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张鸿眉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59年
春满人间
演员(饰 小胡)
/
导演:
桑弧
/
主演:
白杨
/
白穆
/
卫禹平
/
王丹凤
/
中叔皇
/
冯笑
/
娄际成
/
朱莎
/
魏薇
/
张鸿眉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是桑弧导演于“十七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亦是1959年建国十周年献礼影片。影片围绕一位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的工人被一炉钢水烫伤的故事,展开曲折复杂的救治过程,以及由此道出的关于医学、科学、真理相对性、实事求是精神,以及关于人的命运与生存意义的探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影片体现出桑弧导演一贯的细腻、含蓄、质朴、诗意的影像风格,从平淡中见深刻。影片巧妙设计了一位记者人物,将情节发展通过其采访与报道串联起来。而正如片尾方书记所言:“这个戏的主角,是所有关怀老丁命运的人们”,体现出创作者饱含的人文关怀。
1955年
宋景诗
演员(饰 小凤)
/
导演:
郑君里
/
孙瑜
/
主演:
崔嵬
/
陶金
/
温锡莹
/
张翼
/
石挥
/
束夷
/
张亮
/
吴茵
/
沙莉
/
李保罗
/
播放正片
导赏:
《宋景诗》这部电影堪称史诗大作,对于战场上多方势力的角逐虽未大篇幅的刻画,但是通过洋枪队、黑旗军、捻军、清兵等各群体的代表意象,使整部电影的厚重历史和背景立显。(《戏剧之家》张晨曦评)
1952年
南征北战
演员(饰 二嫚)
/
导演:
成荫
/
汤晓丹
/
主演:
陈戈
/
冯喆
/
张瑞芳
/
汤化达
/
王力
/
凌之浩
/
孙道临
/
黄二彭
/
潘文展
/
仲星火
/
播放正片
导赏: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片,《南征北战》是新中国银幕史上不朽的战争史诗,大量的经典段落和台词让人津津乐道。它叙事清晰,充满艺术张力。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没有简单地脸谱化,很有生活气息。与同时期其他战争题材影片相比,该片在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表现战略决策和军事思想等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战争史诗韵味的影片。其中,抢占摩天岭、凤凰山总攻两场大戏,在当时技术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空间纵深镜头运用得相当成功,体现在画面上的战争气势十分壮观,是新中国电影表现战争大场面的经典段落。电影不但全景式展现了真枪实弹战争场面和气势磅礴的纪实风格,开创了中国史诗化战争电影之先河,也在艺术层面上体现了朴素的新现实主义影像风格。与此同时,影片基本坚持了不偏不倚实事求是的创作理念,场面宏大,表演朴素自然,为新中国初期的军事电影的创作树立了一个标杆,也为中国影史留下了一部永恒的红色电影经典之作。本片在说明运动战这一点上显然是比较集中的。可以看出作者不是一般意义上说明运动战,而是有着具体的、足以说明毛主席伟大战略思想的战例作为它艺术描写的蓝本。因作者看准了一点,紧紧围绕这一点说明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影片能在两个钟头大体上说清楚当解放军的装备还是小米加步枪时如何战胜了装备精良而人数大大超过己方的美蒋匪帮。该片在艺术风格上朴素明快,导演和演员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在描写对敌斗争的严肃性上特别成功。(编辑:大陆)
1948年
小城之春
演员(饰 戴秀)
/
导演:
费穆
/
主演:
李纬
/
韦伟
/
石羽
/
崔超明
/
张鸿眉
/
播放正片
导赏:
中国电影往往写事多于写人写情,而这部影片独辟蹊径,它的人物不多,情节简单,将镜头深入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灵,揭示微妙的情感关系,是一部抒情的心理片。此外,它吸取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借物喻人,以景抒情,如反复出现的破败城墙、长长荒芜的乡间小道等,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心境与影片情调,富有诗情画意。影片显示了费穆导演艺术的特色,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1995年,被评选为中国电影90年历史上10部经典作品之一;2005年,被金像奖评为百年百大电影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