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屹

有片源
2015年
导赏:《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是上美影厂根据经典IP打造的动画大电影,80年代的《黑猫警长》只有短短的5集,但黑猫警长足智多谋、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让人们记忆犹新。本片不仅承载了过去几代人的童年梦想,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也填补了当前国产动画市场英雄形象的空白。在故事情节上走轻喜剧路线,以黑猫警长破案为主线,小猪三嘟的插科打诨为辅线,画面丰富多彩,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影片与时俱进,场景设定在了高新科技城市,而主题——邪不压正,也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  大电影从故事情节到角色形象设计都极具新意,黑猫警长手持激光手枪,乘坐变形摩托车、配备全息影像技术的可视电话设备,罪犯们的手段也更为现代化。超时代感画面,故事从大森林升级到极具未来感的城市,从保护森林居民安全,到太空大战。该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是深入人心,电影中新建立的角色三嘟模样憨态可掬,他以黑猫警长作为榜样,在翡翠之星的案件中跟随黑猫警长一路成长,最后的危急时刻拯救大家,也变成了大家心中的榜样,完成了成长与蜕变,折射了每个观众内心的英雄梦。电影还有一大亮点是首次采用了沪语配音,也是中国动画电影首次采用沪语配音版本,尤其是黑猫警长一句上海话的“我回来了”,呆萌、接地气,给影片增添许多乐趣。(编辑:王晶)
2013年
导赏:电影《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以1941年日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作为背景,将西柏坡地区南滚龙沟村少年英雄王二小的英勇事迹用动画这一更符合儿童观赏需求的艺术形式进行展现,传承红色经典,传递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电影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再现了1941年,驻扎在河北省平山县一带的日军为了削弱八路军“平山团”的战斗力量、打击“平山团”的战斗意志,将矛头对准了“平山团”战士们家园的故事,在日军的扫荡中,儿童团团长王二小的亲人被害。“平山团”指挥部得到鬼子要扫荡西柏坡村的消息,制定了转移和伏击计划,王二小主动请缨给西柏坡村报信。送信回来的王二小为了给老乡、伤员和后方机关争取时间主动暴露自己,将敌人带入伏击圈,日军指挥官发现被骗后,杀害了王二小。在片中,导演还加入了传统的剪纸风格画面,使其更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作为抗战时期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王二小的故事有多个版本,《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采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阎富华的事迹作为创作蓝本,将红色经典用与时俱进的艺术手段进行再现,让这位小英雄的事迹再次在大江南北传颂。刘纯燕、董浩等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的配音,为这部动画增添了更多亲和力,使这部作品成为弘扬红色故事的有效载体,活跃了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编辑:刘方舟)
2009年
导赏:近十年来,中国动画行业如同破茧成蝶,经历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其发展历程堪称辉煌。《宝莲灯》以其深邃的情感与精良的制作初露锋芒,而后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更是以幽默风趣的剧情和鲜明的角色设定赢得了广泛的儿童市场。直至《马兰花》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动画正式步入了一个叫做又叫好的新时代,它不仅在国内市场掀起波澜,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马兰花》作为一部站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点上的动画电影,其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审美观念相融合。影片不仅保留了原舞台剧那份纯真无邪的童话色彩,还通过现代化的叙事手法和视觉特效,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影片中的环保、生存、和谐等主题,不仅贴近当下社会热点,也体现了全球共通的价值追求,使得《马兰花》成为了一部跨越国界、触动心灵的佳作。在角色塑造上,《马兰花》同样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主角马郎与小兰的形象设计,既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又保留了传统动画的纯真与美好,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特别是反角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老猫角色的转变,不仅让故事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教育意义,也体现了创作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而新设定的藤妖角色,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强大的能力,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此外,《马兰花》在音乐、画面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悠扬动听的配乐、细腻逼真的画面效果,都为影片增色不少。这些元素的完美融合,使得《马兰花》成为了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动画电影佳作。它不仅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社会的思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编辑:张昕一)
2007年
导赏:《勇士》曾获得第26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的荣誉,是“十七大”献礼片中唯一一部动画电影,具有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意义,同时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庆祝中国电影100周年诞辰的贺礼作品。《勇士》是一部具有浓郁蒙古族色彩和鲜明励志精神的优秀动画长片,在叙事上运用了多线交织并行的结构,讲述了科尔沁草原上,内蒙古青年巴特尔在为父报仇的过程中历险成长的动人故事。从形式上看,《勇士》创作者将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与蒙古族传统美术风格相结合,电影画面色彩饱满、夸张,精致感与写意性兼备,既有草原祥和自然的美感,又展现出“马背上的民族”奔腾豪迈的动感。围绕“博克”这一蒙古族特有的摔跤竞技项目展开主要情节,动画电影《勇士》将蒙古族勇敢、搏击、顽强、毅力的品质与宽容、理解、平等、和谐等现代观念相融合,片中人物用博爱的情怀化解、战胜了父辈遗留的宿怨,表现了与时俱进的传统精神。影片还特别强调,作为“勇士”,在比赛场上和日常生活中不仅应讲勇气,更要讲正气。作为一部真实反映民族精神内核的影片,《勇士》不仅在细节上采用了代表蒙古民族文化的符号,还深刻挖掘了其丰富内涵。例如片中多次出现的苍狼和白鹿的形象,作为动物图腾在蒙古族的古老传说中分别象征勇敢和幸福,“用苍狼的勇敢寻求白鹿的境界,这正是蒙古族人的情感”。此外,蒙古族音乐家三宝为本片创作了《勇士》《刺缘》等原声歌曲,将马头琴、蒙古长调、呼麦等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形式相结合,让神秘、宏大的民族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