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同

有片源
1990年
一半儿
一半儿

导演/编剧/

导演:詹同/陆成法/
类型:动画/儿童/短片/
导赏:《一半儿》是一部集创意、艺术、教育于一体的优秀动画短片。以一个小孩子“一半儿”为主角,通过他一系列“干一半就跑”的行为,展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缺乏耐心和毅力。影片通过一系列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最终,一半儿在“一半儿乐园”的冒险中吃了亏,从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影片以此传达了“做事要有始有终”的积极价值观。影片在艺术表现上极具创意,将“一半”的概念贯穿始终,无论是角色动作、场景设计、还是相声配音,都充满了趣味性和想象力。主角一半儿是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又缺乏耐心和毅力的小顽皮形象。编导詹同形象化了他做事时的“三分钟热度”,没过一会儿就“分身”,一转眼只剩了半个人,穿一只鞋子带半边帽子,可爱有趣。影片中的“一半儿乐园”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概念世界,滑梯只建了一半、摩天轮只转半圈、孔雀只开一半屏、从一半笼子里跑出的狮子老虎等……这些设计不仅巧妙地呼应了影片的主题,还极大地丰富了视觉体验。特别是那些从一半笼子里跑出来的狮子老虎,它们不仅让影片的冒险氛围更加浓厚,也通过追逐一半儿的情节,进一步强调了“半途而废”的严重后果。本片的配音别具特色,一开头便是“咱们啊来说段相声”“跟谁说啊?”“跟你说啊!”——这一大一小的平等对话非常生动。结尾大人说“完”,小孩子说“怎么完了,后边还有呢”,大人自嘲“哎呦,我也犯了这一半儿的毛病了!”营造了非常轻松幽默的氛围,不说教、贴近观众,让人们在惊叹于创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动画艺术的魅力。(编辑:明慧)
小钉子
小钉子

导演/编剧/

导演:詹同/
播放正片
1988年
八仙与跳蚤
八仙与跳蚤

导演/编剧/

导演:詹同/
类型:动画/
1985年
导赏:《金猴降妖》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代表作之一,其成熟的叙事手段、中式古典美学风格与精巧的细节设置使其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中的一座高峰。“三打白骨精”是中国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影片在改编上将叙事重心从白骨精转移至唐僧与孙悟空的师徒关系之上,白骨精变为绝对的恶,她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挑起师徒二人的矛盾。唐僧慈悲却不明真相,孙悟空果敢、明辨是非却需受紧箍咒之折磨。这使得影片在20世纪80年代的背景下意义更为深远。当时,用旁白串联动画电影内容的手段是较为常见的,这有助于交代故事背景信息,但无疑会使影片画面流于形式,使画面的叙事与传情功能分离。在本片中,导演有意弱化了旁白叙述在影片表意上的占比,减少直接描述,探索画面本身的叙事功能。影片仅在开头介绍了唐僧师徒四人集合的过程,在故事主体层层展开时,也仅配以少量必要性台词,人物的行为与心理状态都诉诸于面部表情与外部环境氛围。孙悟空扭曲的五官使其被紧箍咒折磨的痛苦变得真实可感,与白骨精的精彩打斗亦缭乱了观众的双眼。用色上,本片也颇为考究。深红色的洞穴暗示了白骨精的邪恶,蓝绿色的花果山则充满了野趣与自由。影片延续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对中式意境的追求,与传统文化关联紧密。蓝色与绿色相接,层峦叠嶂的山丘下是师徒四人渺小的身影,颇具中式水墨画的写意特征。孙悟空在深蓝色的夜中独坐山头,明月照亮了他孤独的背影,胸中之惆怅与对师傅等人的思念不言自明,暗合中式含蓄之美。角色在构型上多与戏曲元素遥相呼应。白骨精一变为一个丧夫的女人,她白巾缠头,与越剧《血手印》中的人物形象相仿。除了贴近中式美学,本片也在风格化方面有所创新。白骨精变身时以巨石为载体,以水为镜,她的身影在墨蓝色的水镜上不断如幽灵般变幻、扭曲,虚与实的边界变得不可捉摸,影片也因此披上一层表现主义的神秘面纱。(编辑:铠兰)
1984年
石狮子
石狮子

导演/编剧/

导演:詹同/章超群/
类型:动画/
1982年
假如我是武松
假如我是武松

导演/

导演:詹同/
主演:郭冰/朱韶浚/
类型:短片/喜剧/动画/
狼来了
狼来了

编剧/

导演:夏秉钧/
播放正片
1981年
真假李逵
真假李逵

导演/

导演:詹同/
播放正片
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