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雯

Wen

2006年
1992年
导赏:电影《三毛从军记》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喜剧影片,也是导演张建亚向漫画大师张乐平致敬的作品,因此影片更大程度的还原了原作的漫画风格。在影像上除了演员的夸张幽默表演外,还借助了更多例如纪录片等其他表现手法,使得影片不但符合大人和孩子的童趣心理,也充满了反讽的寓意。影片风格独特、轻松幽默、却又寓意深刻,描述了三毛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在“抗战”期间由流浪儿变成一个兵,最后仍然无家可归的遭遇和他在从军期间的一系列离奇搞笑的经历,用讽刺的手法展示了战争中“小人物”的境遇,同时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什么人和什么力量操纵着“小人物”的命运?电影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较好地吻合了儿童电影的“快乐原则”,适应了儿童观众的游戏心理,且有浓厚的热闹、好玩、情趣盎然等受到儿童喜爱的特色。但实际上,本片并不是一部儿童电影,而是一部具有特殊风格的影片。影片对画面的解构处理,处处可见的间离效果,以及对时事政治的深入嘲讽,都带有后现代主义的鲜明特征。编导张建亚把影片集中在刻画一个小人物、小把戏的可喜、可悲、可怜、可叹的命运遭遇上,强化了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战争背景,把题旨点在“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无名的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上,把分散在画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集中在三毛、老鬼(老岳)和大人物(委员长)三个角色之间的关联和对比上。在一部喜剧片中特意增设一本正经形象酷似的“大人物”这一角色,从而更鲜明地凸现出严酷壮烈的战争和三毛荒诞不羁的行径的反差,凸现出大人物与小人物,有名的岳武穆(岳飞)与无名的岳武穆的价值反差,使作品内涵从一般揭露官兵不平等社会黑暗面,以三毛遭际的荒唐,引入对他生存环境的荒唐,进而引发出更为深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