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吴茵
Ying Yang (本名) / Yinyan Wu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90年
落山风
演员(饰 林奶奶)
/
导演:
白沉
/
主演:
刘琼
/
宋佳
/
刘新
/
佟瑞敏
/
吴茵
/
张弘
/
王频
/
播放正片
剧情:
台北一家私立医院林院长的儿子文祥。碍于父命,进山到一座与林家有世交的尼姑庵去温课。一天傍晚,文祥正在洗浴,突然一女子一闪不见了,并扔下一句恼怒的训斥。这女子名叫素碧。日后,素碧在文祥面前总是一脸冰霜……
1956年
小伙伴
演员
/
导演:
葛鑫
/
主演:
蔡元元
/
郭允泰
/
齐衡
/
吴茵
/
章志直
/
莫愁
/
播放正片
剧情:
小王是个通讯员,虽然年纪才有15岁,却很机灵,如果遇到鬼子汉奸,总有办法对付。小王有个好朋友小荣。小荣今年12岁,她的妈妈是个交通员,小王经常送消息送文件到小荣家。 小荣很羡慕小王的工作,有时候也陪着妈妈,把文件送到张大娘家去。不久,小荣的妈妈被汉奸李天魁抓走了。家也被封了。小王正好送来一封重要情报,小荣擦干眼泪,带着小王越过铁路,把情报送到张大娘家。张大娘知道小荣无家可归后,要把小荣当亲女儿一样留下来,可小荣不肯,非要小王带她参军去,小王没法只得依她。地委会赵科长正在等得小王焦急,忽见小王回来,这才放下心来。 小王把小荣妈妈的情况一说,赵科长就把小荣留在地委会里。但每次分配任务,都没有小荣的份,小荣很生气地向赵科长提意见。赵科长告诉她八路军三大纪律里有一条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小荣反而说赵科长不给她下命令也不指挥她。赵科长给小荣下命令让她每天认十个生字,这下小荣没话说了。 有一次,小王接受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他在天亮前把一份重要文件送给葛家庄的廖团长。小王连夜出发,走到半路发现文件丢了。他只好一路找回来,可是没找到。赵科长十分着急,小王急得要哭,请求赵科长处分他。这时候天快亮了,忽听小荣喊了一声报告,进来递给赵科长一张收据。原来文件并没丢,是由小荣送到廖团长手里了。赵科长惊奇地看着小荣,很是感动,他终于批准小荣参加工作了。小荣和小王一道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还勇敢地协助县大队,活捉了李天魁。 不久,八路军打了胜仗,小荣妈妈回来了。抗战快要胜利了,赵科长把小王和小荣送去学习,准备为革命事业担负更重的任务。
小白旗的风波
演员
/
导演:
高衡
/
主演:
蒋天流
/
李纬
/
吴茵
/
播放正片
剧情:
根据吉学霈的短篇小说改编。叶俊英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社长,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她的丈夫李良玉是第三生产组组长,两个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在一次生产竞赛中,因丈夫没把地锄净,被妻子插上白旗,丈夫大发脾气。李良玉的妹妹小苓批评哥哥的态度不端正,第二天在社干会上,大家都对李良玉的行为的出了批评。李良玉躲在隔壁偷听,他听到妻子不但没有批评他,而为他开脱,说他已经重新锄了遍麦地。
1955年
宋景诗
演员(饰 宋母)
/
导演:
郑君里
/
孙瑜
/
主演:
崔嵬
/
陶金
/
温锡莹
/
张翼
/
石挥
/
束夷
/
张亮
/
吴茵
/
沙莉
/
李保罗
/
播放正片
导赏:
《宋景诗》这部电影堪称史诗大作,对于战场上多方势力的角逐虽未大篇幅的刻画,但是通过洋枪队、黑旗军、捻军、清兵等各群体的代表意象,使整部电影的厚重历史和背景立显。(《戏剧之家》张晨曦评)
1950年
钢铁战士
编剧
/
导演:
成荫
/
广布道尔基
/
主演:
张平
/
杜德夫
/
孙羽
/
张锡奇
/
胡朋
/
葛存壮
/
李林
/
徐连凯
/
孙笑非
/
袁思达
/
播放正片
导赏:
是新中国电影初创时期最受人瞩目的革命战争题材作品。讴歌了钢铁战士们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
1949年
乌鸦与麻雀
演员(饰 萧太太)
/
导演:
郑君里
/
主演:
赵丹
/
上官云珠
/
孙道临
/
李天济
/
黄宗英
/
魏鹤龄
/
吴茵
/
王蓓
/
播放正片
导赏:
群星荟萃的小市民悲喜剧
1948年
大团圆
演员
/
导演:
丁力
/
主演:
石羽
/
吴茵
/
孙道临
/
播放正片
导赏:
时局混乱各奔东西团圆过后再次别离
新闺怨
演员(饰 廖母)
/
导演:
史东山
/
主演:
卫禹平
/
吴茵
/
白杨
/
苗祝三
/
刁光覃
/
沈浩
/
王苹
/
谭云
/
播放正片
导赏:
青梅竹马断绝往来旧情新谊终缔良缘
遥远的爱
演员
/
导演:
陈鲤庭
/
主演:
赵丹
/
秦怡
/
吴茵
/
康健
/
张雁
/
温锡莹
/
王岚
/
唐远之
/
播放正片
导赏:
赵丹与秦怡合作,以战争题材表现女性的自我觉醒。
1947年
八千里路云和月
演员(饰 夏太太)
/
导演:
史东山
/
主演:
白杨
/
陶金
/
高正
/
石羽
/
周峰
/
欧阳红樱
/
吴茵
/
苗祝三
/
严皇
/
奇梦石
/
播放正片
导赏:
该片整体而言无可疵议,在两个半钟头的时间中,银幕上所表现出来的,都紧紧地把观众抓住,感之深是国片中仅见。编导史东山先生以极其朴素的手法处理,在艺术的里程碑上写下光荣的一页。(《中国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