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李时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53年
六号门
演员(饰 王区长)
/
导演:
吕班
/
主演:
郭振清
/
李紫平
/
李晓功
/
谢添
/
李林
/
张莹
/
赵魁英
/
陈士和
/
庄焰
/
李时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六号门》是根据天津搬运工人集体创作的的同名舞台剧改编拍摄的,它具体地描写了搬运工的遭遇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不懈的斗争,生动地再现了解放前后这一历史交点上特定的工人斗争史。导演吕班集“左翼先锋”、延安文艺骨干、新中国电影“工农兵”于一身,早在青年时就投身左翼文艺运动,曾与赵丹、白杨等一起合演堪称经典名片《十字街头》,有“东方卓别林”之称。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又以独创的“吕班大鼓”等,风靡边区。解放后,参演过被誉为“第一部描写作为新社会的主人翁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影片”——《桥》,合导过表现农民不屈不挠抗日的《吕梁英雄》、军民团结对敌的《新儿女英雄传》。因而,其丰富的创作经验使得《六号门》的摄制更是异常成功。该片粗线条叙述故事与细腻刻画人物相结合,既成功塑造了在党的领导下搬运工人的群体形象,又使主要人物胡二的形象更加清晰、鲜明地突现于银幕之上。影片中还大量启用了真正的码头工人,他们演起戏来可谓是兢兢业业。工人刘斌的扮演者刘永才,就是六号门的脚行工人,是新中国时期较早的非职业演员,一个活灵活现的码头工人形象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影片中还出现了这些身影:脚行工人的主心骨丁占元,扮演者李紫平从小在天津的码头边长大,对脚行非常熟悉;演员张莹性格成熟,在电影中可谓本色出演;郭振清在扮演胡二之前还是电车售票员,他的表演得到了副导演苏里的认可,所以才会有了几年后《平原游击队》中大名鼎鼎的李向阳;虽然不是天津老江湖,但凭着“闯荡江湖”期间对三教九流的留心观察,谢添演起马金龙惟妙惟肖,这一年,他还在《新儿女英雄传》里饰演了另一个混混——张金龙。影片深入地刻画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展现了贫苦大众和地主阶级的对立性。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该片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三筹奖,可见其艺术性和现实性兼具。(编辑:赵敏)
1937年
青年进行曲
演员(饰 工人(李涤之))
/
导演:
史东山
/
主演:
施超
/
许曼丽
/
胡萍
/
黎明健
/
吕班
/
顾而已
/
黄筠贞
/
周文珠
/
童月娟
/
徐韬
/
播放正片
导赏:
本片系1930年代“国防电影”代表之作,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史东山导演的代表作。其以军鼓为打击乐器的进行曲演奏出一曲鼓舞人心的时代进行曲。影片刻画了一位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但受时代环境变化与进步同学影响而完成自身思想转变,并投身于抗日爱国运动的青年学生形象,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为立体、饱满且深刻。影片使用叠印、闪回、闪前镜头语言,深入描绘人物内心。影片于动荡时局背景下艰难制作,并于“七七事变”后第三天上映,着实鼓舞人心,激发民众抗日斗争热情。体现出国家危难之际电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观看。
马路天使
演员(饰 经租帐房)
/
导演:
袁牧之
/
主演:
赵丹
/
魏鹤龄
/
周璇
/
王吉亭
/
冯志成
/
陈毅亭
/
钱千里
/
唐巢父
/
沈骏
/
裘元元
/
播放正片
导赏:
《马路天使》是中国弄堂文化的影像百科全书(陈山评)。影片通过细节的描述刻画了生活在最底层的妓女、歌女、吹号手、报贩、剃头匠等众生像,这些社会底层人士的悲惨命运在片中并没有无病呻吟地表现,而是通过人物的挪喻以及黑色幽默的细节一一展现。具有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是一部风格极为独特的中国式电影(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这两首插曲不仅符合片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气质,而且增添了影片悲中有乐的感情色彩。本片由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选入最佳华语片一百部,排名11位。
1934年
桃李劫
演员(饰 工头)
/
导演:
应云卫
/
主演:
袁牧之
/
陈波儿
/
唐槐秋
/
魏鹤龄
/
王一之
/
周伯勋
/
李时
/
白荷
/
张志勋
/
赵曼娜
/
播放正片
导赏:
情侣两人双双失业不堪重负走上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