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丽丽

有片源
2008年
雪地迷情
雪地迷情

演员/

导演:胡波/
主演:盖丽丽/曹卫宇/
类型:剧情/家庭/
闯关东前传
闯关东前传

演员/

导演:张新建/
类型:历史/
2006年
导赏:《茉莉花开》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对于一部讲述女性命运的著作,导演侯咏用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艺术加工,以“探讨女性自身问题”作为影片的基点,展现三位女性在时间长河中的命运沉浮。影片采用三段式叙事结构讲述三位女性的人生起伏,通过不同的男性体现三位女性相异的自我认知与时代意识,影片中的男性被设定为“在场的缺席者”,孟老板是“玩弄女性的恶魔”,邹杰老成持重却懦弱怕事,小杜是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女性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在男性的陪衬下成为了最显要的表现对象。茉是摩登上海时代的新女性,渴望名利与成功,但内心仍有依附于男性庇护的思想,茉将自己看成是男性的客体,作为一个他者始终等待着男性拯救;莉在茉的人生观念下成长,性格多疑乖戾,内心如同母亲茉一样渴望婚姻和丈夫拯救自己的生活,最终走向偏执极端;花塑造成了与茉、莉不同的时代女性,虽同样感情坎坷、遭受背叛,但花以坚强的意志走出泥淖,将自我作为人生的主体,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导演用三位女性相同的遭际表现出不同的人生命运,旨在表现一代人对自身命运掌握的努力,展现女性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完善自己。影片中的音乐使用极富特色,音乐旋律经各种乐器变奏生成,用以展现三个不同女性的情感心理和人生际运。在第一段关于茉的生命历程中,主要采用萨克斯和双簧管的音色,在中、高音主奏或独奏的旋律具有悠长的气息和缥缈、暗淡感伤的情调,用以展现茉被抛弃之后的孤寂悲凉心境。在第二段关于莉的生命历程中以钢琴音色进行变奏,旋律上既有大调的明亮开朗,又有小调的暗淡,折射出莉生命色彩的消融。第三段关于花的生命历程以小提琴进行变奏,音色细腻、轻柔、明亮、轻快,暗示着花人格的独立与坚强,三种不同的变奏不仅标识女性身份,也暗含女性命运的走向。(编辑:张苏慧)
2002年
1997年
1996年
女人寻梦
女人寻梦

演员/

导演:胡杨/
类型:剧情/
剧情:版本一   在远离城市的深山里,有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叫黄金谷。金霸刘吉义带着一一支淘金的队伍在这里谋生。 山坡上有一户人家,土房子里住着瘸腿的金老头和他年轻漂亮的寡居女儿翠花。晚上,刘吉义醉醺醺地闯进金翠花屋里,金老头听着屋里传出的厮打和哭泣声,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无力保护女儿。父女二人生活在屈辱当中。 一天,刘吉义从城里带来一个年轻的淘金者林建华。林建华好似一股清新的风,吹开了翠花的心、吹绽了翠花的笑脸。虽然翠花大建华几岁,但她火热的爱情,使得建华对她张开了双臂,并立即要与翠花结婚。 作为女人追寻的梦眼看就要实现了,翠花高兴极了,可灾难也随之来了。结婚那天,金霸闯进闹酒的淘金弟兄们中,当众调戏翠花,翠花竟没有反抗,令建华不解。他不知道翠花这是在救他。林建华忍受不了侮辱,气愤得要打刘吉义,刘吉义掏出手枪,情急中,翠花投入刘吉义的怀抱,救了林建华。建华气恼出走,婚礼不欢而散。翠花看着空荡荡的新房,悲愤得大哭。 刘吉义又去金家凌辱翠花,却没想到遭到翠花的拼死反抗。刘吉义将气撒到林建华身上,派人毒打建华,还设下毒计欲置建华于死地。金老头去救女婿,被刘吉义毒杀,翠花忍无可忍,从身后向金霸射出了复仇的子弹。  版本二 四十年代,在中国遥远的西部深山里。土匪出身的刘吉义霸占了金矿,打伤了原来的矿主并企图占有他的女儿金翠花,父女二人生活在屈辱当中。一天,刘吉义从城里带来一个年轻的淘金者林建华,林建华的到来给翠花几乎绝望的心注入了一丝活力,她不顾一切地投入了林建华的怀抱。可没想到新婚之夜,刘吉义又去调戏翠花,却遭到了翠花的拼死反抗。气急败坏的刘吉义便将气撒在林建华身上,设下毒计欲置林建华于死地。前去救女婿的金老头,也被刘吉义毒杀,忍无可忍的翠花,终于将枪口指向了刘吉义。
1994年
导赏:影片讲述了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强子在深夜拉载一名女乘客时,女乘客不辞而别,留下一个弃婴,之后在抚养弃婴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与挑战的故事。影片以九十年代为故事背景,以强子抚养弃婴、邻女照顾姑妈、出租车司机帮助强子等种种情节表达人性的温暖与纯良的主题,从而与社会中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相对落后的社会现象形成对比,呼吁人们关注自我内在的精神世界。而平民视角的使用为影片注入了深刻的社会涵义,通过将描述对象聚焦于出租车司机这一职业群体,强调了强子的小人物身份和其身上带有的世俗性,作为一个极其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在面对弃婴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抚养她的责任,用自我的行动凸显人性的真善美,小人物的表达使得这份真情具备了普遍的意义。影片中“道德官司”的戏份具有深刻的涵义,强子、邻女、车队与企业家等富有善举的行为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对缺乏道德意识导致人格堕落从而毒化社会风气的人进行了批判,进而唤起了弃婴母亲的社会良知,决定向强子要回自己的孩子,社会舆论的加入使得这场“官司”不仅仅局限于法律层面,更成为了一场道德与情感的审判。人们普遍认为,强子和邻女所表现出的这份爱心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善良,正是现代人所失落的精神灯塔,是人们苦苦追寻的精神家园,而弃婴母亲在抛弃孩子又试图要回的这一行为展现了道德困境,是一种精神堕落的体现。而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在强子听到丫丫说出“妈妈”两个字时的震撼,触动了他内心柔软的部分,最后决定将孩子归还母亲,这一结局设定体现了人物精神的崇高,进而表现了影片深邃的内涵,表达了导演对社会的希冀。(编辑:州文)
1993年
1992年
导赏:“大撒把”是一个北京话俚语,用来指称骑自行车人双手脱把勇往直前,意思是放任自流、不管,象征着京味文化中普通人面对人生困境的智慧和勇气。这部以“大撒把”命名的影片讲述在90年代出国大潮中,两个不同家庭分别留在国内的一个痴男和一个怨女机缘巧合下进行的一次成人“过家家”,虽然发乎情止乎礼,但林周云作为人妻,还是不免怕邻居说婚外情的闲话。当影片极力表达一种非现实的情感浓度时——林周云在机场与顾颜含泪拥抱,林周云问“你本来是可以把我留下的,为什么不呢”,下个镜头中飞机起飞,以一种否定的方式来表现不能圆满的温情。而片名里的“大撒把”更像是对中年人对待感情的成熟态度,随遇而安,该放手时就放手,且喜且悲。用导演夏钢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轻松幽默的“深情喜剧”,也是一部真正关照了90年代中国都市男女情感状态的“生活流”电影。从结构形态上,它彻底废弃了人为色彩过浓的戏剧结构,而不惜使用字幕—这种几乎随着电影艺术的诞生就开始存在的最古老的电影手段,“一年以后”、“一年以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整、汩汩流淌的生活本身。每一个叙事场景都是极其生活化的,长城拍照片,进洋餐馆挨“宰”,除夕之夜放焰火,节日逛商店试衣服等,这些事件都是我们每个人可以经历的。机场、时装店、大使馆门口,这些支离破碎的空间是现代都市幻景的一种体验,夏钢用那对生活充满理解的目光把这些空间串成了一个整体,像生活的自然流程那样平实、质朴、淡然。整体气氛非常温馨,展示出现代都市人的无奈、苦涩,还有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温情,具有散文诗般的风格,葛优、徐帆大众化的形象及其生活化的表演准确地契合了影片的总体风格。葛优在此片中使自己的表演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主人公顾颜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把握准确到位,其在《大撒把》中最大潜力地把自己那独有的沉静、敏锐与无奈的素质表达了出来,也因此片荣膺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桂冠。(编辑:路明慧)
Shan shen
Shan shen

演员/

导演:黄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