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国安

有片源
2017年
2010年
导赏:该片作为一部跨越千年的经典故事,其英雄书写的变迁不仅映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也展现了艺术创作对于传统题材的创新与重塑。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都试图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与深刻的主题挖掘,实现英雄形象的消解与重塑。这些新编作品不再单纯追求英雄主义的颂扬,而是更多地聚焦于人性的复杂、道德的模糊以及历史的沉重。陈凯歌的电影尤为突出,它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与视觉语言,展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使得“英雄”与“反英雄”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引发观众对于正义、牺牲与复仇的深刻思考。无论是英勇无畏的程婴,还是机智过人的公孙杵臼,亦或是命运多舛的赵氏孤儿,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在电影的镜头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使得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影片的主题深沉而宏大,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忠诚、牺牲、人性与道德冲突的深刻探讨。这种对人性深度的挖掘,使得电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在情节设计上,电影巧妙地将历史背景与人物命运交织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悬疑与感动的世界,展现了编剧和导演的高超技艺。它通过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再现和解读,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电影中的家族观念、忠孝思想以及道德冲突等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的呈现,这些文化元素得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编辑:张昕一)
2008年
剧情:   “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地域。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山东人居绝大多数,先后有2000万山东人相继踏上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关东大地。这种历史罕见,规模巨大的移民现象,被称之为“闯关东”。   五十二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反映的就是这段历史。     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炯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在剧本策划阶段就将其创作定位为: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     第一章   1904年,山东连年灾害,庄稼绝收,匪患横行,饿殍遍野。   山东章丘朱家峪,朱家父亲朱开山因闹义和团兵败被迫逃到了关东,四年里音信皆无,生死不明。母亲文他娘独自带着三个儿子苦撑着窘困的家。因为凑不到一石小米,大儿子朱传文与谭家女儿鲜儿的婚事一拖再拖。费尽心力,刚刚凑齐的粮食又被土匪劫走。无奈之下,文他娘带上三个儿子赴谭家抢亲,却得知了朱开山已死的噩耗。   文他娘欲轻生而去,以脱绝境。但朱开山托人捎来口信儿,叫文他娘带上三个儿子到龙口港乘风船奔赴关东团聚,朱传文不愿丢下未过门的妻子鲜儿,跳海与鲜儿走旱路去闯关东。路上,为了救治重病的朱传文,鲜儿卖身进了张大户家给他的傻儿子粮做童养媳。张大户趁鲜儿不在,支走了重病初愈的朱传文。纯朴的粮不忍看到鲜儿思念生死未卜的朱传文,偷偷放走了鲜儿。结果,相互寻找的鲜儿和朱传文越走越远。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两人的生命轨迹时有靠近,但从未再续前缘。   乔装改扮的朱开山试探着刚刚下船的文他娘,摘下帽子的瞬间,文他娘朝朱开山就是一顿拳脚。她恨这个男人,爱这个男人,气这个男人在她几近绝望的时候,竟然逗弄她。这是爱情,朴实的,可笑的,心酸的……文他娘和二儿子朱传武、三儿子朱传杰回到了朱开山在东北的家,他们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的这座房子和土地就是他们的新家。   一家人的好日子还未开始,朱开山就得知自己的生死弟兄贺老四在金场子被杀,决定冒死二进金场子,为贺老四报仇。朱开山和众金夫来到金场子,陷入一张由官府、土匪、金大拿、金把头编织的大网,他们都在暗地里寻找贺老四的生死弟兄——朱开山。   此时,落难成戏子的鲜儿成了红透了半边天的二人转名角儿。恶霸陈五爷费尽心思要霸占鲜儿,为了救出被毒打的师傅王老永,为了救出整个戏班子,鲜儿含泪答应了陈五爷的要求……   文他娘送朱传武、朱传杰到夏家学生意。传杰天资聪慧、勤学肯乾,逐渐博得了夏家掌柜的赏识。传武却顽皮成性,不服管教,最终惹出大祸被迫离家出走。   离开了戏班子的鲜儿,一路饥寒交迫,晕倒在山场子里。妓女红头巾对身世可怜的鲜儿充满了同情,不顾把头老独臂的强烈反对,硬是留下了鲜儿。没多久,红头巾又阴差阳错救了迷路的朱传武。鲜儿与传武相认,两人相依为命,经历了众多生生死死的坎坷命运。鲜儿也敏锐地发现了传武对自己的感情变化,于是独自离开山场子,不知去向。   朱开山发现百年不遇的金疙瘩,众金夫决定分了金子冒死闯出老金沟,但官府和土匪在金沟安插了眼线,众多金夫在数次运金的路上相继被杀。最终朱开山用“舍命吞金,运尸过关”的巧计骗过官府、土匪,并亲手为杀了害死贺老四的仇家。   朱传文受尽磨难找到了自己的新家。朱家人在经历了重重阻碍之后,终于获得了暂时的团圆。   第二章   1912年,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焚毁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城头变换大王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给芸芸众生带来不同的命运轨迹。   朱开山家已经成了元宝镇一户富裕的人家。同村韩大户的闺女秀儿死命钟情于朱传武,抱定了这辈子要嫁给这个男人。秀儿的痴情感动了朱家人,却感动不了心有所属的传武。   清王朝格格那文带着贴身丫环落难来到元宝镇。朱传文在父母安排下与那文相亲并一见钟情。结婚那天,朱家人发现那文的贴身丫鬟竟是传文苦苦寻觅的鲜儿。   传武看到自己心中爱恋的鲜儿,暗下决心此生非鲜儿不娶。朱开山意识到传武对鲜儿的情感,又感于鲜儿对朱家有恩,遂大摆宴席收鲜儿为自己的亲闺女。   秀儿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无意中救了一个患瘟疫的日本孩子,在朱家人悉心照料下,日本孩子康复了,成为了朱家的第四个儿子。   韩大户心疼女儿,施计封水使朱家百亩良田大旱,要挟亲事。无奈的朱开山只好强逼着传武与秀儿成亲。新婚之夜,去意已绝的传武带着鲜儿远走高飞。离家出走的朱传武、鲜儿投奔了排帮,相依为命。路经马贼、病痛、水难,生生死死,分分合合。   朱韩两家因为秀儿和传武的婚事反目成仇。韩大户爱女心切,怒火中烧,想尽一切办法要置朱家于死地。朱开山为两家的和解费尽心机。最终,朱开山的诚意打动了韩家人。   夏家女儿夏玉书成了民国初期知识新女性,而朱传杰也成了夏家的大掌柜,他们坠入爱河。正当二人享受着爱情的幸福和生活的美妙,夏掌柜却开始吸食鸦片。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夏掌柜落入一场精心设置的骗局,万贯家财落入他人之手。曾经殷实的小康之家瞬间倾家荡产,夏掌柜郁郁而终。临终之前,夏掌柜将女儿托付给了朱传杰。   鲜儿终于接受了传武,两人订情时却遭遇散兵,传武中枪,鲜儿在投江。九死一生的鲜儿走投无路插香当了土匪,坚强倔强的她劫富济贫,成为远近闻名的匪首“三江红”。而大命不死的朱传武被军阀相救,开始了戎马生涯。   散兵流窜到元宝镇,烧杀抢掠,朱家、韩家变成一片火海,朱开山决心离开元宝镇,举家迁往齐齐哈尔,韩大户将秀儿托付给了朱开山,随着朱家一起离开了故土。   第三章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外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不安于现状的朱开山一家又来到了更加繁华的哈尔滨。朱家的“山东菜馆”开业,潘五爷以“爆炒活鸡”故意刁难摘了幌子。原来在这条商业街上,山东帮与热河帮是死对头,双方你来我往,争持不下。老英雄朱开山的到来让山东帮欢欣鼓舞,也成为以潘五爷为首的热河帮的眼中钉肉中刺。从此,朱家处处遭受潘五爷的种种欺压和刁难,朱开山无意争斗,一味忍让。   鲜儿和震三江带领着二龙山的土匪,抢了高家大院,震惊官府,官府动用东北军剿匪。在匪穴二龙山的大牢里,已经成为连长传武和鲜儿相认,这次重逢两人一兵一匪,变成针锋相对的敌人。震三江有意处死传武,鲜儿冒死相救,后来震三江得知传武是救命恩人朱开山的儿子,与传武也成为生死弟兄。   朱家老三朱传杰经营“朱记货栈”,走马帮。潘五爷联系土匪天外天在途中设埋伏,传杰重伤而归。为了家人的安全,朱开山想离开哈尔滨。却因与潘五爷的一番对话改变了主意,决定继续留在哈尔滨与潘五爷斗到底。   传武跟着郭松龄反奉失败,被震三江拉上二龙山,奉军追随而来,传武为了鲜儿和二龙山的弟兄,主动被俘。而事情又有转机,传武受到张学良的器重,当上了张学良的警卫副官。   山东菜馆扩建后重新开张,潘五爷以全部家当为赌注强逼着朱家和自己打赌,输者全家滚出哈尔滨,并在生死书上按了手印。走马帮的路上,潘五爷的儿子潘老大对朱家马帮坏事做绝,幸被传杰一一化解。震三江暗中保护朱家马帮,却遭到天外天的伏击,保住了货物,但小康子和震三江先后死去,潘老大也被反幌子的天外天打死。   双方在你争我斗中,付出了血的代价,朱开山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诚意,最终化解了山东帮和热河帮的仇恨,也让大家认识到窝里斗,害人害己,都是炎黄子孙,只有同心同德才能百代兴旺。   第四章   “黄姑屯”事件,东北易帜,一个个重大事件使东北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对中国觊觎已久的日本加紧了对中国入侵的脚步。整个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朱传杰在走马帮的途中发现了煤层,背着朱开山抵押了山东菜馆开办山河煤矿。得知详情的朱开山一气之下将传杰夫妇赶出家门。   日本关东军侵占了东北。对中国资源怀有贪婪迷梦的日本早就打起中国矿源的主意。围绕着煤矿,日本人森田依托强大的实力和军界的背景与朱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提高运价、削减车皮,甚至不惜鼓动关东军在煤矿铁路沿线大搞军事演习。   当朱开山得知传杰是和日本人在争夺煤矿的时候,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结的他同意了开办煤矿,并接回了病危的传杰。   那个曾经被朱家救了性命的日本孩子一朗,现在已经成年,他经常出入朱家,念念不忘的还是当年救他的秀儿。他向秀儿表白了爱情,多年来压抑着自己的秀儿终于打开了爱情的闸门……   森田利用一朗和朱家的关系,设下种种圈套,并拉拢了朱传文作为内应,让朱开山完全信任了一朗的资金实力。于是在山河煤矿最危难的时候,朱开山同意将大量股份转给一朗,从此山河煤矿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   得知受骗的朱开山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还承认一朗是自己第四个儿子。悔恨交加的一朗决心不惜用生命去换取夺回山河煤矿的重要证据。   日本关东军还是打入了哈尔滨,传武领导几个团守卫双城火车站,鲜儿带领二龙山土匪也加入了这场战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尊严超越一切。在战争中,两人挥洒着热血与激情。爱情也在战火中经受洗礼,腾跃升华。   朱开山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国已破,家难存。在“九一八”的炮火中,他们又不得不开始了新的逃亡……   本剧作为一部宏阔的历史画卷,不仅记录了闯关东苍凉悲壮的历史,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忠义,诚信,坚韧,善良的性格。而且,我们从朱开山一家在白山黑水的风风雨雨,生生死死当中,还可以领悟到许多在今天仍然需要高扬的思想:一个人应该像人那样自由而勇敢地活着;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从普通人的觉醒开始的…… 
2004年
剧情: 故事发生在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   这里有成千上万名电力建设者在挥汗拼搏,一核的建设已经完成并顺利发电,二核正在紧张地建设中。   正当大家冒着炎热酷暑和超负荷的劳动压力而奋力工作之际,为二核常规岛提供设备的瓦特公司传来不幸的消息,由于质量问题该公司不能如期交付三台汽轮机,这就意味着整个工期将延后4个月,连带拖延的还有不能按时向珠江电网并网发电,国家为此将遭受16.4亿元人民币的重大损失!   瓦特公司深知按照合同约定,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承担巨额的赔付,其首席工程师乔治希望双方通过协商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现实的紧迫和严峻毕竟摆在面前,大家都一筹莫展。就在这紧要关头,负责二期工程施工的、素有“铁军”称号的泰山电力集团副总经理高歌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按计划工期还有11个月,如果施工方抓紧赶工用7个月完成11个月的工程量,二核就可以如期完工。但前提是瓦特公司必须为此付出相当高的劳动报酬。这一大胆的设想遭到许多人的质疑和否定:既是泰山集团总经理、又为高歌岳父的李子华认为,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工程质量是泰山集团的生命,不能轻易地拿公司的声誉冒险;工程师们则认为经过几十个人多次精心测算、制定的施工计划若按期完工都需要分秒必争,重新制定赶工方案、7个月干出11个月的活简直就是异想天开;高歌的妻子李娟希望父亲顺利地退休,重新设计工程计划就意味着对父亲以往工作的否定……尽管如此,高歌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只要仔细评估、调整每一个项目,缩短工期是可以实现的。   最终,李子华还是同意高歌带领一部分工程师用7天时间重新制定赶工方案。经过一番仔细测算,高歌等核电建设者们不仅提出了可行的施工方案,还与瓦特公司及时地沟通、谈判,为泰山集团赢得了6000万的经济回报。   2004年4月6日,大亚湾核电站二期工程首台百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成功,比原计划提前48天完成任务,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2年
2001年
真心
真心

演员(饰 吴登云)/

导演:广春兰/
类型:剧情/
导赏:影片由新疆锡伯族女导演广春兰执导,取材自原乌恰县的县医院院长吴登云扎根高原,忘我奉献三十多年的感人故事。由于故事时间跨度较大,最终由两位演员共同塑造了不同人生阶段的吴登云角色。曾在这部电影之前成功塑造《三国演义》中曹操、《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鲍国安饰演中年吴登云,首次“触电”大银幕的田雨则出演青年吴登云。吴登云用自己的身心和血肉挽救了一批批生命垂危的病人,忠实履行了一名人民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他的无私奉献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在刻画他的模范事件时,主要笔墨用在了烧伤手术和地震后救灾两处。为了救助严重烧伤的孩子,吴登云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忍痛割下自己的皮肤,让银幕前的观众感受到了医者的牺牲精神。在地震后,吴登云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伤员,几天几夜不合眼,为灾区百姓们带来生的希望。与其他主旋律人物传记片不同的是,《真心》的创作者并非只做到模范事迹的堆砌,还重点描写了主人公和妻子、女儿、父亲之间的情感状态。其中,妻子的离开给了剧中人物一定的情感宣泄空间,通过妻子的描述也令观众更加景仰吴登云的人格。而在处理女儿离世的过程中,编剧有意压制了吴登云感情的宣泄,将悲伤和痛苦延长,使得角色更加丰满、平实,观众的情绪也和主角共同起伏。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章柏青所称赞的:“作为一部叙写活着的英雄的影片,《真心》是美的,这种美,来之于它的不矫饰,不做作,不卖弄中使人看到的真,来之于在质朴的叙述中所窥见的丰富的内涵。”
1998年
1997年
导赏:该片中国电影界为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而创作的一部献礼片,该片从史实出发,真实地反映了中英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的始末,讴歌了中国民族不屈外国列强欺压、奋勇抗争的英雄气概。该片以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为出发点,是以往相关题材电影中的上佳作品,将一个个历史人物再现于荧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片投资达一亿多人民币,创下当时国内电影投资的纪录,也创下了国产片在国内的票房纪录。该片制作阵容强大,资深导演谢晋执导,鲍国安、林连昆等著名演技派演员出演此片。《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痛楚与悲壮。痛楚,来自编导者对150年前这段历史的正视。影片没有掩饰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封闭、落后、愚昧,没有掩饰当时中国统治者既惊慌失措又自高自大的可笑心态,没有掩饰一个东方的中华文明古国与一个 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狭路相逢,最终造成悲哀而荒诞的结局。而悲壮来自于林则徐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来自于虎门销烟的宏大气势,来自于从广州、虎门到定海广大人民、官兵抵抗英军侵略那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动人事迹和场面。影片的片头有这样一段字幕: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跪着的历史。影片《鸦片战争》的成功正在于这种勇敢的反思和正视。在香港回归、雪百年国耻的今天,这样的反思和正视,对于我们国家、民族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该片中,谢晋以其极强的驾驭故事的能力和其一贯的近乎煽情的人道主义温情的立场,将一个正史类题材处理得曲折动人引人入胜,从而为主流文化话语的表述找到了一个和大众情绪接轨的契合点,那就是以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来表述历史,以人物命运在历史进程中的起伏变化来完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述,完成“历史代言”,“历史”被改造为同大众日常情绪直接衔接的经验影像。该片在继用了《开国大典》以来全知叙事视点的基础上,将讲述重点放在了人物性格命运的刻画上,而不是对对立面双方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上。在该片中谢晋不再是单纯描写人民的抗英斗争,而是力求提示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对民族活力的全面摧残。同时,他也不是简单地叙述事件的一般进程,而是把它放在当时世界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观照,使观众对那场民族灾难有一次深刻体察,达以痛定思痛的艺术效果,也使现实主义在历史题材的开掘上达到更高的层面。该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全方位地展示了鸦片战争历史的背景,揭示了英国侵略者的种种活动,使整个影片具有一种宏观的历史规模。特别是影片不是为了达到简单的对比目的,而是把双方放在历史长河中加以观照,从而既写出中国的落后,又写出西方文明的负面状态。该片摆脱了之前历史影片所常常陷入的教条化模式,而真正进入了现实主义的领域。它也证明了谢晋的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正从现实进入历史,进行了又一次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