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黄霑
James Wong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95年
赤子威龙
音乐
/
导演:
元奎
/
主演:
李连杰
/
梅艳芳
/
谢苗
/
于荣光
/
刘松仁
/
柯受良
/
佘南南
/
元奎
/
卢惠光
/
邹兆龙
/
播放正片
剧情:
中国内地公安巩伟(李连杰 饰)因工作关系,不能照顾重病的妻子,也不能为懂事又武艺高强的儿子巩固(谢苗 饰)提供更多关怀,在妻儿急需要他的时候,巩伟因上级的命令,假扮罪犯,和内地抓获的香港黑道分子小黑(柯受良 饰)一同逃跑,踏上了远赴香港甫光(于荣光 饰)团伙卧底的旅途。巩伟与甫光团伙在炸弹交易中黑吃黑,混战中搭救了香港督查方逸华(梅艳芳 饰),并凭借出色身手得到了甫光的信任。方逸华来到北京调查巩伟身份,获知真相,并在巩妻去世后带领巩固至香港寻父,方逸华上司将巩伟巩固父子身份暴露,使巩伟处境危险,而此刻甫光策划的拍卖抢劫行动亦迫在眉睫……
1993年
新碧血剑
音乐
/
导演:
张海靖
/
主演:
张敏
/
元彪
/
李修贤
/
袁咏仪
/
徐锦江
/
叶全真
/
李美凤
/
吴孟达
/
午马
/
龙方
/
播放正片
导赏: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内地电影开始主动寻求电影合拍来扩大电影市场、刺激电影行业。《新碧血剑》就是这批合拍片当中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它延续了香港的金庸电影传统,但在对于小说《碧血剑》的情节上又做了颇多的改变,将两段非同一时空的故事连接到一起,化用了如黑玉断续膏等金庸其他小说的桥段,并且在人物对话上吸收了古龙凝练疏离的对话风格。影片在制作也显示了香港式的古装武侠片的不断创新,在电影特效爆发的九十年代,传统的冷兵器对决已经很难再吸引观众,于是在《新碧血剑》当中,主创发挥想象力,将打斗拍摄得更加灵活精彩,例如在尾声风车大战部分,就以极富动感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一场围绕风车展开的盘肠大战。而金蛇剑也成为了一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剑,可以反射月光进行攻击、可以化作七条金蛇。但与此同时,由于九十年代的文化氛围和电影媒介的特性,影片在改编《碧血剑》小说的过程中几乎隐去了政治势力角逐的大背景,将主人公袁承志的身份由武林盟主改成了一位捕快,使影片的格局陡然变小。总之,《新碧血剑》不仅观赏价值较高,并且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影片,显示了九十年代合拍片的基本样态,显示了金庸小说改编电影的特点和策略,并且作为香港武侠片发展新阶段的一份样品,在香港电影史上也具有一定地位。(编辑:郝嘉兴)
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
音乐
/
导演:
元彬
/
主演:
赵文卓
/
钱嘉乐
/
周比利
/
刘洵
/
莫少聪
/
鲁亦诗
/
王静莹
/
熊欣欣
/
王菁华
/
黄德仁
/
播放正片
导赏:
《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制作认真,导演元彬是武术指导出身,所以该片的动作场面被设计的很热闹,活力十足。虽然赵文卓彼时非常年轻,却也俨然自有一番气度。该片故事也算流畅紧凑,黄飞鸿卷入历史时局的故事也足够能吸引观众,维持了前几部黄飞鸿电影的一贯水准和风格。导演兼编剧,后来做监制是徐克(《英雄本色》《黄飞鸿》《蜀山》《新龙门客栈》等)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顶尖儿高手,他的胸中涌动的是融会中西方文化,并以中国文化为骄傲的热血。有徐克参与的《黄飞鸿》电影,时时处处展示着这位鬼才导演的激情与深思。而他的身边又有美术设计叶锦添(《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奖)、奚仲文,摄影师刘伟强(《风云》《无间道》的导演),金牌监制崔宝珠,武打设计先有刘家班(《醉拳》系列),后有袁和平(《精武英雄》《太极张三丰》《黑客帝国》《霹雳娇娃》)、袁祥仁通力合作,出品人的名字里还有邹文怀(先是邵氏电影公司的主力后成立了嘉禾公司)、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导演吴思远。不知是这样一个经典的团队成就了《黄飞鸿》系列新的崛起,还是因为有了电影的历练,这个团队出来的人都成为后来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
1986年
大上海1937
音乐
/
导演:
张彻
/
主演:
徐小健
/
董志华
/
杜玉明
/
孙懿雯
/
穆立新
/
贾永泉
/
王明晟
/
刘丽军
/
王政钧
/
王响伟
/
播放正片
导赏:
作为中国香港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张彻在1986年以《大上海1937》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一次独特的创作实验。这部诞生于导演北进内地初期的作品,既延续着邵氏时期标志性的阳刚美学,又承载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民族情绪,更在无意间成为中国香港与内地电影工业交融的早期见证。当我们将镜头拉回1937年的上海滩,这座城市的命运转折与电影人的创作轨迹,在胶片上形成了耐人寻味的互文。影片以淞沪会战后的上海为舞台,聚焦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不同抉择。这种将黑帮叙事嵌入抗日图景的创作策略,实则是张彻对自身创作谱系的突破性尝试。在邵氏时期,张彻的武侠世界往往构建于架空的历史时空,而此次他选择直面真实历史事件——林怀部刺杀汉奸张啸林案,这种虚实交织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武侠片“快意恩仇”的叙事快感,又为故事注入了沉甸甸的历史重量。作为首部内地合拍片,影片的拍摄过程本身便具有影史文献价值。张彻从京剧舞台挖掘的徐小健、董志华等武生,其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为动作场面注入真实质感,与当时流行的武术套路形成区别。在虹口区的实景拍摄中,剧组对百乐门舞厅、外滩码头的精细复原,不仅重构了观众对旧上海的想象图景,更预示着中国香港电影北上取景的创作潮流。《大上海1937》的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彻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敏锐洞察,不仅为90年代港导北上风潮埋下伏笔,其将武侠类型与主旋律叙事相结合的探索,更预示了后来《叶问》《十月围城》等新派武侠片的创作路径。而这种创作基因的隐性传承,使得《大上海1937》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文本,成为研究华语电影工业演进的重要切片。当我们剥离那些略显生硬的情节转折与脸谱化的人物塑造,看到的是一位花甲导演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突破。那些喷洒在租界墙垣上的热血,既是银幕英雄的宿命写照,也暗合着张彻电影人生的最终注脚——在商业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始终保持着对阳刚美学的执着追寻。这种创作精神,正如影片结尾林怀部刺向汉奸的致命一刀,虽不完美,却足够凌厉。(编辑:赵敏)
1978年
倚天屠龙记
音乐
/
导演:
楚原
/
主演:
尔冬升
/
余安安
/
井莉
/
罗烈
/
张瑛
/
徐少强
/
夏萍
/
潘冰嫦
/
艾飞
/
詹森
/
播放正片
导赏:
金庸武侠世界的巅峰之作,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