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

Xiong Xiao

有片源
2010年
2009年
导赏:《惊天动地》是一部由王珈和沈东联合执导的剧情电影,它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背景,深刻地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在灾难面前的英勇无畏和人民的团结互助。这部电影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赞颂。影片全景式地反映了党中央团结带领全民抗震救灾的壮举,生动刻画了抗震救灾官兵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王珈和沈东的导演风格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以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立意,将战争片的紧张感和灾难片的紧迫感完美结合,展现了导演对重大社会事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现能力。沈东尤其擅长战争戏,他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而王珈则以其扎实的导演功底,为影片注入了更多的情感深度。影片中的特效镜头达到了500多个,堪称国产之最,这些特技镜头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电影中的武器装备都是当时陆军机械化部队最先进的,这些装备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出现,展现了国家的力量和科技的进步。《惊天动地》在情感表达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部展现英雄主义的电影,更是一部深刻描绘人性和情感的作品。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真挚,无论是旅长唐新生的果断与勇敢,还是教师齐红玉的坚强与牺牲,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影片获得了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和最佳故事片提名,这是对影片艺术成就的肯定。它不仅在国内受到好评,也在国际上展现了中国电影的实力和影响力。影片《惊天动地》将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为背景,充分表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面反映我军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八一制片厂全体工作人员努力把《惊天动地》打造成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军队的传世之作。(编辑:赵敏)
2005年
剧情:  长河被媳妇彩凤逼着去县医院检查身体时,报纸上一篇祁晓英的人物专访把长河的记忆拉回到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祁晓英是从北京来靠山屯劳动的知识青年。在祁晓英濒临绝望的时候,长河用一颗滚烫的心和祁晓英结合,并有了一个取名叫“土蛋子”的儿子。祁晓英顺利考上大学后,长河毅然答应离婚,只是祁晓英带走土蛋子的那一刻,因为一时疏忽,一个特意给土蛋子做的雪爬犁成了长河心中永远的念想。   出于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县医院建议长河去北京做一次全面的检查。长河并不想去,但在彩凤的坚持下,长河答应下来。在长河看来,这或许就是一次能见到土蛋子的机会。能亲手把当年特意制作的雪爬犁送给土蛋子,也算是了却心中的一段缺憾。到北京的当天,长河就在侄子小兵的引领下,顺利完成检查,就等着周一出检查结果。   找一家便宜的小旅馆安顿下来后,长河拨通了祁晓英的电话。长河的到来打乱了祁晓英的生活,也打开了祁晓英的记忆闸门。尽管二十年前那段短暂的婚姻感恩的成分大于感情,但时隔二十年后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祁晓英,还是从矛盾和犹豫的复杂心理走出来,决定去看看长河。彩凤取检查结果刚走,祁晓英出现在长河住宿的小旅馆。二十年后的突然见面,短暂的拘谨和尴尬过后,长河见土蛋子的满心欢喜被祁晓英独自前来的一瓢冷水泼凉。苦闷痛楚之余,长河喝起了闷酒,无意间却看见彩凤在小兵的搀扶下从天桥那边走来。看着彩凤哭泣抽噎的样子,长河什么都明白了。   在等土蛋子从“南方实习”回来的那段日子里,一个偶然的机会,长河从祁晓英留下的照片中辨认出从自己身边走过的小伙子就是土蛋子。祁晓英不想让长河看见土蛋子,长河决定起程回家。当小兵将祁晓英留下的一笔钱原封不动地交到祁晓英手里时,得知事情真相的祁晓英领着土蛋子昼夜不停地赶回靠山屯。然而,此时长河家的白幛黑纱留给祁晓英的,只有带着土蛋子踩着积雪,抱着雪爬犁,迎着刺眼的阳光,朝长河家的祖坟走去。
2003年
剧情:版本一 美丽善良的饭店领班阿晨因病误用了毒贩老五的“特效药”,染上毒瘾。不久,阿晨便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丈夫也离她而去,只有儿子与她相依为命。但阿晨无法抵抗毒瘾,为换钱只得把房子租给别人,自己和儿子搬进一个未完工的烂尾搂。为挽救阿晨,派出所和居委会将她送进了戒毒所。儿子对妈妈由不理解发展到怨恨,阿晨悔恨交加,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儿子在居委会和爸爸的关心下,以及学校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理解了妈妈,决心要帮助妈妈度过难关。一天,阿晨在戒毒所收到儿子的来信,打开一看是一个纸叠的飞机,飞机翅膀上写着“妈妈我想你”。随后,阿晨接到了一封又一封的纸飞机,令她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阿晨终于离开了戒毒所,开了一家洗车店,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虽然还要面对毒品的诱惑和毒瘾对身体的打击,但阿晨将坚强的生活下去。 版本二 原本善良美丽的饭店领班阿晨,无意间染上了毒品,导致夫妻离异、家境困顿。被毒品折磨的阿晨,无奈将住房出租,以换得毒品,并哄骗喜爱飞机的儿子亮亮住进了烂尾楼。阿晨吸毒一事败露,被送往戒毒所,亮亮折了很多纸飞机,每只纸飞机上都写着:妈妈我是亮亮,我想你,我爱你,我等你。一只接一只拼命朝戒毒所高高的围墙内扔去,但是墙太高了……在狱警、社会的帮助和亮亮的亲情呼唤下,妈妈终于回家了,生活有了亮色。但毒枭老五找上了门……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剧情:  杨守敬在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里教书,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高深造诣,使他成为学院里公认的学者典范,被校长誉为“学校里最优秀的教授”。吕贝卡留学国外多年,对欧美文学有深入的研究。回国后受聘于这所高等学府,主讲浪漫主义诗歌,她有一个有趣的英文名字Rebecca。   无巧不成书,两人不但成了邻居,连授课的教室也是门对门。同是才华横溢、同是中年单身,自信而独立的性格让两位学者在相互好奇的同时,不免会产生试探和警觉的心理。杨守敬有一句名言:“真理的对门往往不是真理”。而好强活跃的Rebecca则迅速向杨教授的光荣地位发出了挑战:“最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来认可,让事实来说话。”   很快,Rebecca以自己鲜活的、感性化的教学风格吸引了众多学生的注意力。她用音乐配合诗歌的教学方式却引起了对门杨守敬教授的强烈不满,认为这种“拉选票式的故意喧哗”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教学,也有损于学校脚踏实地、严谨治学这一教学方针的严肃性。两人之间由相敬如宾,立刻转变为面对面的唇枪舌战,而善于言辞的Rebecca似乎略占上峰、初战告捷。这让杨守敬更加坚信自己对Rebecca的看法:自以为是、傲慢刁钻。而Rebecca也认为杨守敬就是自己想象中的那种脑筋僵化、照本宣科的“西汉干尸”。一次偶然的机会,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Rebecca的爱犬突然生病,情急之中吕向邻居杨守敬求救。杨驾轻就熟地治好了小狗的病,让吕不得不佩服杨的博学和阅历,而他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的细腻而宽广的爱心,更让Rebecca对面前这位平日里过于严肃、古板的男人多了一份好感。杨守敬也在以茶待客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一改平日的教学风格,将茶文化带入课堂,让学生一边品茶、一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枯燥无味的课堂顿时变得意趣昂然。   为了答谢杨守敬治好爱犬的病,Rebecca邀他一起到茶坊品茶。由于两人对自己的观点各执一辞、互不相让,原本融洽的气氛荡然无存,反而发展到相互攻击对方的个人魅力……面对咄咄逼人的Rebecca,一贯谨慎沉稳的杨教授也不甘示弱,两人打赌看谁能先找到婚姻,赌注就是,输的一方必须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承认对方是最好的老师……   事关荣誉与尊严,无奈之下,杨守敬通过好友的帮助上了电视征婚;Rebecca也为了加快同追求者张啸的感情进程,同意和这位成功商人一起去海滨渡假……一次偶遇,杨守敬意外地发现张啸实际已有家室。为了让杨隐瞒真相,张啸竟然对他威逼利诱。为人正直的杨守敬清楚地看到了张啸的丑陋面目,更为毫不知情的Rebecca担心。可他又怕自己的好心遭到Rebecca的误解,不知如何开口,直到最后一刻,杨终于鼓足勇气,赶到机场……   在平静、和谐的晚餐上,两人互诉心声。同样坎坷的人生经历,同样刻骨铭心的伤痛离别,和同样坚强乐观的生活信念,让杨守敬与Rebecca的感情融会在不言之中……两人需要的都是那种强壮的、能走到尽头的爱……   可好事多磨。杨守敬电视征婚结识的那位陈女士意外地出现,使Rebecca误以为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缓兵之计,为的只是赢得赌注。伤心的Rebecca不理会杨守敬的解释,决定离开学校……杨不知所措,黯然神伤,即将痛失所爱,使他在课堂上也显得心事重重……聪明的学生猜到了其中的秘密,他们为杨教授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主意:利用古诗词传达他真心的爱恋……遥望窗外,Rebecca看到孤身站在细雨之中的杨守敬,此时此刻所有的误解都随风散去,只有爱的激动与温情飘荡在蒙蒙雨雾之中……杨守敬与Rebecca的赌局以和局而告终。
冬天的记忆
冬天的记忆

演员/

导演:白玉/
主演:吴京安/肖雄/
播放正片
无证
无证

演员/

导演:顾晶/
类型:剧情/
1999年
导赏: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大进军”系列电影第四部作品《大战宁沪杭》展现了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宁沪杭大战这一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向全国进军的重头戏:在前后一个月间,百万雄师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破长江天堑,攻克南京,占领杭州,一举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本片编导采取了“史诗性格局、文献性品格和纪实性风格”的叙事策略,在全片穿插了黑白纪录片史料以及多位战争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而整体的纪实性中又同时蕴含了诗意的浪漫,将剧情片与纪录片两种形态的各有侧重地糅合,呈现出了历史观的艺术表达。片中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后,毛泽东诗兴大发挥毫写下“钟山风丽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一段,电影画面和音乐渲染出大气而浪漫的氛围,真正达成了“史”与“诗”的统一。在细节创意上,影片通过尖锐的噪声音效设计,使观众代入一位在战场上失聪战士的主观听觉感受,再配合画面中遍布焦土与鲜血的场景,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大战宁沪杭》将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交叉组合,展现了渡江战役中子弟兵和倾力相助的百姓,分崩离析的国民党部队以及溃败而退的英帝国主义军舰等群像,深入地提示了此事件发展变化的内在必然规律,着力发掘出历史中鲜为人知而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