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峰

有片源
2019年
2017年
2015年
导赏:《狼图腾》是中外合拍电影的巅峰巨制,由世界名导让-雅克·阿诺执导,中外电影人联合编剧摄制,精耕细作,把一个发生在中国内蒙古大草原关于狼的故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普世价值给予了完美呈现,切合时代主题,是一部建设生态文明的银幕交响曲。作家王戎的长篇小说《狼图腾》是一部被称为“有关狼的真理的终结者”的小说深刻地阐释了狼与人、狼与天的关系。由于书中群狼作战、狼的心理刻画部分比较多,电影《狼图腾》筹备拍摄之初就引发公众的猜想与期待:电影将如何诠释狼的情感、狼的精神,如何表现群狼作战的宏大场景?让-雅克·阿诺沿用了其导演作品的一贯主题:文明和野蛮之间的关系,抓住“狼的抗争”这一震撼点,重点诠释了草原狼在面临生存危机时的反抗与斗争。片中当人类带着工业化文明的标志——拖拉机进入草原时,关于“谁是野蛮,谁是文明”的提问变得尤为深刻。冯绍峰饰演的主角陈阵从一个对草原一无所知的城市青年,逐渐成长为对草原充满敬畏和理解的“草原人”。他的成长过程,其实是对文明与野蛮关系思考的过程。从最初的对狼的恐惧和排斥,到最后的理解和尊重,陈阵的转变体现了文明与野蛮关系中的复杂性。《狼图腾》将摄影机对准了一个狼族的敌人,同时由以狼为图腾的民族——中国蒙古族人民。导演曾说,他欣赏蒙古族人“对自己的敌人——狼的尊敬和迷恋的态度”,蒙古族人民对狼乃至大自然的敬畏,化为他们身上坚韧不拔、友好团结、智慧勇猛的品格。本片可谓是“一部蒙古民族志”,描绘了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表现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的东西。他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通过这种对比,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一种更加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狼图腾》是一部丰沛的电影,它充分尊重电影创作规律,从剧本到拍摄不取巧、不投机、不急功近利。影片中的狼并非简单的动物演员,而是经过精心训练的“演员”。导演让-雅克·阿诺的团队光训练狼就训练了三代,小狼崽刚出生就让狼适应摄像机和灯光器材。这种训练方式在业界是罕见的,它使得狼在镜头前表现得更加自然、真实。此外,影片采用了3D实景拍摄技术,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立体、逼真的草原世界,让我们好似切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编辑:路明慧)
2014年
剧情: 1883年12月,法军挑起了中法战争,以无敌舰队偷袭福建马尾水师,福建水师全军覆灭。清廷被迫向法宣战。并将文武双全的薛福成派往浙江前线。 孤拔于1885年3月1日向镇海关发起进攻,但均被击退,伤亡惨重。薛福成又深入民间组织抗法水勇,进行海上游击战。法军为扭转被动挨打,利用镇海教堂间谍网,实行破坏,盗取情报。薛福成与法国主教斗智斗勇,终将其摧毁。恼羞成怒的孤拔摔舰队向金鸡山炮台发起猛攻,“开济号”等三艘战舰愤然出击,向法军诈降的李海子将法舰带入包围圈。李海子牺牲。 薛福成欲组织敢死队再次重创法军,乘胜全歼法军之时,李鸿章与法国人签订天津条约,致使清军将士鲜血白流。当法国败国之舰队狼狈驶离镇海,中国军民的宣示之言使世界听到了中国人民的声音。 镇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唯一取得胜利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今日之中国已非当年清朝可相比,祖国强大了。但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使我国的周边安全变得更加严峻,我国的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屿还受到别人的侵占,日本又欲霸占我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岛。在这样的背景下回顾镇海保卫战,可以使我们认清帝国主义在贪婪霸道外衣下的纸老虎本性,从而提高我们战胜一切敌人的信心和勇气。保卫我们神圣的领土,保卫我们辽阔的海洋,保卫我们可爱的祖国。
2013年
导赏:《兰梅记》是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出品的戏曲电影,获得第29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荣誉。本剧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排演的剧目,讲述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合家欢故事,通过对婆媳矛盾的产生、婆媳地位的转化以及婆媳关系和解过程的呈现,反映出封建忠孝观念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阐明了“百姓家常事,悲欢在人为”的主题思想,传承了传统国粹和传统文化。客观写实的影像和以虚拟化表演为主的戏曲自中国电影诞生之始便有紧密的结合,历史上不乏经典之作,也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探索,《兰梅记》电影版创新的诠释令熟悉本剧舞台演出的观众也能感到耳目一新。导演朱赵伟在呈现戏曲艺术的同时,多处运用景别变化、运动镜头、正反打镜头、慢镜头、实景等电影化形式;加上主演于兰有长期影视表演经验,具备一定的镜头敏感性,电影的特写镜头强调出她在舞台表现中被忽略的眼神戏,增加了表演厚度。《兰梅记》中大媳妇名为春兰,是青衣角色,二媳妇名为冬梅,是花旦角色,这两个角色均由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演员于兰一人扮演。于兰曾拜梅派传人姜凤山为师,凭《兰梅记》一人分饰两角的精湛演技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电影《兰梅记》中,于兰的拖腔唱以及照镜子时不断甩水袖的设计极具个人特色,给人艺术享受。她对春兰的表演延续了梅派艺术雍容、大方、典雅等特点,唱腔圆润、细腻、婉转、悠扬,把一个内敛委屈的女子形象演得丝丝入扣,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颇具梅派神韵。影片下半部分中,于兰改头换面,身着一袭红衣扮成了冰雪聪明、泼辣直爽的冬梅,得益于表演艺术家童芷龄的真传,她又发挥出荀派唱腔喉清韵雅的特色。(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