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文子
人物资料
作品
视频
有片源
2020年
风平浪静
音乐
/
导演:
李霄峰
/
主演:
章宇
/
宋佳
/
王砚辉
/
李鸿其
/
邓恩熙
/
陈瑾
/
周政杰
/
高宇航
/
张建亚
/
叶青
/
预告播放
导赏:
影片故事与片名形成错位,虽然片名叫《风平浪静》,实则内里暗流涌动。《风平浪静》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导演李霄峰前作《灰烬重生》的风格特色。以一桩凶杀案开场,故事跨度长达数十年,从秘密再到真相揭露,杂糅犯罪、悬疑、爱情等诸多元素。但同时又和前作有所不同,凶杀案只是导火索,故事本身也没有太多悬疑性。导演此次更着眼于一个优等保送生被人替代后引发的人生多米诺效应,命运不断被改写、被裹挟着前进。将个体命运放置于大时代环境之下,呈现失控状态下的人生变数与无奈。《风平浪静》的故事像一杯烈酒,后劲儿十足,压抑感几乎从头到尾,极度致郁,同时,在教育黑幕与人生困局外,《风平浪静》还折射出了更多社会问题引发每位观众思考。无论是故事的现实性以及演员的精准呈现,再到失控和被改变的人生主题,任何一个横切面都能够被拿来探讨和研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主演,宋佳、王砚辉、李鸿其各个演技在线,章宇更是继黄毛、眼镜之后,再多了一个代表角色宋浩,看似毫无表演的表演,恰恰是卑微生活隐忍度日的真实写照。风平浪静之下是看不尽的暗流涌动,导演用影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人生失控后的选择以及悲剧走向。当电影照进现实,一切都值得深思和回味。归根结底,《风平浪静》依然是一部具有独特气质的华语片。(编辑:大陆)
2019年
送我上青云
音乐
/
导演:
滕丛丛
/
主演:
姚晨
/
袁弘
/
李九霄
/
梁冠华
/
杨新鸣
/
吴玉芳
/
预告播放
导赏: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话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薛宝钗之笔写下的,意在当世俗种种摆在眼前,她依旧相信,能向风借势上青云。本片是年轻导演滕丛丛的处女作,成为“女性导演、女性题材和女性视角”的一次成功探索。姚晨饰演的女主角盛男意外发现自己患上了卵巢癌,需要进行手术,但家庭给不了她可能的支持,她不得不接受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去筹手术费……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容易”二字?这是每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一课,同样也是这部电影给出的思考命题。影片通过黑色幽默的写意手法,在影片略带文艺的影像风格上,增加了商业喜剧的元素,形成了该片独一无二的特点。通过荒诞的表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引发观众对残酷现实的深思。导演滕丛丛表示:“影片中的喜剧效果并不是刻意为之,它真实出现于现实生活的一些小故事中。这种表达会让你觉得既荒诞又讽刺,也更真实。”盛男本身就不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姚晨将角色的外在状况和内在的偏执和不满足立体诠释出来,引发观众对生与死、情与欲,乃至当代女性会面对的婚恋现状、职场危机等问题的思考。影片中的配角戏份同样出彩。袁弘饰演的刘光明这个角色是滕丛丛从阿乙的小说《北范》中提取出来的,他以文艺青年的身份出现,身上带着一种独特的不得志的气质,更让盛男有种同命相连的感觉。演员吴玉芳凭借本片中“梁美枝”一角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荣誉,片中她突破以往固有的银幕形象,完美演绎了“盛男”母亲的感性与柔软,深度诠释了人物内心的局限性,对人物内心细微之处的把握沉稳、精准,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梁美枝”和盛男这对母女设定,打破了以往国产电影中禁欲、隐忍的女性刻板形象,女性意识得到发展和升华。影片对释放女性欲望的更是跨出了勇敢的一步,同样具有非凡的社会意义。(编辑:路明慧)
2017年
嘉年华
音乐
/
导演:
文晏
/
主演:
文淇
/
周美君
/
史可
/
耿乐
/
刘威葳
/
王栎鑫
/
彭静
/
李梦男
/
蒋欣悦
/
预告播放
导赏:
2017年文晏导演的《嘉年华》以其细腻而自觉的女性视角,对人性幽微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探索,是兼具社会现实的冷峻思考和艺术化的个人表达的情感佳作。《嘉年华》叙事沉稳,情节的推进和铺排稳健而有力,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蕴藏着主题所独具的严肃性。影片在视听语言的表现上则简洁而精准,纪实风格的摄影冷静而克制,既不寡淡冗长,亦没有情绪的过度夸大和渲染,而是使观众更好地体悟事件本身所带有的沉静与悲哀力量,灰暗偏冷的色调压抑而沉闷,逼仄的空间和黯淡的光线正如同小米和小文的生存处境;海边广场上梦露雕像的隐喻则意味深长;小文和小新两个久违的好友在游乐园的巨大喇叭处快乐地呐喊,父母却在商谈中被迫对现实利益屈服,两个女孩在现实社会的失语状态以别样的方式得到了宣泄,这样的对比残酷却有力。导演文晏以其独特而细腻的女性视角,深入而精准地捕捉了不同年龄女性遭受的生存挤压、潜在的威胁与暴力,深入到女性内心,展现了现实社会中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地和复杂心绪。《嘉年华》塑造的女孩是早熟的:小文的悲惨遭遇折射了家庭的冷漠与关爱的缺失,母亲的神经质与粗暴对待,父亲的责任缺失与置之不理都使她在成长过程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小米则是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少女,被社会边缘化的她渺小而脆弱,而她对成年世界的畅想与期待、对美的天然渴望也因此分外动人而真实。她们都过早见识到成人世界的冷漠,更遭受了社会的排斥与规训。影片中女性之间坚实而深厚的友谊动人而深刻,莉莉姐是小米冰冷世界中唯一的慰藉,也是她对美和成人世界的最初启蒙,相依相偎、亲密无间,她遭受的折磨和如浮萍般的命运是群体的深刻写照;郝律师善良而具有无私大爱,十六年的坚守不仅是职责所在维护正义,更是同为女性的悲悯。影片虽名为“嘉年华”,家却对少女们而言不再是温暖的港湾,嘉年华未必是场狂欢,而是一场残酷的历练和漫长的成长之痛。无论是身份之难、生存之难,影片都深刻揭示了未成年人面对的危险和诱惑,现实社会尤其是成人世界法则的残酷与黑暗,女性所承受的暴力与冷漠和无助境地。然而在冷峻的视角之下,导演文晏仍留存了人性的善意与希望所在,小文怀抱金鱼、录海给伙伴听,她仍抱有对亲情的渴望和友情的美好的向往;小米换上纯洁而美丽的白裙,终于实现了自由,身旁路过拆除的梦露雕像,也象征着她追随着心中的善与美而去,这既是一次出逃,更是一次伟大的觉醒。(编辑:刘若能)
2014年
白日焰火
音乐
/
导演:
刁亦男
/
主演:
廖凡
/
桂纶镁
/
王学兵
/
王景春
/
余皑磊
/
倪景阳
/
李彩霞
/
常凯宁
/
李克伟
/
类型:
犯罪
/
悬疑
/
爱情
/
黑色电影
/
导赏:
在商业与艺术之间,许多电影往往难以找到平衡点。《白日焰火》却成功地打破了这一困境,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影片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在艺术层面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斩获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白日焰火》在侦探推理片的框架下,巧妙地融入了心理、悬疑、警匪、情色以及黑色电影等多种类型或亚类型。和亨弗莱·鲍嘉主演的教材级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一样,《白日焰火》也塑造了一个冰冷不安、薄情寡义的世界,它们的男主人公都是失意、孤独的侦探,想要通过查明真相寻回勇气,身肩为老搭档寻仇的重任;它们的女主人公都是满口谎言的蛇蝎美人,为求自保不惜出卖、利用乃至杀害所有人,然而又都有着说不出的苦衷;最后,无论是鲍嘉还是本片廖凡饰演的主人公力,都陷入了与蛇蝎美人的情感泥沼。影片对心理现实和情感结构的呈现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廖凡和桂纶镁的精湛演技,为影片中的角色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呈现了人性的本真状态,使观众与角色的情感强烈共鸣。导演刁亦男融合了生活化纪实性风格与表现主义艺术风格,让影片在视听上既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电影片名与影片收尾处冰天雪地中大白日下绽放的焰火深刻呼应,它既是一种颇具荒诞感的情绪宣泄,亦是对男女主人公破碎心灵的救赎。虽然一个悬案的破解值得欢悦,但在那颠倒白日黑夜的绽放中,却隐含着说不清的人生苦楚。更加引人关注的是,《白日焰火》作为一部带有强烈类型倾向的作者电影激活了文艺片电影市场,取得了超一亿元票房的可喜成绩。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认为,《白日焰火》促成了电影市场的升级,改善了市场的一元化格局,实现了电影市场的多样化转型,是中国电影十几年产业化改革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编辑:明慧)
2002年
秘语十七小时
音乐
/
导演:
章明
/
主演:
张雅琳
/
陈虹池
/
李娜
/
郭晓冬
/
黄志忠
/
王坤
/
钟鹭霞
/
播放正片
导赏:
《秘语十七小时》是章明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呈现了几个年轻人在一个周末的十七小时内的情感纠葛,以深刻的人性探讨、独特的视觉探索与镜头风格引起关注。章明在本片的电影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有趣的探索。长镜头的静默与游移是章明的惯用手法,镜头时间的凝滞与画面的停留在无形中产生的压力,暗合了金小蓓一行人之间略显紧绷、一触即发的关系,也留有余地让观众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相互揣测的、下意识的恶意;十七小时的叙事跨度却带来时间概念的淡漠,金小蓓和侯红几次问起时间,却从未明示,观众亦无从得知,对时间的漠不关心暗示对未来的消极逃避情绪,电影时间的淡化使观者更为专注于所呈现的镜头本身,对故事情节的弱化也可略见一二。章明以假定性空间的有意选择造成某种指射。于栋与赵尘一左一右、将金小蓓困于中间的三角形构图,暗喻她与两个男人都发生着情感纠葛,且夹在两个男性力量中间的不适与无可奈何,与后来赵尘和于栋爆发矛盾、金小蓓却置身事外的态度形成铺垫。几人因大雨被迫困在如孤岛和洞穴的有意设置使他们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景中,其间的情绪波动与矛盾张力陡然增加。章明以无言的镜头对年轻人的情感状态、欲望纠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有力的试探与洞察,可乐在水中浮沉的镜头隐喻现代人在内心欲望和现实困境之间的迷茫与选择,如同于栋深陷家庭的困局——面对婚姻牢笼所显示出的怠惰态度和偏执敏感、深夜浓妆艳抹的妻子,名存实亡的婚姻与无爱的家庭却被旁人规劝“人在什么山上就要唱什么歌”的现实道理,内心更深层次的情感诉求与安于枯燥无味生活现状之间形成了无形的裂缝;金小蓓与赵尘之间在饭桌上不动声色却的对峙亦耐人寻味,一个播放音乐,一个摁掉音乐,互不相让的轮番动作是自我权力的彰显,赵尘向墙上扔梨发泄心中的不满,金小蓓持起菜刀进行暗示与威胁;洞穴内墙壁写着的《钗头凤》与一对殉情之人的骸骨提示着曾经爱情的忠贞与刻骨铭心,而片中的两对有情人如今已演变到肆意猜忌、相互憎恨的地步,十分耐人寻味。金小蓓、张建力、侯红、赵尘、马洋都显示出百无聊赖的状态,处于一个情感空间却因一张纸条开启了疯狂的猜忌与怀疑,善意和理性的东西好似不复存在,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情感难以互通,内心处于一片荒漠。《秘语十七小时》呈现了十七小时跨度内,情感上的折磨和现实的无趣与尴尬,繁复庞杂的情感纠葛和暗自涌动的欲望,深刻探讨了现代人行为的无序、内心的混乱和纠缠的情感冲突。(编辑:刘若能)
1998年
红娘
音乐
/
导演:
黄健中
/
主演:
苏有朋
/
刘欣
/
王馥荔
/
陈丽峰
/
胡军
/
宁文彤
/
李建义
/
谢添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红娘》是对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的一次现代性解读与重构,影片超越了传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单一叙事框架,转而聚焦于红娘这一配角形象的深度挖掘与情感世界的广阔展现。在这部影片中,红娘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媒介,也是封建婚姻制度重压下,无数渴望自由、追求真爱之弱男少女的精神寄托与理想化身。影片中的红娘,相较于原著,被赋予了更为成熟且深刻的情感维度。她比莺莺年长几岁,这一微妙的年龄差赋予了她更为成熟的心智与判断力,也让她在崔、张爱情故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红娘的情感世界,是对封建礼教束缚下人性光辉的颂歌,她以超乎主仆关系的深情厚谊,为崔、张的爱情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她的每一次行动,都源自于内心深处对正义的坚持与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是对“情”与“理”激烈碰撞下人性光辉的坚定捍卫。在那个礼教森严、等级分明的封建时代,红娘的形象冲击着既定的社会规范与性别角色定位。与循规蹈矩、唯命是从的官家小姐形成鲜明对比,红娘以其敢爱敢恨、勇于抗争的性格特质冲击着压抑的环境。她不满于“夫人失信”,不甘于见证美好情感的破灭,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挑战权威,为崔、张的爱情争取一线生机。红娘与老夫人、孙彪将军的对话是情节推进的关键,这两段关键对话戏展现着情感与理智、传统与现代激烈交锋。红娘陈情于理,晓以利害,成功推进了莺莺与张生的爱情线。影片在视觉呈现上同样下足了功夫,自然迷朦的山色与庄严素雅的佛寺环境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静谧悠远的氛围。道具设计上,无论是中式寻丈栏杆台、高僧的坐床,还是遮棚肩舆、屏几烛台等细节,都精心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上的历史穿越,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增添了影片的艺术美感。(编辑: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