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

有片源
2002年
导赏:《秘语十七小时》是章明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呈现了几个年轻人在一个周末的十七小时内的情感纠葛,以深刻的人性探讨、独特的视觉探索与镜头风格引起关注。章明在本片的电影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有趣的探索。长镜头的静默与游移是章明的惯用手法,镜头时间的凝滞与画面的停留在无形中产生的压力,暗合了金小蓓一行人之间略显紧绷、一触即发的关系,也留有余地让观众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相互揣测的、下意识的恶意;十七小时的叙事跨度却带来时间概念的淡漠,金小蓓和侯红几次问起时间,却从未明示,观众亦无从得知,对时间的漠不关心暗示对未来的消极逃避情绪,电影时间的淡化使观者更为专注于所呈现的镜头本身,对故事情节的弱化也可略见一二。章明以假定性空间的有意选择造成某种指射。于栋与赵尘一左一右、将金小蓓困于中间的三角形构图,暗喻她与两个男人都发生着情感纠葛,且夹在两个男性力量中间的不适与无可奈何,与后来赵尘和于栋爆发矛盾、金小蓓却置身事外的态度形成铺垫。几人因大雨被迫困在如孤岛和洞穴的有意设置使他们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景中,其间的情绪波动与矛盾张力陡然增加。章明以无言的镜头对年轻人的情感状态、欲望纠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有力的试探与洞察,可乐在水中浮沉的镜头隐喻现代人在内心欲望和现实困境之间的迷茫与选择,如同于栋深陷家庭的困局——面对婚姻牢笼所显示出的怠惰态度和偏执敏感、深夜浓妆艳抹的妻子,名存实亡的婚姻与无爱的家庭却被旁人规劝“人在什么山上就要唱什么歌”的现实道理,内心更深层次的情感诉求与安于枯燥无味生活现状之间形成了无形的裂缝;金小蓓与赵尘之间在饭桌上不动声色却的对峙亦耐人寻味,一个播放音乐,一个摁掉音乐,互不相让的轮番动作是自我权力的彰显,赵尘向墙上扔梨发泄心中的不满,金小蓓持起菜刀进行暗示与威胁;洞穴内墙壁写着的《钗头凤》与一对殉情之人的骸骨提示着曾经爱情的忠贞与刻骨铭心,而片中的两对有情人如今已演变到肆意猜忌、相互憎恨的地步,十分耐人寻味。金小蓓、张建力、侯红、赵尘、马洋都显示出百无聊赖的状态,处于一个情感空间却因一张纸条开启了疯狂的猜忌与怀疑,善意和理性的东西好似不复存在,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情感难以互通,内心处于一片荒漠。《秘语十七小时》呈现了十七小时跨度内,情感上的折磨和现实的无趣与尴尬,繁复庞杂的情感纠葛和暗自涌动的欲望,深刻探讨了现代人行为的无序、内心的混乱和纠缠的情感冲突。(编辑:刘若能)     
1998年
导赏:电影《红娘》是对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的一次现代性解读与重构,影片超越了传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单一叙事框架,转而聚焦于红娘这一配角形象的深度挖掘与情感世界的广阔展现。在这部影片中,红娘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媒介,也是封建婚姻制度重压下,无数渴望自由、追求真爱之弱男少女的精神寄托与理想化身。影片中的红娘,相较于原著,被赋予了更为成熟且深刻的情感维度。她比莺莺年长几岁,这一微妙的年龄差赋予了她更为成熟的心智与判断力,也让她在崔、张爱情故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红娘的情感世界,是对封建礼教束缚下人性光辉的颂歌,她以超乎主仆关系的深情厚谊,为崔、张的爱情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她的每一次行动,都源自于内心深处对正义的坚持与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是对“情”与“理”激烈碰撞下人性光辉的坚定捍卫。在那个礼教森严、等级分明的封建时代,红娘的形象冲击着既定的社会规范与性别角色定位。与循规蹈矩、唯命是从的官家小姐形成鲜明对比,红娘以其敢爱敢恨、勇于抗争的性格特质冲击着压抑的环境。她不满于“夫人失信”,不甘于见证美好情感的破灭,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挑战权威,为崔、张的爱情争取一线生机。红娘与老夫人、孙彪将军的对话是情节推进的关键,这两段关键对话戏展现着情感与理智、传统与现代激烈交锋。红娘陈情于理,晓以利害,成功推进了莺莺与张生的爱情线。影片在视觉呈现上同样下足了功夫,自然迷朦的山色与庄严素雅的佛寺环境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静谧悠远的氛围。道具设计上,无论是中式寻丈栏杆台、高僧的坐床,还是遮棚肩舆、屏几烛台等细节,都精心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上的历史穿越,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增添了影片的艺术美感。(编辑: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