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

Qing Chen

有片源
2016年
大山的女儿
大山的女儿

演员/

导演:庄红胜/
主演:陈青/
类型:剧情/
2014年
1988年
1987年
导赏:电影《鼓书艺人》由田壮壮执导,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展现了唱大鼓书的艺人方宝庆一家在日军侵华期间的悲欢离合。电影展现了抗战时期文学创作向民众及民间艺术的贴近,通过改造民间艺术来传播抗日思想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影片成功描绘了以民间艺人为代表的广大民众精神面貌的深刻转变与重塑。秀莲,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与疑问的少女,她不屑于与某些卖艺又卖身的艺人为伍,渴望真正的爱情与自由。随着成长,她愈发明确自己的追求,不愿再苟且卑微。然而在当时阴暗的社会环境中,盲目的欲望之流如潮水般向她涌来,不断地冲击着她的内心防线。随着大凤的出嫁,秀莲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同龄伙伴,而琴珠成为了她唯一能够倾诉心声的同龄姑娘。她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旧艺人少女的苦闷、忧郁、压抑、伤害与反抗、被背叛、失败直至新生。宝庆,一位有着高尚情操的鼓书艺人,他自傲于“我们是清白人家”,反对买卖人口,对秀莲更是怜爱有加,不仅因她身世可怜、才艺出众,更因她天真善良。他带着对亡国之痛的愤慨,颠沛流离至重庆,致力于用艺术为民族效劳,无论是演唱旧词还是新词,都倾注了满腔的爱国热情。在艺术上,他勇于探索,不断学习新技艺,展现出超越传统伦理道德的高尚品质。导演田壮壮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构图,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真实感和代入感的年代。影片中的镜头切换流畅自然,画面构图严谨而富有美感。京韵大鼓作为影片的重要元素,不仅贯穿始终,还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影片中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与剧情相得益彰。(编辑:明慧)
1986年
1985年
导赏:相较以往的农村改革电影,《迷人的乐队》不再停留在反应农村生产组织和分配的改革,而是深入当代农民生活观念的变化。影片以20世纪80年代的凤翔乡龙岗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农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动人故事。影片开头,几个农民模样的人在城里乐器店里硬是买了一大堆高档乐器,开口就是暴发户的强调,这一幕不仅让人忍俊不禁,更引人深思。这些看似不懂乐器的农民,实则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憧憬。他们不畏人言,不惧困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懂就学,没甚丢人”的朴素道理。影片巧妙地穿插了三对恋人的笑料和乐队学习的场景,使得整个故事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极具乡土质感,各有性格特色。村委会主任辛天喜(何伟饰)是乐队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他敢想敢干、敢作敢当,倾注了巨额的资金与满腔的热情,为乐队的创立与发展贡献了核心力量。女乡长李春芳(周虹饰)是天喜的儿时同学,两人之间有条若隐若现的感情线索。春芳一开始对办乐队不看好,甚至曾持反对立场,想维传统稳定的旧生活,有着心理上的“惰性”,却逐渐被乐队取得的成就感染,最终成为了乐队的坚定支持者。果农曲立新和渔民张魁武是乐队中的积极分子,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经历。曲立新偷偷学吹小号,却因妻子的误会而陷入困境;大龄单身的张魁武则与乐队里的邻村姑娘魏莹发展出了情缘,却受到农村里的流言蜚语的困扰。由此揭示了农村青年在追求爱情和事业过程中的种种不易,进一步突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迷人的乐队》虽然采用了轻喜剧的样式,但是不一味地铺陈噱头笑料。导演王好为着力发掘了农民社会、家庭生活内在的幽默感,追求一种朴实、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以写实的镜头语言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农民的精神风貌。此外,影片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农民乐队与城市歌舞团的演奏进行对比,突出了农民乐队的质朴和纯真;将人物前后的行为、思想、态度进行对比,展现了她在时代变革中的思想转变。证明了农民乐队不仅是农民自我娱乐、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更是他们向外界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一种方式。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正是大时代中农村变革的生动写照。(编辑:明慧)
1971年
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