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达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长空之王》把镜头对准鲜为人知的军机试飞员群体,着重展现他们勇于挑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过硬的技术本领和专家型素质,在题材方面颇具创新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这部电影中,空军试飞员成为主角,一些顶尖装备也首次亮相银幕。由青年演员王一博出演的试飞员在对新型战机进行试飞的过程中,一次次克服各种困难,让影迷们看到他在表演领域的更多可能性。电影准确把握了试飞员群体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高超的飞行技巧和奉献精神,揭示出超出常人想象的试飞工作。影片中,试飞员们虽然经历过彷徨和困难,但终学会成长,为了试出自己的隐身战机不断努力。《长空之王》还满足了广大军事迷们对于中国空军装备的兴趣,包括歼-20、歼-16、歼-10C等在内的多款中国尖端机型真机“参演”了这部影片,尤其是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隐身战斗机之一歼-20的出现,更令大家兴奋不已。在多种特效制作技术的辅助下,空中试飞的过程和军机相互追逐战斗的场景,表现得极为逼真,给观众们带来身临其境之感。正如导演刘晓世所阐述的,电影《长空之王》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它不仅讲述了战机的发展,更展现了人的成长,他认为“性命是生物意义上的,我们从一出生便具有了性命这个概念。而使命是社会意义上的,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只有这两个加在一起才是一名军人完整的生命。”影片在上映后打破了包括“2023年五一档影片首映日票房冠军”在内的多项影史纪录,为中国空军题材电影创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刘晓世也因此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编辑:方舟)
导赏:《志愿军:雄兵出击》是《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延续了《长津湖》系列的战争史诗格局,注重震撼性视听效果的呈现,歌颂了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是对抗美援朝题材“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在叙事上,《志愿军:雄兵出击》采取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策略。宏观层面,影片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以及美、苏等大国的态度,随着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我国领导人做出了志愿军渡江入朝的决策。随后,影片交代了首批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过程。影片后半部分,展示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慷慨陈词、向世界发出庄严宣告的情节。微观层面,影片详细描述了松骨峰阻击战等三场战役,既有对战争场面的逼真呈现,也有对人物形象性格的细腻刻画。在人物塑造上,从领袖到战士各具神采,导演陈凯歌在创作时也将现代人对历史的思考加入其中。片中,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之前,毛主席在为是否发兵而思考。在此期间,他接见了一群英雄模范,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坚韧使得他下定抗美援朝的决心。正如陈凯歌所说“出国作战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是作为领袖,我觉得他一定要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同时要从民众中间汲取力量。”在战士们的塑造上,则侧重展现英雄群像的丰富性和人民性,在“家国同构”叙事下实现了历史人物与人民大众的辩证统一。《志愿军:雄兵出击》为观众们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将民族文化心理和主流价值观深度结合,对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编辑:刘方舟)
2021年
导赏:作为首部表现铁道兵题材的影片,其通过现代科技含量甚高的视听语言,将灾难的残酷无情和救援的紧迫艰难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而这种真实感和震撼力,正是电影艺术在灾难题材上的独特魅力。然而,其并不仅仅满足于视听语言的创造和观众心理快感的满足。更深层次地挖掘了灾难背后的人性光辉和精神力量。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了一群抗灾英雄,他们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的防线。他们的精神人格,既有着对职责的坚守,也有着对生命的尊重,更有着对家园的热爱。这种精神力量,是战胜灾难的重要武器,也是影片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价值。在追求视听奇观的同时,也注重了中华美学精神的融入。影片追求的“奇”,并非简单的奇观和刺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上强调的“奇正”。这种“奇正”之美,既有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有着对创新的追求和探索。它让影片在震撼人心的同时,也充满了美感和思考。影片是一部在灾难题材上做出深刻探索和创新的电影。它不仅以其极具真实感和震撼力的视听语言吸引了观众,通过银幕上展现的抗灾英雄们的精神人格,传递出了科学知识的营养和精神的正能量。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层面的精湛和制作水准的高超,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类既需要物质和科学的力量,更需要精神和人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源泉。(编辑:张昕一)
2018年
导赏:《宝贝儿》是一部现实题材影片,电影通过江萌的故事,探讨了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和关爱。江萌作为一个先天缺陷的弃儿,长大后对先天患儿十分上心,她竭力拯救一个被父母放弃的缺陷婴儿,其中她不断的尝试与努力,即便是与法律背道而驰。影片通过江萌与寄养家庭的母亲之间的感情,展现了亲情之间的牵绊和努力生活的精神,这种平淡的叙事手法也让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影片用冷静、疏离的客观视角叙述故事,镜头始终围绕、跟随着江萌,现实就从她的所见所闻里逐渐被构建,被感知。在自然实景里采用长镜头手持晃动跟拍,减少使用调动情绪的配乐,这种有纪实感的视听风格既可以在达内兄弟的电影里见到,在法哈蒂的电影里见到,也能在一系列罗马尼亚新浪潮的作品里见到。拯救被弃婴儿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重要催化剂,过程中江萌也受到了多重阻力,她因为成年要离开寄养家庭,因为帮助受助儿主张权利而失掉工作。在感情方面,因为要救助女婴,她不得不求助自己的哑巴男友,而哑巴男友一直对她的诸多选择不理解,原本可以拥有平静幸福的生活,但因为彼此自身的经历,最终决定一起救助。因为伦理道德的救助,选择偷偷抱走孩子,引发媒体的关注,使得本来不幸的家庭引来更多的网络暴力,矛盾升级,将剧情推向高潮。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杨幂饰演的江萌,头发散乱,满脸雀斑,灰头土脸又弱不禁风,不仅颠覆形象,还在戏里挑战说南京话,比手语。在对于救助女婴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温暖与人性的光辉,影片中配角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王院长的琐碎与温暖,在生活的残忍中尽己所能关照着不幸的群体。每每发生冲突的时候,她充当双方的润滑剂。马鞍山的片警也非常真实,貌似严厉的外表下,他在可能的范围内也给予了各种方便。面对无肛女婴的人伦悲剧,他的身份能做的非常有限,法理与情理之间也很难平衡,但是一次次出警也表现了他的尽职尽责。看似强硬的外壳下,也有着温暖的保护色。郭京飞扮演的女婴的父亲也可圈可点,对于这个人物的表现,影片没有把他简单变成一个反面形象,他的疲惫、他的茫然、他的纠结和痛苦,使得这个遭受打击的中年男人形象真实可信。江萌让他一次次做出选择的过程中,使他在情绪上彻底崩溃。电影的结尾或许并不是大众期待的完美结果,但这也正是导演通过现实化的创作展现出生活的真相,同时引发观众对这一人伦悲剧进行思考。(编辑:王晶)
2017年
2016年
2010年
导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由“兄弟组合”赵小鸥、赵小溪共同执导,以多角度叙事手法、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通过描述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突发感受,揭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情节设定上注重生活中“巧合”引发的连锁效应,其中,由郑昊饰演的贾大伟买床垫回家途中,一个从天桥落下的美女恰巧落在他的床垫上,这个神秘女人的出现让他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在另外两组人物关系中,无业人员余太平和张小雷受人雇佣,秘密监视贾大伟的行踪,寻找他出轨的关键证据,贾大伟救助美女的过程也被他们全程记录下来。此外,任天一在刑满出狱后一直在城市中寻找曾经的生意伙伴邱雨的踪迹,这位邱雨也正是神秘女人的男朋友。这部电影很显然受制于投资的规模,在演员阵容和外景选择上并没有什么出彩地方,只能在叙事上有更多的思考。但从全片呈现效果来看,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反而贴近了故事背景中关于“普通人”、“陌生人”的设定,生活中的多种巧合通过不同的人物关系网表述了出来,为看似平常的故事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作为一部小成本影片,《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行为动机模糊和性格单一化的处理令人物缺乏信服力,陌生人之间的关联又过度依赖“偶然事件”的发生,情节设置的痕迹过于明显,几位演员也没能很好的适应角色定位,使得表演游离于真实之外。影片导演赵小鸥和赵小溪曾共同创作过多部不同题材的电影作品,在《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两人对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描绘,对他们之后的相关题材创作打下了基础。(编辑: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