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

Andy Lau

有片源
2028年
流浪地球3(下)
流浪地球3(下)

演员(饰 图恒宇)/

导演:郭帆/
类型:科幻/冒险/灾难/
2027年
2025年
2024年
导赏:在宁浩的新作《红毯先生》中,我们见证了一位过气香港巨星刘伟驰为追求影帝荣誉,与国内导演林浩合作拍摄农村题材影片的荒诞之旅。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电影制作的冒险,更是一次对娱乐圈、人性以及沟通本质的深刻探讨。影片以一种自嘲和调侃的表达方式,构建了一个关于影视行业的缩影,通过刘伟驰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个体与时代变化的关系,以及在数字巨变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境。宁浩通过这部电影,尝试拓宽荒诞现实主义的新边界,将个体的困境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展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喜剧的黑色幽默。《红毯先生》在美学表现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用了克制、极简的影像风格,全片镜头数量不到400个,这种风格服从于影片主题,强化了城市生活空间和农村之间的落差。影片中一头“猪”的命运与刘伟驰星途的对应,以及猪与城市空间之间的错位感,都让影片的讽刺意味更加深刻。宁浩在影片中巧妙地利用符号与物像来实现主旨,通过荒诞的笔法放大了人与人之间身份、立场的不同造成的差异。这种差异非常具像化地将生活中被人们所忽略的因“错位沟通”而产生的现实问题表现出来,是一种直戳现实痛点的审视。影片中,刘伟驰的身份意识和明星意识成为了他与外界沟通的障碍。作为一个红了40年的明星,他的明星身份标签和意识让他陷入了信息茧房,难以实现与外界的深入沟通。这种身份意识带来的傲慢,使他与普通人失去了沟通的可能,也让他与年轻一代产生了观念上的冲突。《红毯先生》的沟通失效,不仅是影片中人物的困境,也是影片与观众之间的困境。影片所取的明星视角难以被大众接受与共情,这反映出影片在传达深层次主题时的挑战。宁浩和刘德华的这次合作,虽然在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在商业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也让我们思考艺术电影在当今时代的位置和价值。《红毯先生》是一部具有实验意味的优雅喜剧,它以黑色幽默的形式反映了娱乐圈的真实生态,同时也将宁浩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融入作品之中。这部电影是对传统喜剧形式的一次颠覆,也是对现代社会沟通困境的一次深刻反思。它值得我们在“浅视听”的时代中,静下心来,深入体验和思考。(编辑:赵敏)
导赏:《谈判专家》翻拍自于1998年上演、由凯文·史派西和塞缪尔·杰克逊主演的好莱坞大片《王牌对王牌》,在本片中,老搭档吴镇宇、刘青云共同演绎了这个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的故事。本片由邱礼涛导演,刘德华监制,作为港式警匪片,“以嘴服人”的《谈判专家》尽管没有令人炫目的动作戏,文戏却同样惊险刺激、引人入胜,故事的完整性、复杂度、逻辑性都表现极佳。电影中的“双雄”针锋相对而又惺惺相惜,吴镇宇饰演的谢家俊像是握着一把感性的剑,柔软而坚定;而刘青云饰演的卓文伟如同扛着一面理智的盾,理性且果断。两人原本同是警方谈判专家,由于被卷入一场福利基金诈骗案,形成警方代表与嫌疑犯的敌对关系,在知己知彼的斗智斗勇中,却慢慢彼此信任,乃至共同进退。结局中,当危机化解,两位谈判专家再度相遇,此时性格偏感性的一位成为了社工,坚持从源头帮助受苦难的人,而更理性的另一位则已再次回归警察岗位,坚守正义的底线。两位英雄殊途同归,这是属于强者间的意气相投。邱礼涛导演在《谈判专家》中表现出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例如刘德华所饰精神疾病患者误以为自己孩子被福利署抢走,便挟持人质以找回孩子的情节,灵感便来源于曾轰动社会的“郭亚女”案。社会议题的加入,是影片本土化的有效策略之一,这契合了近年来港片中人文关怀增加的创作倾向。此外,经典插曲《海阔天空》、著名导演李翰祥的讣闻等细节设计都使观众被激发出熟悉的港片情怀,重温90年代的香港风貌。(编辑:曾奕琦)
导赏:《危机航线》是中国首部空中犯罪电影,用以暴制暴的动作元素与高空犯罪的特殊情境相结合,创作出一种独特的紧张氛围,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理的双重震撼,更是一次对人性和勇气的深刻探讨。正邪双方的双雄对峙是本片的一大看点。本片很开拓性地把屈楚萧饰演的歹徒和刘德华饰演的安保人员都设定为躁狂症患者。这个设定让两方的对决又多了一重心理上的层次。观众能看到在如此命悬一刻的生死关头,两个患者都处在疯癫与清醒的临界点,不同的是一方在努力地镇定和控制情绪,另一方则任凭躁狂症带来的凶狠和偏执在身体内横行。暴力发生时镜头主观视角的血红色,更是充满了视觉张力,让人仿佛也感受到了困兽犹斗的狂躁感。此外,本片在展现危机的同时,也没有忽略人性的展现。在这场极限求生中,我们看到了群众对绑匪重拳出击的勇敢,空姐齐心协力救回空难英雄的团结,美瑾勇敢拿刀救男主的善良,刘涛作为母亲面对绑匪拿枪挡在女儿面前的母爱,以及高皓宇既有职业道德又有父亲责任的担当。同时,也有图生者泄密的懦弱行为,这些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影片并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简单的评判,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和思考,使得影片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影片中的女性群像也非常出彩,塑造了四个不同年龄、身份、性格的女性,她们人均有魅力,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突破了以往英雄爽片中女性工具人的设定,展现了女性角色的力量和价值。影片的结尾将全片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在飞机紧急迫降的过程当中,地面的警察和消防员时刻保障着飞机的安全,场面宏伟震撼。我们中国人面对灾难经常会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比如,在《紧急迫降》的原型事件中,所有的机组成员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面临灾难时,除了消防员、解放军奋力抗险救灾、灾区的民众团结,自救、互救之外,普通民众也会尽力帮助,国家力量、民族力量和个人力量都迅速地投入到救灾之中,这就是中国式救援、中国式力量、中国式信心。(编辑:大陆)
导赏:《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作为一部幕后纪录片,将中国科幻电影史上深具标志性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推入全新的阐释维度。影片以“元电影”视角解构《流浪地球2》的创作历程,通过数月的跟拍,记录《流浪地球2》从剧本构思到最终实现的完整工业流程,借由科幻文本的再诠释,呈示了《流浪地球2》剧组是如何从银幕到现实——将科幻片做成“未来的历史”。本片将《流浪地球2》的制作逐一拆解,以人物采访、片场实拍,电影原片相互融合,追溯了中国科幻文学的起源和历史轨迹,复归到中国科幻的发展现状和阶段探索。影片展示了大量的分镜手稿和previz(动画预演),呈现了虚拟拍摄技术提供的动态效果,形成视觉化的剧本;摄影部门使用先进设备泰坦时遇到的零件组装、软件参数、实际拍摄各方面的困难,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工作,展现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铺路的决心,实现了技术的积累。影片同时纪录了郭帆是如何通过美术指导进行可视化设计,以其在造型呈现上独到的判断力和团队的配合,使《流浪地球2》在工业设计和创意美学层面缔造了标志性的视觉效果。UEG基地中大量的场景、道具、车辆、衣物等以白色为主色调,取得了非凡的荧幕体验。视觉特效,电影配乐、声音设计上的审美沿袭与突破亦一一呈现。在“重工业电影”的标签下,《流浪地球2》的制作流程、拍摄过程和面临的技术挑战被具象化为震撼的视觉档案。《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深刻纪录了《流浪地球2》是如何将工业技术应用于电影生产,极大提升效率,建立一个真实的、可信的“未来的世界”。电影道具以工业生产和开发的逻辑去生产制作,如门框机器人的灵感来源与形象设计、重型外骨骼的开发更新迭代,MMU航天员机动装置、电磁肌肉手臂的制作等,代表了电影工业化进程路径。影片阐释了“流浪地球”世界观的架构和社会形态、自然科学、技术演进方向,以及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所要表达的“残酷底色之下的人的担当和牺牲”和对“超越生物本能的人类精神”的深切讴歌,《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以特有的姿态呈现了中国科幻电影是如何“想象未来”,正如郭帆导演在片中所说:“想象力很重要,因为想象力我们仰望星空,我们会向往大海,我们开始想象我们自己的科幻电影。”(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