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海

有片源
2012年
2009年
2008年
剧情:  如果没有那次意外,贺北方应该算是一个功绩显赫的缉毒刑警了,但妻子在车祸中的意外丧生对他的打击是别人不能想象的,他的情绪变得极度低落,以至于在侦破一起特大案件时,由于一时的冲动,失手将一名疑犯打成了重伤。最终案件告破,同事们都立功受奖,惟有他因过失伤人罪被判入狱。从此,贺北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实从始至终,贺北方都不认为自己有罪,因此对判决不服,可又无可奈何。但在他的内心中,对事业的热爱从未消失过,他发誓如果有机会再穿上警服,哪怕只有一天,也死而无憾了。   警方一直没有放弃对贺北方的关注,上级给了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派他以一家速递公司为掩护,利用替贩毒集团的头目申冬顶罪而被判入狱的贩毒份子胡秋山为诱饵,深入到贩毒集团做卧底。   在警方的精心部署下,贺北方凭借着从警多年的经验,以及他的机智和干练,逐步取得了胡秋山的信任。狡猾的申冬想利用贺北方的速递公司为毒品销售的工具,并以一桩毒品交易来试探贺北方的底细。交易的成功终于使贺北方获得了申冬的信任,可就在这时,胡秋山意外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贺北方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千钧一发之际,根据贺北方提供的线索,大批警察及时赶到,包围了申冬的老巢,犯罪份子被一网打尽。
2001年
导赏:《法官妈妈》是一部深刻反映法律与人性、正义与爱的影片,电影以北京司法战线上的模范、全国十佳法官之一尚秀云同志为原型,讲述了少年法庭法官安慧,面临一个由于误会而对她有着刻骨仇恨的少年犯的报复,以博大胸怀和无尽爱心将一颗痛苦心灵抚平,使之抱拥人间真情,光明踏上成长之路的故事。影片深刻探讨了法律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另一方面,人性中的善良、宽容和爱心也是不可或缺的。安慧作为法官,不仅严格依法办事,更以博大的胸怀去关爱失足青少年,体现了法律与人性之间的和谐统一。张帅对安慧的误解和报复是影片的重要情节线索。通过这一线索,影片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因误解而产生的隔阂和仇恨,以及通过沟通和理解最终实现和解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让张帅重新认识了安慧,对法律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宽容和谅解的力量。在角色塑造方面,奚美娟饰演的法官安慧展示着多个丰富的侧面,她在工作中秉公执法,清白廉明,面对误解和报复时依然坚守正义。在生活中,她富有同情心,对失足青少年充满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张帅等少年犯,让他们重新拥抱人间真情,走上正途。不仅是法官本身,而是把母亲的慈爱和法官的严谨融为一体。《法官妈妈》是陈思诚出演的第一部影片作品,他出演的张帅也是影片的另一条主线,张帅的形象经历了从仇恨到感激的转变。他因误解而报复安慧,但在与安慧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安慧的善良。张帅的形象反映了失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和挣扎,以及他们在得到关爱和引导后的积极变化。《法官妈妈》通过安慧与张帅之间的故事,深刻探讨了法律与人性的关系。影片展现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同时也强调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宽容。安慧法官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法律并非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充满人文关怀和温暖的力量。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让观众在感动之余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编辑:王晶)
1997年
导赏:《埋伏》讲述的是船厂保卫科科长老田和属下叶民主,为了配合警方执行任务,在水塔上进行埋伏,等待犯罪分子出现的故事。影片从不起眼的平民叶民主和无实权的田科长两人着手表现体制内的权力机制。作为该机制最底层的一类人,叶民主散漫、不着边际,老田手无实权,只能被影片中处于上位者身份的杨队长委派任务去最不起眼的水塔进行埋伏,没有撤销命令不得擅自离开,不得懈怠,否则属于玩忽职守,而当杨队长告知联防大队邱建国可以撤销埋伏时,联防大队却在玩乐之中遗忘此消息的传达,于是叶民主被遗忘在水塔之上,只能默默坚守。黄建新导演用邱建国这一中间层的领导人物对权力机制进行讥讽,鞭笞体制内安逸享受、不干实事的现象,从《背靠背,脸对脸》中的权力斗争变成了权力消解,突出小人物的悲哀。影片中的水塔埋伏颇有“等待戈多”的意味,前期过程中老田和叶民主两人还可相伴解闷,而后只剩下叶民主一人留守,同时又被联防大队遗忘,这时叶民主的等待陷入了虚无,毫无动静的蹲守目标,重复单调的观察,陪伴叶民主的只有无限的孤寂、黑暗和岌岌可危的爱情,颇具荒诞意味。而影片最具荒诞色彩的部分则是因为被遗忘的叶民主苦苦坚守了三十六天,才让无法得到水塔中巨额赃款的“智者”落网,被遗忘的悲哀人物瞬间成了侦破案件的重要英雄,而颁奖典礼英雄缺席,叶民主为了给去世的老田讨回公道痛殴邱建国,又因殴打入狱。导演用一系列失落的事件展现叶民主所遭受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困境,以日常生活的荒诞性面对顽固僵化的社会结构,以小人物的温度抵抗社会的冷漠。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秘密电话颇具现代主义的意味,聋老头自言自语的语言富含哲学思考,对留守在水塔之中奄奄一息的叶民主提供了坚持下去的信念,而这人生信条也是解锁影片主旨和人物本质的密钥,蕴含了导演对生活的思辨和人生的思考。(编辑:张苏慧)
1994年
导赏:导演黄建新作为第五代导演的同辈,当其他导演将目光转向乡村和文化寓言时,黄建新选择将他的眼光对准城市,描写城市化进程中真实的市民生活。《背靠背,脸对脸》作为“城市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导演以尖锐的语言表现了官场之中人心叵测的人际关系,脸对脸是人情,背靠背是本性,通过塑造以王双立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中国数千年来积弊已久的思想疾病,通过“人情关系”刻画了权力腐败的现象,文化馆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培养人才,繁荣文艺”成为了“权力操控”的遮羞布,官场人物遵循着权力游戏规则,各自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角逐与较量,在你升我降的争斗中体现权力对人的异化。影片的叙事空间围绕着一座古朴森严的文化馆展开,环境结构属封闭型,最外层是古城墙,里面是山陕会馆,又套着几个阴暗的内室,封闭性的空间成为了权力等级森严的象征,高耸的城墙所代表的是顽固而不可推翻的权力制度,单个独立的空间体现的是人物之间的相互区隔,展现人物在狭小的官场空间之中的尔虞我诈和相互倾轧。文化馆作为古建筑群,营造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氛围,作为一个本应探讨文化、坐而论道的一方净土,却沾染上了官场弊病,凸显出现代化转型改革社会所面临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影片同时延续了黄建新导演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喜剧性融入影片叙事之中,通过人物性性格的塑造和喜剧性情境的设置表现导演对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的思考、对人性深处黑暗面的剖析和拉帮结派官场风气的讥讽。影片塑造了王双立这一典型人物形象,他既非正面人物,也非反面人物,为了当上正馆长,不惜巧设陷阱,制造矛盾,然而这些却实属是人物苦苦不得志、面对不公正待遇的变相发泄,常常皮笑肉不笑,通过人物的喜剧性性格推动喜剧性情节的发展,如影片中陷阱情节和反转情节的设置,当王双立处心积虑挤走了马馆长,得来的却是新馆长马上就任的消息,当王双立又决定放弃争斗,在家闲情逸致时,却又收到了新馆长小阎带着情妇私奔的消息,这种喜剧性架构凸显出黑色幽默风格,揭示出生活的荒诞性,具有极强的批判力和反思性。(编辑:张苏慧)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