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芬

有片源
2002年
1995年
导赏:《七七事变》再现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继九一八事变后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由此开始了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八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这部历史题材作品由善于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著名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执导,也是继《开国大典》《大决战》《重庆谈判》后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推出的一部鸿篇巨制。影片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野心的同时,生动的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在这场抗击日寇的正义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抗日英雄,影片凸出表现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宋哲元在这场战争中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例如佟麟阁死后尸体送回,白发苍苍的父亲把自己的棺材让给儿子,并说儿子死得值得;赵登禹与母亲绝别时,母亲赠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国尽忠就是最大的孝。”宋哲元的母亲怒摔花瓶这些细节的设置使民族英雄的形象更丰满、鲜活,也使人们领悟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力量。李前宽、肖桂云夫妇站在历史的角度,在述说事件的同时,全用全景式的结构把视角伸向相关的各个层面,达到史诗般的艺术效果。导演巧妙运用隐喻等表现手法,将卢沟桥上的石狮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昭示出中华民族是醒来的雄狮,正义战争一定会胜利,日本侵略者一定会灭亡。影片荣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也成为李前宽、肖桂云导演生涯的代表作。(编辑:方舟)
1993年
1991年
导赏:《决战之后》是导演伉俪李前宽、肖桂云继《开国大典》后又一历史革命题材力作,生动描绘了解放战争中被我军俘获的一大批国民党高级战犯在新中国监狱中的改造生活。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对成为阶下囚的失败的敌对者,并非实施肉体消灭,而是着力于灵魂改造——将此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伟大工程、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搬上银幕具有深刻意义。本片将镜头对准“功德林”监狱灰墙内身穿黑色囚服的战犯,但编导选取合乎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切进闪回段落,打破了时空局限,调剂了整部作品的视觉节奏和观赏性。剧情上并不简单化地图解政策,而是描绘了以杜聿明为主,一批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一夜之间成为阶下囚徒的急剧、强制的命运逆转。通过深入描绘人物精神世界在这种逆转中心态的失调和艰难的转化,如尊严的倒置、感受的错位、特殊思考中产生的特殊喜怒哀乐,揭示这批“党国精英”如何改过自新,脱胎换骨,从阶下囚转为共和国公民的人生历程,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教育人、改造人的政策威力及实绩。正如片中李所长对杜聿明所言:“历史缺少哪一部分都不完整。”这句话亦可以视作导演在艺术把握上的基本态度:不把战犯的个人品德与政治立场混为一谈,不以先天的胜利者的姿态去随意丑化敌手。关注失败者的命运,同样可以挖掘出深刻的意义,起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鞭策作用。(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