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有亮

Youliang Zhao

有片源
2017年
导赏:《我是医生》根据“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他多年如一日,不顾高龄,奋战在手术台上的故事,表现了吴孟超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时时闪光的人格魅力。作为一部传记片,编剧没有拘泥于人物传记套路塑造人物,并未将全部的笔墨用在描绘吴孟超这个人物,而是将吴老几位学生的特点凝聚起来,艺术化的塑造出二号人物赵一涛,他与吴孟超构成了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一组人物关系。事实证明,这种用深刻的人物关系诠释人物内心的方法十分有效,人物的性格张力更加饱满,戏剧冲突也更为自然。在故事中,编剧摒弃了宏大叙事的创作手法,以吴孟超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作为主线,他希望自己的得意门生赵一涛能够在扩大实验室规模上出力,但对于擅长外科手术的赵一涛而言,离开手术室去实验室,研究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对他的事业毫无益处。对此,吴孟超也了解自己学生的所思所想,并把自己对于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急切心情表达了出来,正如吴孟超对现实中癌症没有被攻克的回应,“有人、有平台,基础研究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年总能解决问题。到那时,我在天上看。”而另一条故事线则在吴孟超和患癌症的女儿之间展开,他打破了医学界医生不为亲人做手术的惯例,将女儿当做普通患者医治,弘扬了他勇于突破常规的高尚医德。《我是医生》以尊重事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成功刻画出吴孟超的报国情怀,也用符合当下观众审美需求的艺术手法增加了代际传承的意义,对国产人物传记片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编辑:方舟)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6年
水镇1938
水镇1938

演员/

导演:谢鸣晓/
类型:剧情/
剧情: 这个冬日的夜晚,我信手按着遥控器,看到了一个画面很美的电影,我在看见它的瞬间就被象磁铁样地吸引过去了,这是江南美丽的水乡,有一望无际碧绿的荷塘,雕花曲折的回廊,依水而建的古朴民居,桥下如镜水面缓缓驶过的小船,船头一个白西服领带的英俊青年,他的眼睛热切地望向小桥,那里,一个臂提竹篮的农家少女依着桥栏,蓝衣粉裤,眼睛灿若星子,蓄着一汪春水。   所有发生在江南的故事都是一首清丽的诗。那一定又是一个美丽伤感的故事,来水镇游玩的富家子弟邂逅了一位如荷花一样美丽纯情的村姑,他或许还是留过洋,听过西洋舞曲,身边不缺少烫发紧身旗袍脚蹬高跟鞋的时髦女郎。他深深沉醉于郑愁予的《错误》,空虚时就到这里来了,来寻找一个梦,于是一个在水边洗菜的姑娘就走进了他的视线,成了故事的主人公。无论结局如何残缺,那流淌的伤感都是一种最美。   可这个故事却在1938年发生。那时硝烟弥漫的一个年代,贵公子和村姑的爱情在没有被世俗的鸿沟阻隔前先就被日本人的枪声打碎了。真的,江南太柔弱,太纤细,她只适合盛放爱情,却无法承载枪炮。尖锐的枪声刀子样划破了江南的宁静,水莲成了祭坛上的羔羊。她的爱人却无法救她,他大概从来没有感到自己如此无能和无助过,他一直是优越的,他的父亲是大大上海滩的一个懂事长,可现在他却救不了一个心爱的姑娘。他终于懂得了,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他所有的财富都是一个零!   故事要宣扬的是民族的血性,是的,任何的欺凌都会遭遇到反抗,哪怕是如此一个柔情似水的江南。他们毒死了日军头目,选择了逃跑——尽管那希望是那么渺茫。他们没有走向新生,在那片碧绿如玉的荷塘里,他们相拥着迎接罪恶的子弹,迎接死亡。   在那个时刻,我的心感到了一种生生的疼痛。我从来没有感受到死亡如此惊心动魄,让人心碎。我幻想的一切好点的结局都没有发生。罪恶丑陋的面孔在这样美丽的地方横行。我听见风在哭泣,水在流泪,荷叶垂下头,芦苇唱想了哀歌。   我还听到了声声的呐喊,那声音逐渐在我心头汇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浪潮,推涌着,呼喊着,充塞在整个世界:   “美,不容破坏!”
2004年
美丽上海
美丽上海

演员(饰 良浩(大哥))/

导演:彭小莲/
类型:家庭/剧情/文艺/
导赏:《美丽上海》是由上海汤臣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上海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女性导演彭小莲执导的一部家庭片,讲述了一个旧上海大富之家在母亲病危之际,分散各地的四个子女重聚家中,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恩怨纠缠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以细腻的情感刻画著称,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责任、牺牲与宽容。色调温暖而怀旧,老上海的弄堂、石库门、法租界等元素以及作为“虚化”背景的繁华浦东被巧妙地融入画面之中,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历史及时代氛围。旧上海的繁华与衰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革、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等,都在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更在时代背景下对家庭伦理、亲情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演员郑振瑶饰演的母亲这一形象深刻而动人,她身上保留着大家庭出身的做派和谈吐,在她临终前的时光中,独自承受病痛时的坚韧与孤独,平等地为每个子女着想,竭尽心力地修复家庭成员心灵之间的裂痕。而四个子女,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和性格特征:大哥阿荣(冯远征饰)在西北做兽医,性格坚韧但内心充满无奈;二姐静雯(顾美华饰)漂泊海外,生活虽富足但内心孤独;三哥阿明(赵有亮饰)在上海从事法律工作,事业有成却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小妹(王祖贤饰)移居美国,从事计算机行业,独立自主。四个子女在母亲病榻前,各自带着过去的伤痕与现实的困惑,重新面对彼此,也重新面对这个曾经给予他们无限温暖与痛苦的家。家庭中的成员命运,体现出在各种时代变化,以及他们所受到时代的影响,有人得到了最好的契机,但是有人却只能是维持一个生存状态。他们的言行举止、情感变化都被塑造得细腻入微,特别是冯远征饰演的阿荣,他的坚韧与无奈、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对过去的悔恨,都通过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王祖贤演出了一个全球化时代现代女性的缩影,将角色内心深处对故乡上海和传统家庭的深深的依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完美诠释。通过这样一个家庭,《美丽上海》展现的上海就不是一个平面的宣传画,上海本身的沧桑感以及他们负载的情感,都自然地通过这个家庭,家庭的成员的经历展现出来了。借用导演彭小莲的话说,“上海人是现代和保守、善良和狡猾、精明和守法,各种品质构成的,很难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形容上海人。”而正是因为上海和上海人的复杂,这也更加深刻地体现出人性的厚重,”当他们所有的问题都相辅相成地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生活中更深的层面,那时候体现出来的‘美丽’,才具有了真正的魅力“。(编辑:明慧)
2003年
导赏:《惊涛骇浪》作为一部2003年以抗洪救灾为主线的剧情电影,在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对真实事件进行艺术加工?影片极具冲击力的视听语言给出了答案。影片通过恢弘的场面调度和细腻的细节刻画,将洪水的狂暴与军民的坚韧形成强烈对比。导演运用大量实景拍摄,浑浊的洪水、崩塌的堤坝、暴雨中的军车冲锋,营造出逼真的灾难氛围。其中,最具震撼力的场景是官兵们用血肉之躯筑成人墙堵住管涌,镜头从水下仰拍,浑浊的激流中士兵们咬牙坚持,视觉冲击力极强。《惊涛骇浪》的导演翟俊杰表示,电影最需要尽致着墨的是其审美性和艺术性,循规蹈矩只会扼杀艺术,他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让画面荡出诗意。作为剧情片,《惊涛骇浪》的情节环环相扣,讲好了一个精彩的群像故事。影片运用了多线断续叙事的方式,观众可以通过自身的想象对某一情节进行串联,对某一人物进行构制,完成高层次的协作和升华。主线围绕张子明、张成文父子的矛盾展开,从冲突到和解,体现两代军人的精神传承;副线则聚焦林为群、魏长胜等普通战士的牺牲,塑造了鲜活的英雄群像。影片还穿插了韩盛元等科学家的决策过程,展现科技在抗洪中的关键作用,使叙事更具层次感。《惊涛骇浪》不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电影,更在当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影片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的抗疫、抗震等重大灾害中依然延续。影片中,富家子弟林为群放弃优渥生活投身抗洪,最终牺牲;军长之子张成文从抵触军人身份到主动请战,这些人物成长折射出个人与家国的深刻联系。在当代社会,影片提醒我们,面对灾难,唯有团结、奉献与科学应对才能战胜困难,这种精神内核超越时代,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编辑:林佳欣)
导赏:叱咤风云昨日事,改革不忘邓小平。电影《邓小平》透过一代伟人邓小平晚年复出后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推翻“两个凡是”、推行农村改革、试办经济特区、开设股市、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南方谈话”等彪炳青史的壮举,再现了邓小平将国家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带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征程,以诗意之笔描绘出一代伟人邓小平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崇高的精神世界。影片整体风格简约洗练,演员卢奇生动演绎了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伟大形象。在这部具有经典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的伟人巨制中,丁荫楠导演调度了丰富的电影语言来承载密度极高的信息量,结合常规与非常规的构图表现人物主观与客观的相互转化,全景抒情,近景、特写刻画,两极镜头的对切形成一种巨大的冲击力,表现邓小平高屋建瓴的理论思想和睿智坚强的精神境界。共和国年轻了,邓小平在奉献中老了——影片的结尾银幕上徐徐落下千万朵鲜花,隐喻领袖虽已远去,但他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丰功伟业将继续花繁叶茂,庄重的音乐和高速摄影手法相辅相成,传达隽永的深刻寓意。邓小平以极高的魄力作出具有英明远见的政治决策,敢于突破“左”的思想枷锁,拨开迷雾、解放思想,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重要思想,鞠躬尽瘁地扶持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就中国香港问题与英国首相撒切尔进行寸步不让的谈判……本片真实再现了邓小平晚年复出后的丰功伟绩,获得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的荣誉。(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