的对话风格。影片在制作也显示了香港式的古装武侠片的不断创新,在电影特效爆发的九十年代,传统的冷兵器对决已经很难再吸引观众,于是在《新碧血剑》当中,主创发挥想象力,将打斗拍摄得更加灵活精彩,例如在尾声风车大战部分,就以极富动感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一场围绕风车展开的盘肠大战。而金蛇剑也成为了一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剑,可以反射月光进行攻击、可以化作七条金蛇。但与此同时,由于九十年代的文化氛围和电影媒介的特性,影片在改编《碧血剑》小说的过程中几乎隐去了政治势力角逐的大背景,将主人公袁承志的身份由武林盟主改成了一位捕快,使影片的格局陡然变小。总之,《新碧血剑》不仅观赏价值较高,并且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影片,显示了九十年代合拍片的基本样态,显示了金庸小说改编电影的特点和策略,并且作为香港武侠片发展新阶段的一份样品,在香港电影史上也具有一定地位。(编辑:郝嘉兴)
导赏:《重案组》是由黄志强执导,成龙、郑则仕等主演的犯罪片,于1993年6月在中国香港上映。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香港富豪王德辉被绑架的案件,并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正义与黑暗的较量。影片开场便以紧张氛围抓住观众的心。一桩离奇的命案,受害者的惨状与案件的扑朔迷离,迅速构建起强烈的悬念。重案组的警察们在这一背景下登场,主角陈帮办,他的坚韧与执着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重重困难与压力,他从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试图还原真相。这种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使他成为影片中正义力量的核心代表。随着调查的深入,电影巧妙地将多个线索交织在一起。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像是拼图中的一块,看似逐渐拼凑出完整的画面,却又在关键时刻出现新的转折。在情节推进过程中,影片没有刻意渲染血腥暴力,而是以一种冷静克制的手法呈现罪案现场与调查细节,让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于案件背后的逻辑与情感纠葛。除了主角,配角们也都被刻画得十分鲜活饱满。那些嫌疑人,他们或狡黠、或惶恐、或故作镇定,每一个表情与动作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受害者家属的悲痛与绝望,使观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罪案所带来的伤害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生命的消逝,更是对整个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撕裂。从主题深度来看,影片远不止于讲述一个警察破案的故事。它深入挖掘了犯罪产生的根源,涉及到家庭、社会阶层、人性弱点等多方面因素。例如某些犯罪行为的背后是童年阴影与家庭缺失的双重作用,而社会环境中的贫富差距、道德沦丧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犯罪提供了温床。这种对犯罪深层次原因的探讨,使影片具有了超越普通警匪片的社会批判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重案组》的摄影与配乐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画面色调冷峻,契合影片整体的悬疑氛围。在关键情节处,音乐的节奏变化巧妙地烘托出紧张或悲伤的情绪,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总的来说,影片并非简单地呈现罪案与侦破过程,而是通过重重迷雾,揭示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多面性。它以一个罪案为切入点,带领观众在人性与社会的迷宫中穿梭,让我们在感受破案的紧张刺激之余,对人性的善恶、社会的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编辑:王梓苡)
1987年
导赏:由程小东执导的87版《倩女幽魂》是一部极具后现代风格的古装奇幻影片,融合了悬疑、动作、搞笑等元素,成功打破了传统鬼片的边界,成为经典。影片不仅继承了《聊斋志异》原著中的奇幻色彩,还以其创新的叙事手法和视觉效果而赢得好评如潮。宁采臣在此片中是一个传统的儒生形象,他善良、纯真、富有正义感。他在面对聂小倩时,没有被她的美貌所诱惑,而是通过与她的相处,感受到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聂小倩起初是被千年树妖姥姥所控制的牺牲品,迫于压力她不得不以色相引诱凡人,成为姥姥吸取精气的工具。随着故事发展,她从最初的顺从与被动转变为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不愿意再被安排嫁给黑山老妖,而是选择与宁采臣生死相依。而这种形象正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作为女性欲望的主体,聂小倩从被动的命运承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反抗者。在剪辑上,影片将悬疑、情色、动作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使影片在视觉和叙事层面达到高度统一。燕赤霞、宁采臣和聂小倩之间的三角关系,通过多层次的剪辑和戏剧化的空间设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宁采臣藏入聂小倩闺房片段,燕赤霞在门外察觉异样、宁采臣在房内惴惴不安以及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的暧昧互动在不同空间中并行展开。这种剪辑不仅增强了叙事的紧张感,还通过情感和情欲的双重表现,使观众能够在多个维度上感受到角色之间微妙的关系。影片的特技和武打场面也是一大亮点。影片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将传统中国美学与现代视觉效果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东方美的奇幻武侠世界。白衣飘飘的聂小倩、极具灵动的武打动作,使影片在视觉上令人耳目一新。《倩女幽魂》不仅仅是一部猎奇神怪片,更是一部探讨人性、爱情和反抗强权的电影。通过丰富的美学元素和复杂的叙事结构,电影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传达出关于爱与自由的深刻哲理。(编辑:颜诗雨)
1986年
导赏:作为中国香港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张彻在1986年以《大上海1937》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一次独特的创作实验。这部诞生于导演北进内地初期的作品,既延续着邵氏时期标志性的阳刚美学,又承载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民族情绪,更在无意间成为中国香港与内地电影工业交融的早期见证。当我们将镜头拉回1937年的上海滩,这座城市的命运转折与电影人的创作轨迹,在胶片上形成了耐人寻味的互文。影片以淞沪会战后的上海为舞台,聚焦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不同抉择。这种将黑帮叙事嵌入抗日图景的创作策略,实则是张彻对自身创作谱系的突破性尝试。在邵氏时期,张彻的武侠世界往往构建于架空的历史时空,而此次他选择直面真实历史事件——林怀部刺杀汉奸张啸林案,这种虚实交织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武侠片“快意恩仇”的叙事快感,又为故事注入了沉甸甸的历史重量。作为首部内地合拍片,影片的拍摄过程本身便具有影史文献价值。张彻从京剧舞台挖掘的徐小健、董志华等武生,其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为动作场面注入真实质感,与当时流行的武术套路形成区别。在虹口区的实景拍摄中,剧组对百乐门舞厅、外滩码头的精细复原,不仅重构了观众对旧上海的想象图景,更预示着中国香港电影北上取景的创作潮流。《大上海1937》的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彻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敏锐洞察,不仅为90年代港导北上风潮埋下伏笔,其将武侠类型与主旋律叙事相结合的探索,更预示了后来《叶问》《十月围城》等新派武侠片的创作路径。而这种创作基因的隐性传承,使得《大上海1937》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文本,成为研究华语电影工业演进的重要切片。当我们剥离那些略显生硬的情节转折与脸谱化的人物塑造,看到的是一位花甲导演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突破。那些喷洒在租界墙垣上的热血,既是银幕英雄的宿命写照,也暗合着张彻电影人生的最终注脚——在商业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始终保持着对阳刚美学的执着追寻。这种创作精神,正如影片结尾林怀部刺向汉奸的致命一刀,虽不完美,却足够凌厉。(编辑:赵敏)
1983年
导赏:《奇谋妙计五福星》是洪金宝执导的一部经典喜剧动作片,是80年代香港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作为“福星”系列的首部,《奇谋妙计五福星》成功地结合了喜剧、动作和友情等多种元素,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笑料和刺激格斗的“爆米花盛宴”。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五位主角各自鲜明的个性。洪金宝饰演的“茶壶”看似憨厚老实,实际上是团队中最能打的人物,是主心骨与武力担当。而吴耀汉饰演的“死气喉”则是负责搞笑,他的裸体隐形术承担起来全片的笑点高潮。此外,冯淬帆饰演的兰克司是一个喜欢拿人取乐的警察卧底,机智果敢又爱耍帅;岑建勋饰演的“卷毛”则是一口潮州腔,头脑简单,经常被耍;秦祥林饰演的“凡士林”是团队中的帅哥,虽然高大帅气,却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五位主角的个性不尽相同,但组合在一起却火花四溅,形成了极具喜剧效果的默契搭档。成龙、吴耀汉等演员的出色表现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成龙在溜冰戏和追车戏中,过火圈、与小车竞速、钻车底等等高难度动作均亲自上阵,留下了许多经典片段。《奇谋妙计五福星》虽然并不是一部剧情复杂、深刻的电影,但它通过出色的打斗设计、幽默的台词和轻松的节奏,成为了一部极具娱乐性的动作喜剧片。洪金宝和他的团队在这部影片中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桥段。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动作片和喜剧片中的经验,将这些元素不动声色地融入到影片中,使得整部电影节奏紧凑,没有冷场。除吴耀汉的经典隐形术外,影片结尾的雪茄烟也让观众捧腹大笑。虽然这部电影是当时嘉禾公司为了对抗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系列所制作的,但凭借着五位主角之间的出色配合和洪金宝独特的导演风格,在票房大获成功的同时,也给一代观众留下了共同回忆。(编辑:颜诗雨)
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