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顾长宁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21年
一席之地
监制
/
导演:
杨子城
/
主演:
吕浩松
/
杜伶俐
/
于谦
/
邰长琦
/
预告播放
剧情:
电影《一席之地》聚焦一群从大学毕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面对种种人生际遇与困境,所作出的理想抉择和价值判断。男主人公黄龙是一名梦想在中国文坛拥有属于自己一席之地的中文系毕业生,尽管在大学期间所创作的小说备受老师好评,但碍于复杂的市场环境与纠葛重重的名利场,小说的出版面临各种难题。面对毕业后接踵而至的生存、爱情等现实难题,黄龙绝意坚持理想,誓要在物欲横流、快餐文化横行的当代,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
2020年
一日父子
艺术指导
/
导演:
乔治
/
主演:
宋宁峰
/
吕晓霖
/
播放正片
剧情:
这是一部讲述家庭故事的剧情片。片中吕晓霖所扮演的梅月与宋宁峰所扮演的关山是一对夫妻,二人婚后多年未育子女,内心敏感的梅月把关山当作唯一的情感依赖,从而陷入了患得患失的状态。
2015年
烈日灼心
录音
/
导演:
曹保平
/
主演:
邓超
/
段奕宏
/
郭涛
/
王珞丹
/
李晓川
/
吕颂贤
/
徐玺涵
/
颜北
/
高虎
/
王砚辉
/
播放正片
导赏:
当罪恶的阴影笼罩在心头,当希望与绝望交织共舞,我们是否还能找到那条通往救赎的道路?影片《烈日灼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小城,三个因一时贪念而犯下滔天大罪的结拜兄弟,在七年前的一场灭门惨案中,不仅夺去了五条无辜的生命,更在自己的心上刻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他们试图通过隐姓埋名、重新做人来逃避法律的制裁和内心的谴责,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们。经历了漫长的痛苦与挣扎,也可能永远无法到达救赎的彼岸。这种对救赎之路的深刻描绘,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更引发了对于道德、法律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为了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平衡,《烈日灼心》既有悬疑、刑侦、黑色电影的类型元素,又融入了导演审美框架内作者化形而上的表达。电影延续了曹保平导演前作《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中凌厉的黑色影像风格,通过情绪节奏剪辑、密集特写和近景来推动叙事,展现人物焦灼情绪和生存困境。通片用肩扛摄影,只有一些必不可少的镜头用固定机位,增强了现场感与真实性,也提升了影像的叙事能力。影片的结构也非常巧妙,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法,逐步揭示出案件的真相,让人在谜底揭晓时不禁为之惊叹。导演努力赋予角色更多的深度,尤其是邓超与段奕宏饰演两位主角,辛小丰与伊谷春,彻底颠覆了传统警匪片中标签式的角色设定。他们不再是被简单划分为警察或凶犯的对立双方,也不仅仅是警匪关系中常见的追逐与被追逐者。相反,这两位角色拥有超越其身份标签之外的丰富性格层次,展现了人性中复杂且多面的真实面貌。(编辑:明慧)
2013年
爱·回家
制片人
/
导演:
陈双印
/
主演:
霍泥芳
/
安宇
/
佴文
/
郭程程
/
严影
/
雅雯
/
冯军
/
类型:
剧情
/
剧情:
一名家境优越的花季少女,却突因家庭变故瞬间梦想坍塌,意外犯罪走进监狱。这里有欲望,有暴力,在这里,有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组长,有诡计多端的结巴大姐和装疯卖傻的变态老女人……面对压抑的环境和一张张扭曲的面孔,她是否能够完成自我救赎和心灵的回归,亦或是自暴自弃自我毁灭,这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
2012年
搜索
录音
/
导演:
陈凯歌
/
主演:
高圆圆
/
王学圻
/
赵又廷
/
姚晨
/
陈红
/
王珞丹
/
陈燃
/
张译
/
余皑磊
/
赵宁宇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搜索》如同互联网时代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社会与人性的复杂面貌。以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公车让座事件为起点,却像蝴蝶效应般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彻底改变了数位主要角色的命运。叶蓝秋,这位都市白领,因未给老大爷让座而被指责,这一事件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了她的“社会性死亡”。而姚晨饰演的电视台记者陈若兮,虽然始终坚守新闻理想,却也在舆论的漩涡中挣扎,最终面临职业和情感的双重打击。从《黄土地》到《赵氏孤儿》,陈凯歌导演一贯聚焦男性主人公,直到《搜索》,他第一次将焦点对准女性,并且用高圆圆、姚晨、陈红、王珞丹、陈燃组成的女性群像构架起电影的整个轮廓,展示了年龄、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的五个女人在面对逆境时如何“二次成长”,“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被女性在面对困难与压力时突然迸发出的那种勇气所感染。女性都特别敏感,而拍电影需要这种敏感。”影片呈现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体现了导演陈凯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不让座事件不仅改变了叶蓝秋的命运,展现了网络时代人们如何因为一点小事而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和攻击之中,导致个体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伤害,也深刻揭示了。导演叩问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在追求新闻价值和商业利益的同时是否只顾借机炒作而忘记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编辑:路明慧)
2011年
最爱
制片人
/
录音
/
导演:
顾长卫
/
主演:
郭富城
/
章子怡
/
蒋雯丽
/
濮存昕
/
蔡国庆
/
姜文
/
王宝强
/
陶泽如
/
李建华
/
李丹阳
/
播放正片
导赏:
《最爱》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章子怡、郭富城主演的电影,是顾长卫“时代三部曲”继《孔雀》《立春》之后的最后一部。它以一个被艾滋病侵蚀的偏远山村为背景,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命运交织,探讨了人性、爱情、尊严以及生命的意义。这部电影不仅是对一个特定社会现象的艺术再现,更是对普遍人性的深刻反思。本片荣获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疾病笼罩的村落,这里的人们因为卖血而不幸染上了艾滋病,生命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绝望的环境中,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被放大,展现出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画卷。顾长卫导演刻意隐去了疾病的具体名称,意在超越对艾滋病的固有看法,探讨更普遍的人生困境与抉择。影片采用了平视化的视角,通过已故的小鑫的叙述,为影片增添了魔幻色彩,同时也淡化了悲剧色彩,引导观众以一种更为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去思考影片中的人物和事件。这种视角的运用,使得影片不局限于对特定群体的描绘,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人性问题。《最爱》展现了困境中的众生相。无论是粮房的直率与私心,还是商琴琴的虚荣与真诚,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性格。顾长卫通过精准的事件选择和深刻的精神把握,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在生存的边缘挣扎的普通人。影片的主线聚焦在商琴琴和赵得意的爱情故事上。这段爱情虽然发生在绝境之中,却也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两人的关系从偷情到公开,再到最终的相濡以沫,这一过程虽然充满了争议,但也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坚守。然而,影片在处理这段爱情时,并未过分渲染其美感,而是保持了一种真实与克制,使得这段爱情更加贴近人心。在手法上,《最爱》尝试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一些超自然现象和动物的灵性,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同时,这种尝试也面临着观众接受度的挑战。顾长卫在影片中对魔幻元素的运用,既有对现实批判的深度,也有对人性美好的向往,这种艺术探索体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大胆尝试和创新。然而,影片在叙事上存在一定的断层和沉默,部分情节的跳跃和抒情的突兀,可能是由于影片在后期剪辑中的删减所致。这种不连贯的叙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但也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使得每个观众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爱》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电影,它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顾长卫导演通过这部电影,不仅呈现了一个特定环境下的人生百态,更是对普遍人性的深度挖掘和思考。(编辑;赵敏)
2008年
李米的猜想
演员
/
录音
/
导演:
曹保平
/
主演:
周迅
/
邓超
/
王柠
/
王砚辉
/
王宝强
/
张涵予
/
颜北
/
董琳达
/
胡宝安
/
曹保平
/
类型:
爱情
/
悬疑
/
犯罪
/
剧情
/
导赏:
爱一个人你愿意付出什么?爱一个人你最愿得到什么?爱一个人你甘愿等多久?一位出租车女司机李米在无奈与希望中与世俗抗争,寻找自己的真爱,寻找了四年!只等到没有地址的54封信,她只能不停地猜想,她不知道他在哪儿,却又知道他一直都在。影片以一段看似杂乱无序的情节开场,李米念叨着一串神秘的数字,那是她找男友的线索,每当承载一位乘客的时候,都会询问到对方,你见到照片上这个男人没有,但是她得到只有疑惑和无奈。然而一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环接着一环,宿命般的悲剧像海浪一样涌来。一个诗人低吟着“湖底对自己是无底的,岸对自己也无岸”跳桥自杀,撞上了邓超饰演的马冰车头,事件迅速进入紧张激烈扑朔迷离的发展阶段。影片使用了一种艺术片常采用的叙事手法: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人来结构影片,但作为商业片的《李米的猜想》却采用画内第一人称女性叙述人的方式,观众能感受到本片结构几乎沿着叙述人自我的情绪情感轨迹发展,叙述重心更偏向对女主角心理现实的刻写,导引着观众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周迅在本片中的表演有很大的突破,她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当中,保持了内心紧张和外部节奏的统一,决定了李米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这个角色身上有固执、疯狂的倾向,也有凌厉、直率、机智的性格特点,周迅展示了她作为演员的灵性,和对表情、肢体动作的强大控制力。尤其是最后在警察局里的戏,警察告诉她男朋友已经死亡,而她却看到了男朋友拍摄的她的各种视频,她在这段戏里,将李米设置成了笑着流泪的人,笑是因为人物本来的坚强性格,也看到了男友对她的爱,而哭是因为她是有激情的,其完全沉溺在角色的情感中,化身一个活生生的李米。电影中邓超一改阳光喜庆的形象,剃着小平头,表情冷漠。他身上承载着两面性和一些社会性,是一个得戴着面具活在世上的人。一方面他有着犯罪分子作案时极度冷静的气质,而另一面,就是对女友的思念入骨,却还要当着她的面装作不认识她的极度克制。整部影片开始是将背景定格在桥上,最终的结局也是被定格在桥上,桥隐喻着人们的错过与相遇。就好比你在桥上,我在桥下,走在同个城市内,但是却没有任何交集,就此阴差阳错,各奔东西。本片片中始终灰蒙蒙的色彩与冷色调的运用将颓废,疲倦的氛围酝酿十足,音乐又是请到了前黑豹乐队的窦唯参与制作,出现不多的配乐虽然用的是摇滚却依旧表达出了影片暗藏的那些微妙的情绪。《李米的猜想》成为导演曹保平个人风格的代表作,其给观众带来的情感的撕裂和震撼力,成为千禧年初的珍贵电影印记。(编辑:路明慧)
1994年
阳光灿烂的日子
音效
/
导演:
姜文
/
主演:
夏雨
/
宁静
/
耿乐
/
陶虹
/
斯琴高娃
/
冯小刚
/
姜文
/
王学圻
/
王朔
/
刘小宁
/
预告播放
导赏: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姜文独特的作者视角,在光影编织的记忆迷宫中重构了青春的本质。这部改编自王朔小说《动物凶猛》的长片首作,通过少年马小军的眼睛,将特殊时期的历史语境转化为个人化的成长史诗。影片开场的蒙太奇堪称神来之笔:书包抛向空中形成的时空跃迁,瞬间将观众带入记忆的暧昧场域。这个充满存在主义意味的镜头,暗示着整部电影的叙事本质——当成年后的马小军试图用理性梳理往事时,回忆早已在主观滤镜下发生分子级重构。姜文用持续贯穿的旁白构建双重叙事空间,既强化了怀旧的沉浸感,又不断戳破记忆的虚妄性。这种自我解构的叙事策略,使影片超越了简单的青春追忆,形成了对回忆机制的哲学审视。当结尾处中年群体驾着加长轿车驶过现代化北京时,黑白画面里的物质丰裕反衬出精神世界的荒芜——那个在金色阳光下奔跑的少年,连同他的英雄梦想,终究被异化为饭局上的谈资。这种时空错位的痛感,恰是姜文对“阳光灿烂”的终极反讽:被过度曝光的记忆里,真实与虚构早已浑然难分。在顾长卫掌镜的金黄色滤镜下,刺目的阳光不仅成为视觉母题,更是解构集体记忆的隐喻——当政治符号被虚化为背景布,那些躁动的荷尔蒙、破碎的英雄梦与朦胧的情欲,反而在灼热的光线下显影出最真实的人性图谱。顾长卫的摄影机如同流动的抒情诗,他大量运用逆光与过曝手法塑造米兰形象,让这位青春女神始终笼罩在光晕之中,其虚实难辨的特质恰似少年心中膨胀的欲望投射。当马小军爬上烟囱完成他的“普罗米修斯式”壮举时,倾斜构图与广角镜头将英雄主义的荒诞性暴露无遗。而游泳池场景中蓝绿色调的骤然入侵,则预示着纯真年代的终结——马小军不断被踹入水中的慢镜头,构成了弗洛伊德式的阉割隐喻,金色梦境在此刻裂解为冰冷的现实。作为“痞子文学”的影像转译,影片成功地将王朔式的语言颠覆转化为视觉革命。姜文故意模糊具体历史坐标,去政治化处理反而凸显了特殊年代的生命体验。当少年们在空荡的街道上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时,那些被压抑的青春能量找到了荒诞的出口,他们在虚拟的战争游戏中完成自我加冕,用自创的黑话体系构建反抗成人世界的巴别塔。姜文用元叙事的手法拆解了传统历史书写的权威性,那些被定格的“阳光灿烂”瞬间,不过是记忆迷宫中的海市蜃楼。这种对真实性的质疑,使影片超越了特定时代的局限,直指人类永恒的认知困境——我们永远在虚构中寻找真实,在追忆中重塑自我。从文化史坐标审视,这部电影标志着第六代导演对第五代历史宏大叙事的突围。当陈凯歌、张艺谋仍在用寓言体解构历史时,姜文率先将摄影机转向了被遗忘的个体生命经验。这种个人化叙事策略,在《乡村骑士》的旋律中完成了对革命叙事的消解,在少年们的自行车把上插着的迎风飘扬的军帽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洪流,而是生命本真的躁动。数年之后再看这部作品,其先锋性依旧振聋发聩。那些在阳光下飞舞的尘埃,既是青春破碎的残片,也是照亮认知盲点的星光——当我们凝视马小军们在记忆深渊中的沉浮时,最终照见的,何尝不是每个时代青年共同的精神肖像?(编辑:赵敏)
炮打双灯
音乐
/
导演:
何平
/
主演:
徐正运
/
赵亮
/
巨兴茂
/
张柏林
/
宁静
/
巫刚
/
赵小锐
/
王丽媛
/
类型:
爱情
/
剧情
/
导赏:
《炮打双灯》根据冯骥才同名中篇小说改编,是一个具有浓郁北方宅院色彩的爱情悲剧。片中宁静、巫刚、赵小锐的演出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当时还是新人演员的宁静,把一个深处在豪门大宅的坚贞女子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在片中的表演自然含蓄、生动准确、富有个性魅力,将一个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女人从麻木到觉醒,再从叛逆到屈从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个深琐闺中,女扮男装的女性对爱情生活炽热的追求及压抑,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她因成功塑造了这样一个色彩鲜明的角色而被国际评委们赞为“性格独特,表演出众”,捧得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银贝壳奖(最佳女主角奖)。本片浓郁的地方特色让该片沿袭了何平一贯的西部情结,影片所展现的风土人情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同时期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呈现出类似的大宅院风貌。在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看来,《炮打双灯》的出现既说明着“寓言”式电影的能产性,也说明着它的困境。我们在思考着《炮打双灯》的复杂性的同时,也寄望于一种新的中国电影的诞生。也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张清所说,《炮打双灯》是一首燕赵悲歌。影片里轮廓分明地站着一个硬骨铮铮的男子汉——牛宝。当电影被放逐到商海里颠簸兢渡的今天,何平仍挚着地在电影艺术里苦心地探索和追求,送给我们一个牛宝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是很有价值的。
1993年
在那遥远的地方
录音
/
导演:
滕文骥
/
主演:
张洪量
/
陈红
/
关毅
/
李志希
/
张复建
/
沈雪珍
/
鲁直
/
胡锦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片,由滕文骥执导,张洪量、陈红主演,于1993年在中国大陆上映,以细腻多样的音乐编排、自然诗意的影像风格和民族风情的独特展示为观众呈现一个情感丰富、波澜壮阔的影像世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影像风格自然而富有诗意,陈红饰演的江雪身着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服饰,展示了大量不同民族的积极生存状态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呈现与多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使本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民族风情的视觉盛宴。自然主义的摄影风格以横移长镜头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一幅民族风情画卷,大全景下巍峨壮丽的雪山与广袤无垠的草原展示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和宁静祥和的自然景色,移动摄影记录下藏族青年雄姿勃发的向上生命力,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婚礼习俗与民族服饰亦一一呈现。《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音乐总监由罗大佑担纲,主题曲与插曲悠扬动人且富于民族风情,展示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情感细腻,旋律不仅动人更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通过巧妙的变奏和重复推进情节发展与情绪升温,加深了观众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五朵梅送别江雪与黄钟时,终于唱起的花儿悠长婉转又散尽离别的忧愁;黄钟被关在门外为取悦江雪而唱的《青春舞曲》轻快甜蜜,配合两人在阳光下相视而笑的场景令人心生愉悦;卓玛救起黄钟在草原上随口哼唱的藏族民歌清澈嘹亮,拥有净澈心灵的力量;黄钟得知买买提杀了情敌巴依后被处死的悲惨结局后,《半个月亮爬上来》的轻声复杳,唱尽两对情人被迫分离的怅惘与哀伤;黄钟与江雪重逢后轻柔温暖的管弦乐,与绿草如茵、阳光明媚的场景渲染温馨宁静的氛围,而影片结尾《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吟唱将影片引向情感高潮,曲调哀伤而庄重,令人感受到黄钟痛失所爱的无奈与对爱人的深深怀念。各个民族对江雪与黄钟这对命运多舛又感人至深的情侣所给予的无私帮助,各民族之间的善良友爱传递了民族团结和大爱无疆的精神。(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