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明

Anthony Pun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陈茂贤执导的《破·地狱》以香港殡葬业为切口,借一场道教仪式“破地狱”之名,叩问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情感救赎。影片通过婚礼策划师道生(黄子华饰)被迫转型为葬礼经纪人的荒诞经历,将生死、亲情、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编织成一部兼具黑色幽默与人文深度的社会寓言。“破地狱”本是道教超度亡魂的仪式,导演却将其转化为对现世“地狱”的隐喻。片中,道生初入殡葬业时,以商业逻辑解构传统丧仪,认为“活人比死人重要”,甚至将法事流程包装成网红直播,与传统喃呒师傅文哥(许冠文 饰)的坚守形成激烈碰撞。随着剧情推进,观众逐渐发现,真正的“地狱”并非幽冥世界,而是生者的执念与创伤:丧子母亲无法释怀的悲痛、同性恋人被世俗阻隔的遗憾、父权家庭中女儿的压抑与挣扎……影片通过五段葬礼故事,层层剥开香港社会的隐痛,最终指向“破地狱”的终极意义——生者与自我、与他人的和解。黄子华与许冠文的对手戏是影片的灵魂。道生从功利主义的“渡生人”到理解“渡亡者亦是渡己”的转变,与文哥从顽固守旧到接纳女儿文玥继承衣钵的觉醒,构成双线并行的成长叙事。文哥临终前写给女儿的遗书,既是对重男轻女传统的忏悔,也暗合香港文化代际交替的困境——传统仪式需在新时代找到存续的意义。卫诗雅饰演的文玥则成为打破性别桎梏的符号,她在男性主导的殡葬业中挣扎求生,最终以女性视角重构仪式伦理,赋予“破地狱”新的精神内核。影片以红磡殡葬街为舞台,将香港独特的“盂兰文化”融入叙事:纸扎酆都城、米粒渡魂舟、喷火净罪等细节,既是民俗奇观,也是情感载体。导演陈茂贤在保留港式市井烟火气的同时,大胆解构传统——电子蜡烛与VR模拟地狱的设定,暗示科技冲击下文化基因的坚守与变异。影片对生死议题的深刻叩问,以及对香港本土文化的细腻呈现,使其成为近年港片中罕见的兼具商业性与作者性的佳作。(编辑:婧怡)
2023年
导赏:《别叫我“赌神”》是演员周润发继《无双》之后,时隔5年和观众见面的作品,也是《无双》导演庄文强强担当编剧,为“发哥”周润发量身定制的作品。周润发曾经饰演的“赌神”高进堪称一代经典,并掀起了香港赌片的时代热潮。时隔34年,“赌神”归来,发哥在电影中饰演的“新赌神”吴光辉,一改之前洒脱帅气无所不能的形象,回归市井,化身草根。影片通过吹牛辉与李阳之间的父子关系,展现了亲情的力量和伟大;同时,也通过吹牛辉在赌场上的失意和挣扎,揭示了赌博对人生的破坏和腐蚀。片名贴合了周润发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发哥”与“赌神”在港片影迷心中早已合二为一。从表演上说,周润发在影片前半程的表演更贴近港片巅峰时代的夸张风格,而最后通过跑步的方式找到内心平静的情节,又和现实中周润发酷爱慢跑、甚至在上海也要去外滩跑一程的新闻有些呼应,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时被感动。除了周润发之外,《我不是赌神》还汇集了袁咏仪、方中信、廖启智、安志杰等实力派演员。他们在影片中的表现同样值得称赞。袁咏仪饰演的李夕,是一个坚强而温柔的女性角色,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儿子李阳创造了一个温馨而美好的成长环境。方中信、廖启智等演员也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表演同样精彩而生动。在《别叫我“赌神”》之中影片讲述蹉跎半生的吹牛辉,为爱放手一搏重新寻找自己的故事,令观众深深感悟到“莫做后悔事,抱紧眼前人”的人生箴言。而恨铁不成钢依旧不离不弃的朋友、有缘无份遗憾错过却一直牵挂彼此的恋人、磕磕绊绊最终相伴闯天涯的半路父子……友情、爱情、父子情也在电影里互相交织,令人触动满满,暖心治愈的同时也能让你笑泪齐飞!(编辑:明慧)
导赏:如果说《无间道》是香港警匪片的集大成之作,那么《金手指》则可以说是庄文强联手两大影帝给香港电影的一封情书。这部作品既有警察与匪徒,也有廉政公署与金融大鳄,当然更有那个在繁华中沉浮飘摇的香港。电影并没有局限于非黑即白的传统叙事,也没有刻意复刻《无间道》那样的“碟中谍”,而是力求真实还原一场闻名香港的世纪大案,并通过对程一言和刘启源这两位角色的塑造,为观众逐渐揭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野蛮滋长的贪婪野心与历经考验的脆弱人性。《金手指》的美学呈现,是对传统港片风格的一次现代演绎。影片中的视觉“景观”充满了华丽典雅的色彩,每一个镜头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引领观众深入探究影片的内涵与深层含义。导演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唯美、梦幻的氛围,同时,场景设计也极具特色,从繁华都市到荒凉乡村,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影片的叙事结构错综复杂,层层递进,暗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通过铺陈式叙述,导演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悬念和惊奇的世界,使观众在追寻故事线索的过程中,体验到独特的观影快感。这种快感来源于对未知的探索,对解答的渴望,以及对结局的期待。《金手指》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艺术作品。它通过电影语言对人性和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表现,其叙述风格和情感表达都颇有深度。电影中的每一个符号和意象都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而是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程一言的形象,以及他所代表的金钱帝国,都是对当时香港社会的一种象征和批判。《金手指》出色的镜头语言、场景布置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如梦如幻、亦真亦假的“黄金岁月”。种种视觉奇观配合起起落落的时代浪潮,更给人以历史独特的厚重感,也让无数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在殖民时代与回归祖国这一独特转折点下,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奇妙融合。从这一角度来看,《金手指》堪称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港片作品,或将为犯罪类型影视作品树立全新标杆。(编辑:赵敏)
导赏:《毒舌律师)是一部律政题材电影,主要叙事空间是法庭,影片继承了港式法庭片的一系列叙事要素,由此展现出另一种极具张力的现代生活景观。故事情节紧凑,逻辑链完整且令人信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主角林凉水,他不仅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卓越的口才,还以维护正义为己任,拥有“现代小人物的侠义精神”。影片有着鲜明的港式喜剧风格,也体现了导演吴炜伦对港片的继承与鼎新。作为多部经典动作片的编剧,他担当导演想要尝试以动作戏的方式拍法庭上的文戏,以快速剪辑和多角度拍摄等拍摄手法,为电影带来不同的观感。本片是一部黑色喜剧,遵循五幕剧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单线性叙事结构。电影采用了一个经典叙事策略:一个平民英雄拼尽全力对抗权贵,为弱者申冤。在这种故事类型中,正派、反派、受害者的边界都是清晰的;在既定的框架下,真相自然也是确定的。没有大明星阵容,没有华丽的视觉风格,没有动作场面、警匪元素,甚至没有刻意渲染悬疑氛围。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戏剧冲突,展现不畏强权、捍卫公平正义的主题,引发共鸣。整部片子传达的是“凭良心、天有眼、善恶到头终有报”这些朴素的价值观。影片把法庭变成一个大舞台,聪明地利用真实的法律程序和法庭规则来制造戏剧感,让影片有了跟其他法庭戏不一样的味道。(编辑:大陆)
2021年
导赏:由梁乐民执导的《梅艳芳》是一部将艺术与现实成功融合的传记电影。影片带领观众重温了这位传奇女星的一生,以复原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叙述再现了20世纪末的香港,在叙事结构和艺术表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影片的视觉效果尤为突出。影片精心还原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街景与歌舞厅,重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影片采用了色彩浓烈的滤镜传递港风情调,还通过数码技术重现出梅艳芳告别演唱会的壮观场景。在叙事上影片打破了传统传记片的线性模式,采用倒叙的手法,从2003年的告别演唱会倒回到她的童年岁月,避免了“流水账”式的叙事陷阱。同时还通过两条叙事线索交织展开:一条展示她事业上的辉煌与低谷,另一条则关注她在感情世界中的波折。而影片最动人的地方莫过于梅艳芳与舞台、观众之间的深厚情感。告别演唱会上,王丹妮扮演的梅艳芳身披婚纱,登台演唱《夕阳之歌》,那一句“我不舍得”既是对自己舞台生涯的告别,也是她对生活、对观众的不舍。真实影像与虚拟表演的交替剪辑,令观众几乎忘记了屏幕上的是演员,而深信她就是那个站在舞台上坚韧不拔的梅艳芳。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传记片,它还凭借其迷影特质,成为香港娱乐业乃至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运用大量的纪录片片段与经典电影致敬手法,让历史与虚拟世界交织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怀旧氛围。多重时空的交错,展现了梅艳芳作为一个个体与整个香港时代的共鸣。《梅艳芳》不仅是一部献给歌迷与影迷的情感之作,也是香港电影在复兴道路上一次极具艺术追求的自我突破。通过真实与虚构的交织,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个不被定义的梅艳芳,一个活在每个人记忆、镌刻在香港这座城市发展记忆中的梅艳芳。(编辑:颜诗雨)
2019年
2018年
导赏:《捉妖记2》由井柏然、白百何、梁朝伟领衔主演,延续上一部围绕可爱妖精小胡巴所展开的精彩魔幻情节,本片深入挖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寻亲”这一经典母题,并以富有创意的手法进行了现代诠释,讲述胡巴一家天各一方,在历经曲折的旅程终于幸福团聚的合家欢故事,体现了人与妖之间骨肉亲情。此外,天阴和小岚拯救小刺妖母子、反派屠四谷最终被胡巴打动而融化内心坚冰的过程也都喜感十足、感人至深。当民族想象与数字技术相碰撞,所呈现的一幕幕影像奇观便会给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愉悦感。不同于西方故事中金刚、异形等怪物形象常因变异而产生,《捉妖记》系列以我国古籍《山海经》中修炼成精的“妖”为原型灵感来源,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创造了人气超高的胡巴形象,在第二部中还加入了笨笨等一众憨态可掬的小妖,极具民族特色。场景设计以特效为主,实拍为辅,几大主场景都恢弘非凡,回廊、飞檐、华堂、雕花等古色古香的细节都处处体现创作团队的匠心独运。作为取材自上古神话的类型电影,故事自然也传递了儒释道的中式哲学内涵——血浓于水的伦理纲常,以及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观念能够让现代观众也感同身受、心有戚戚。以《捉妖记2》为代表的国产奇幻类型电影,通过对本土的神话传奇、志怪小说等资源进行开掘和研新,依循影像叙事规律,并结合先进CG技术,所创造出来的商业大片具有无限潜力,从虚拟形象的考据,到摄影构图、色彩搭配的选择,再到主旨立意的呈现,都需要创作团队独具慧眼、千锤百炼的设计,让先民天马行空的观念和艺术与时俱进,重新焕发出瑰丽的光彩。(编辑:曾奕琦)
2017年
导赏:《非凡任务》是继《无间道》系列之后,时隔十五年“麦兆辉、庄文强组合(麦庄组合)”再次选择卧底警察作为主人公的电影。曾担任《捉妖记》《窃听风云》等影片摄影指导的潘耀明此次也加入导演行列,共同将香港卧底警匪片推向高峰。在片中,黄轩饰演的年轻缉毒警察接受组织委派成为卧底,打入段奕宏出演老大的贩毒集团内部,与祖峰、邢佳栋等饰演的同事们里应外合,历经千难万险,在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最终取得胜利打掉了贩毒集团。黄轩展示出自己演绎“孤胆英雄”的能力,不仅驾驶摩托自由穿行在泰国接头民居、房顶、菜市场中,还能回避躲闪毒贩的重重围追堵截,营救被段奕宏追击的祖峰、邢佳栋二人,展现出了在表演领域更多的可能性。同样以演技见长的段奕宏此次则设计了众多的动作,把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毒贩形象诠释得令人印象深刻。《非凡任务》与“麦庄”以往作品最大的不同是动作戏的强化。影片中不仅各种轻武器逐一亮相,尤其是双方持枪激烈巷战的场景效果逼真还原度极高,被子弹击中后毒贩的反应动作也十分自然。除了惊险刺激的动作画面,影片更多地将镜头对准“无名英雄”卧底缉毒警的内心,挖掘他们英勇奉献背后不为人知的亲情和战友情。正如导演潘耀明所解读的:“《非凡任务》讲内地警察执行任务的故事,卧底的成长,归根到底是描写人性的电影。《非凡任务》再次证明了“麦庄组合”的创作能力,更说明主旋律题材也能改编出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电影,正如麦兆辉所说:“主旋律是宣传正面力量和想法,只要做好故事和人物,内地的警察故事也可以很好看。”(编辑:方舟)
2015年
导赏:《捉妖记》不仅是一部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与妖共存、相互理解主题的奇幻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导演许诚毅巧妙地将奇幻元素与情感共鸣相结合,呈现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却又不失现实意义的世界。影片的主题之一是对共存的探讨。在人与妖共存的世界里,双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所难免。然而,《捉妖记》并没有简单地将妖怪描绘为邪恶的存在,而是通过细腻的剧情和角色塑造,展现了妖怪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与此同时,影片也呈现了人类对于妖怪从恐惧、排斥到理解、接纳的心路历程。这种对于共存的探索,不仅仅是对人与妖之间关系的思考,更是对于现实社会中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之间和谐共处的隐喻。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理解。在电影中,捉妖师和妖怪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往往源于双方之间的误解和偏见。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角色们开始逐渐放下成见,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捉妖师们开始认识到妖怪并非都是邪恶的,它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而妖怪们也开始理解人类的善良和正义,并愿意与人类和平共处。这种相互理解的过程,不仅促进了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让影片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对共存和理解的探讨,《捉妖记》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它告诉我们,在一个充满差异和冲突的世界里,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包容和尊重,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这种价值观不仅仅适用于人与妖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总之,《捉妖记》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和深刻内涵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主题和精湛的制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同时,它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一个充满差异和冲突的世界中,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