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贺梦凡
Mengfan He
人物资料
作品
资讯
有片源
2000年
走出硝烟的女神
编剧
/
导演:
王薇
/
主演:
宋春丽
/
吴京安
/
剧雪
/
王茜华
/
博弘
/
施京明
/
安亚平
/
徐正运
/
播放正片
导赏:
该片避开了对战争大场面的正面渲染,以独特的视角从侧面描绘战争中人的精神世界和对生命的礼赞。气势磅礴,场面悲壮。该片描写女性在特殊生理阶段的感情和性格,在中国电影史上似乎还是第一部。婴儿在炮火中诞生、生命在硝烟中永恒。这是一首献给母亲的壮美诗篇……在中国电影史上,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不算少了,然而,描写女性在特殊生理阶段的感情和性格的影片,《走出硝烟的女神》似乎还是第一部。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走出硝烟的女神》偏偏把镜头对准了一群战争中的女人,一群特殊的女人。作为军人,这些女人和男性同样坚强,同样勇敢;而作为身怀六甲的孕妇,这些女人又多了一丝母亲的柔情。影片把故事背景放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解放战争中,而又没有从正面去表现战争。导演独辟蹊跷,选取崭新的视角,通过对陈大曼、刘雪鸣、潘二嫂等几位女战士和郑强、徐松等保卫者形象的塑造,著力展现了片中人物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表现了人性的永恒主题。这部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是围绕着孕妇队在行军转移过程中,不断遇险、不断突围而展开……婴儿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与新中国同时诞生,烈士们的生命也得到了延续……这无疑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是一首动人心魄的生命交响乐,这是一曲感人肺腑的献给母亲的歌。
1989年
女子别动队
编剧
/
导演:
金作信
/
王连平
/
主演:
刘威
/
何晴
/
张悦楷
/
徐丽莉
/
王青
/
朱亚英
/
夏英霞
/
播放正片
剧情:
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某省城的民族资本家王尧翁深受日寇之害,面临破产的境地。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以提供军饷和武器装备为条件,求助于他的结拜兄弟--国民党某军长于子才,让他为其培训一支经过严格军事训练、能深入敌占区暗杀日寇和汪伪汉奸的女子别动队。于子才接受了他的条件,派自己的贴身警卫官杨干乔负责执行以“蓝色铁锚行动”为名的特殊训练任务。8名年轻漂亮、出身不同、经历各异的东北流亡女青年被带到了深山中的偏僻军营,抱着爱国抗日的满腔热情投入了紧张、严格、残酷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训练。王尧翁运给于子才的一批军饷和军械被黑社会头子田八爷勾结日伪汉奸截获。于子才大怒,决定起用女子别动队,以结业实习为名铲除田八。实践中,姑娘们以勇敢机智、高超的技能铲除了田八,贾萍为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王尧翁对这支女子别动队极为满意,从中挑选菲菲做自己的贴身保镖,并要求于子才继续实施“蓝色铁锚行动”,杨干乔奉命带领别动队深入敌占区。林曼云以红舞女身份出现在汉奸头目宋宝先身边,暗中监视,指引同伙跟踪暗杀。但失败了,宋宝先察觉,迫使杨干乔强迫林曼云服毒自尽。随着时局变幻,王尧翁、于子才为了私利,投入了汉奸卖国贼的怀抱。宋宝先抓住杨干乔严刑拷打,杨干乔并没屈服,直到军长于子才出现,他才接受了叛变这一事实,说出了女子别动队的行动计划,导致三个正在执行任务的姑娘惨死在乱枪之下。菲菲得知真相,冒险赶到现场救出了阿芳。严酷的现实她们认识到,抗日救国必须走另外一条路。当王尧翁四人正在庆贺合作成功时,菲菲和阿芳突然出现,射出了复仇的子弹,手刃了王尧翁,杨干乔等汉奸。菲菲不幸受伤,为救阿芳,毅然引爆了炸药。与剩下的敌人同归于尽,清晨,阿芳的身影在通往延安的路上疾行。
1986年
孙中山
编剧
/
导演:
丁荫楠
/
主演:
刘文治
/
刘斯民
/
张燕
/
王咏歌
/
王延松
/
沈卫国
/
阮志强
/
于孜健
/
张世会
/
王震
/
播放正片
导赏:
《孙中山》不仅是一部关于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传记片,更是一部融合了深刻历史思考、独特艺术风格和强烈情感表达的史诗巨作。它以宏大的叙事格局、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创新的艺术手法,将孙中山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呈现在银幕之上,让观众在光影之间感受到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与不朽情怀。影片由丁荫楠执导,于198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上映。这部电影的创作初衷并非简单地重现历史,而是试图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深入挖掘孙中山先生内心世界,展现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和先行者的复杂心理历程。正如导演丁荫楠所言,影片的创作基础是孙中山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剧性生活,创作团队试图从人类发展史、中国社会史及哲学史的高度来确立影片的基点,以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心理线索为主旋,潜写出一曲震撼人类灵魂的悲歌。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大胆创新,摒弃了传统的戏剧式结构和纪实性结构,转而采用心理情绪结构。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影片能够更加直接地触及人物的心灵,摆脱了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过度纠缠,从而在把握繁复历史事件时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影片上集主要表现了孙中山先生发动的四次武装起义及失败,下集则聚焦于他的四个战友——黄兴、宋教仁、陈其美和朱执信的相继离世,以及孙中山先生在思想和实践上的升华。这种结构不仅展现了孙中山先生百折不回的革命毅力,也深刻揭示了他在面对战友牺牲和革命挫折时所经历的孤独与悲怆。在艺术表现上,《孙中山》追求全新的美学建构,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造型设计。影片的开头便以极具雕塑感的画面展现了孙中山先生回眸凝望的瞬间,熊熊烈火的映照下,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神情麻木的农民、刑场上的烈士尸体以及被水龙头喷射消毒液的华工,这些画面简洁而深刻地交代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时代背景,展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人民的悲惨处境。这种空间造型和人物造型的结合,既有写实的深度,又有写意的广度,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影片的导演丁荫楠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历史和伟人的独特审美把握与哲理审视。他没有将孙中山先生神化,而是将他作为一个具有常人情感和性格特点的历史人物来呈现。影片中的孙中山先生既有伟人的深邃渊博、睿智雍容,又有常人的急躁简单、傍徨伤感。这种真实而立体的人物塑造,使得孙中山先生的形象更加贴近观众,也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伟大精神和不朽情怀。《孙中山》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经典影片。它以创新的叙事结构、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孙中山先生这一伟大的历史人物形象。影片不仅让观众重温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更让观众在心灵深处感受到了他的伟大精神和不朽情怀。《孙中山》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铸造的历史丰碑,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