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振华

Zhenhua Niu

有片源
2004年
导赏:《电影往事》是一部献给回忆、献给电影的电影。玲玲、毛小兵、母亲、潘叔叔几人的生命被电影紧紧联系在一起,电影描绘着人们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他们因电影而聚集,也因电影而各奔东西。影片的主题内涵极为丰富。通过阅读玲玲的手记,观众得以走进她的年少回忆,跟随她的视角重走她的童年。再访童年的过程也是治愈人生的过程,通过见证母亲对玲玲的爱与严厉、潘叔叔对玲玲的关怀、玲玲与小兵相处的温暖时光,导演带领观众一步步发现、重拾那些在生活中失落已久的、被遗忘的珍贵情感——父母之爱、手足之情、伙伴之乐。同时,本片也尽情抒发了对电影艺术的热爱。片中每个人物都是电影的追逐者,当投影灯光亮起,人们的脸上显现出肃穆、期盼的神情。母亲钟爱老电影,梦想是成为电影明星;毛小兵成年后将所有工资都用来看电影;玲玲在喧闹的城市里为自己搭建欣赏胶片的小世界……随着《马路天使》、《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经典老片的接续放映,人们的生活也同步发生着改变。影片捕捉到了那些电影与生活交汇重合时迸发的惊喜,这也是电影之所以迷人的原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本片是献给电影黄金时代的礼物。在制造时空对比上,影片也颇具匠心,采用冷暖两种色调制造过去与当下的分野。美好的童年时光是金灿灿的暖色调,这个西北宁夏边陲的煤矿小镇,辽远、安静、祥和,有无尽的空间留待奔跑与探索。而属于现在时的城市空间却以蓝色为主,冰冷疏离。高楼横亘在人与人之间,使人们无法望见彼此。直到片尾毛小兵与玲玲相认、父母为玲玲又放了一场露天电影,现实世界才终于被暖色照亮。人总是迷失在城市里,因或大或小的误会而彼此疏远,直到电影再次将我们相连。(编辑:铠兰)
2003年
2001年
导赏:学者戴锦华曾评价过黄建新:“如果说第五代创作的基本文化特征,是历史写作,或者说是重写历史,那么黄建新作为一个个例,则是一个踏实的时代之子。”自上世纪80年代中叶起,无论是《黑炮事件》的荒诞讽刺,还是《错位》的异化寓言,再到《轮回》的精神分析,以及《背靠背,脸对脸》的都市人情、《红灯停,绿灯行》的社会反思、《说出你的秘密》的心理剖析,直至《谁说我不在乎》的家庭情感纷争,黄建新通过荒诞幽默的作品,探索着民族文化心理对人的禁锢所造成的异化,运用象征化的叙事情节揭露人生命运的荒诞性,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被用调侃的调子娓娓道来,兼具着趣味性与生活质感。影片由女儿小文的视点牵引而展开,因此,为了体现出儿童鬼马精灵的特征,黄建新以孩子视角和想象的多变性处理影像造型语言风格,进行镜头的运动和结构的布排。他在影片中起用了动画,用以贴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女儿怀疑家里有小偷,全副武装的特警队招手即来,而现实不过是两个骑单车的民警,接着镜头就随孩子的想象转入了手枪子弹炸毁坦克的动画时空,饶有趣味。此外,在色彩的运用上,设置了橙黄色的家庭内景主调和亮黄色的房子等元素,这些温暖的色彩共同构建出一个洋溢着纯真乐趣、色彩斑斓的儿童世界,进一步加深了影片的童趣氛围。中年危机是影片的一个核心主题。谢雨婷与顾明作为中年夫妻,面临着事业、家庭、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婚姻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激情与浪漫,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平淡。这种变化不仅让夫妻之间产生了隔阂,也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与无奈。在寻找结婚证的过程中,谢雨婷与宋小玲不得不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与人生。除了中年危机,还揭示了社会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片中的女儿小文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对父母的婚姻起初持有开放与包容的态度,支持他们离婚寻找各自的幸福。然而,当真正面临父母离婚的可能性时,她内心的恐惧与无助却暴露无遗,最终试图用离家出走刺激父母,挽回家庭。到了影片最后,一家三口貌似重回生活正轨,画外音也响起了小文的声音:“日子好像回到了从前。真的又回到了从前吗?我不知道。”留给这个家庭的,仍是无尽的未知。(编辑:王梓苡)
2000年
1999年
导赏:黄建新,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以其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说出你的秘密》不仅是一部探讨道德与个人利益冲突的电影,更是一次对当代城市平民生活的深度剖析。影片《说出你的秘密》讲述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因一次交通意外而引发的连锁反应。何利英,一位中年女性,在雨夜中不慎撞人后逃逸,这一行为不仅打破了她与丈夫李国强平静的生活,更在他们的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影片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道德的天平上摇摆不定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如何在社会的压力和内心的挣扎中寻求救赎。黄建新在这部电影中,巧妙地运用了色彩作为叙事的重要元素。红色和黄色在影片中的运用,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人物心理状态的隐喻。红色象征着冲动与危险,而黄色则代表着警告与不安。从何利英的红色小汽车到受害者的黄色雨衣,再到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黄色元素,色彩成为了影片中不可忽视的“角色”,引导着观众的情绪,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外,摄影为影片赋予了一种独特的视觉风格。雨夜的朦胧、家庭内部的紧张气氛、以及人物面部的特写,都通过镜头语言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些视觉元素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动。在影片的结构上,黄建新采用了一种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时间跳跃和闪回的运用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悬疑感,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物的动机和心理变化。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意义,这使得《说出你的秘密》成为了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电影。《说出你的秘密》不仅是一部探讨个人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电影,更是一部对当代社会进行深刻反思的作品。黄建新通过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现实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编辑:赵敏)
1997年
导赏:《宋家皇朝》以20世纪上半叶曾经影响中国政治走向和经济发展的宋氏家族三姐妹的感情故事作为主线,在弱化历史部分的同时讲述了宋氏三姐妹的传奇故事,展现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影片请来了杨紫琼、张曼玉、邬君梅三位当红女星出演宋氏三姐妹,以演技见长的姜文则饰演父亲宋查理。对于一部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创作背景的电影,《宋家皇朝》的角色未能跳出“脸谱化”的窠臼,呈现出了宋霭龄机敏聪慧,爱钱重利益;宋庆龄忠厚老实,拥有爱国心;宋美龄刁蛮任性,追求权势的特点,未能从情节结构上塑造杰出人物的伟大,显得形式大于内容。此外,宋查理一角在性格塑造上缺乏连贯性,一方面让女儿将洋娃娃扔进大火表现出对洋货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要求女儿们学英语为留洋做准备,原本对革命的支持则被江湖义气和世俗观念所影响,彻底将历史人物庸俗化,削弱了人物的光彩。尽管《宋家皇朝》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但也暴露出香港导演在处理人物传记题材时缺乏深刻挖掘史料和宏观把控全局的能力,利用服装色彩反衬角色性格、一些较为明显的隐喻尽管在细节上为电影增色不少但还是不能掩盖角色沦为世俗和平庸。《宋家皇朝》是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在特殊时期节点合拍片领域做出的有益探索,影片也荣获了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片的殊荣,但从一部历史题材作品来看,《宋家皇朝》对真实的历史进行了过度的加工,对渴望了解这段历史和相关历史人物的观众产生了错误的引导,在观影时需要特别注意。(编辑:刘方舟)
导赏:《埋伏》讲述的是船厂保卫科科长老田和属下叶民主,为了配合警方执行任务,在水塔上进行埋伏,等待犯罪分子出现的故事。影片从不起眼的平民叶民主和无实权的田科长两人着手表现体制内的权力机制。作为该机制最底层的一类人,叶民主散漫、不着边际,老田手无实权,只能被影片中处于上位者身份的杨队长委派任务去最不起眼的水塔进行埋伏,没有撤销命令不得擅自离开,不得懈怠,否则属于玩忽职守,而当杨队长告知联防大队邱建国可以撤销埋伏时,联防大队却在玩乐之中遗忘此消息的传达,于是叶民主被遗忘在水塔之上,只能默默坚守。黄建新导演用邱建国这一中间层的领导人物对权力机制进行讥讽,鞭笞体制内安逸享受、不干实事的现象,从《背靠背,脸对脸》中的权力斗争变成了权力消解,突出小人物的悲哀。影片中的水塔埋伏颇有“等待戈多”的意味,前期过程中老田和叶民主两人还可相伴解闷,而后只剩下叶民主一人留守,同时又被联防大队遗忘,这时叶民主的等待陷入了虚无,毫无动静的蹲守目标,重复单调的观察,陪伴叶民主的只有无限的孤寂、黑暗和岌岌可危的爱情,颇具荒诞意味。而影片最具荒诞色彩的部分则是因为被遗忘的叶民主苦苦坚守了三十六天,才让无法得到水塔中巨额赃款的“智者”落网,被遗忘的悲哀人物瞬间成了侦破案件的重要英雄,而颁奖典礼英雄缺席,叶民主为了给去世的老田讨回公道痛殴邱建国,又因殴打入狱。导演用一系列失落的事件展现叶民主所遭受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困境,以日常生活的荒诞性面对顽固僵化的社会结构,以小人物的温度抵抗社会的冷漠。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秘密电话颇具现代主义的意味,聋老头自言自语的语言富含哲学思考,对留守在水塔之中奄奄一息的叶民主提供了坚持下去的信念,而这人生信条也是解锁影片主旨和人物本质的密钥,蕴含了导演对生活的思辨和人生的思考。(编辑:张苏慧)
1996年
导赏:在1996年上映的《红灯停,绿灯行》中,导演黄建新延续其擅长的都市喜剧风格,与《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共同构成“都市三部曲”。这部聚焦驾校生态的黑色幽默作品,通过五位学员的学车经历,将上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人性百态浓缩在驾校训练场这个场景中。五个人物各具代表性,成为社会阶层的符号化呈现。苟宇佳作为记者,八面玲珑却屡屡碰壁,他的故事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中的困境与挣扎。程芬则是下岗女工的缩影,面对丈夫的背叛和生活的重压,她展现出坚韧与独立的女性特质。绿豆是个吸毒的孝子,他的矛盾性格揭示了社会底层的无奈与挣扎。大款老差则代表了新兴的富裕阶层,他目中无人、唯利是图,却也在驾校中逐渐学会尊重规则。侯教练作为驾校的权威,他的故事则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小人物在利益面前的摇摆。影片通过驾校这一空间,将“驾驶规则”与“生存法则”联系起来。在这里,人们为了各自的目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临时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的短暂链接,辐射出一幅喜乐参半的现实图景。苟宇佳试图报销学车费却屡屡受挫,老差用金钱试图换取特权却引发众怒,绿豆为了母亲不惜触犯法律,这些情节都展现出转型期社会的矛盾。黄建新的镜头语言简洁明快,叙事流畅自然,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心理融入简单的故事中。影片中不乏黑色幽默的元素,如侯教练为学员“回扣”烦恼、绿豆偷井盖等情节,让观众在泯然一笑中体会到无奈和苦楚。黄建新用驾校这个特殊空间,搭建起观察都市人生的棱镜。当片尾字幕随着驾校大门的关闭缓缓升起,那些关于油门与刹车的纠结、规则与变通的博弈,已然超越驾驶培训的范畴,成为解读90年代市井生态的密码。这种将社会观察融入类型叙事的创作手法,正是黄建新都市喜剧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编辑:王梓苡)
1994年
剧情:某地西门派出所管区发生了惊人的灭门血案。案犯阿木因与杨家老大的妻子有染,行凶杀害了杨母、杨家老大父女等三人。杨家小儿子杨华因伤人罪在狱中服刑,在狱中表现很好,提前释放,将于第二天出狱。阿木怕杨华出狱后报复杀害他的母亲和女儿,横下心来,要置杨华于死地。公安局得到消息,决定一方面组织警力侦察阿木的落脚地,一方面派西门派出所所长负责保护和教育杨华。所长精明干练,一副忠厚面孔,曾对杨华在狱中的改造费尽心思。所长把杨华接出来,本想领到自己家后慢慢开导,但就在回家的路上,当杨华去冷饮店买冷饮时,从电视中看到杨家血案的报道,他与家人相聚的急切心情受到致命的打击。他悲伤、愤怒又不愿相信这一事实,一口气奔回家去;只见家中一片狼籍,家人都不在了,他把之气发泄在所长身上,向所长挥拳猛击。十分理解他的所长静静地承受了杨华的一次次重击,随后把杨华带到自己家中。所长的妻子小芸虽不愿意丈夫把杨华带回家,但她仍以一个公安人员的妻子的理解和热情接待了杨华。一想起家人的惨死,杨华就冲动,要报复杀人。这时,他的舅舅带了一帮杨家的亲戚从乡下来,鼓动杨华“有仇不报非君子”。所长耐心说服杨华,晓以利害,在生活上细心照顾他,又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安葬了他的家人。与此同时,阿木两次以重金收买杀手对付杨华,在公安人员的严密保护下,杀手先后被擒。杨华又提出要寻找原来的哥们儿帮他一块报仇,所长带他去找。但以往的哥们儿有的避而不见,有的劝他不要感情用事,误伤无辜,重蹈覆辙,劝他配合公安人员破案,缉拿凶手。杨华终于明白了,他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对所长表示由衷的感激。但就在这时,阿木因杀手失利,决定亲自出马,他凶狠地把怀孕已到后期的小芸绑架到一幢新楼工地,逼迫所长交出杨华。所长沉着冷静,指挥警员严密防范,和凶犯周旋,又制服了冲动的杨华。就在阿木威胁要带小芸跳楼的一刹那,所长机智地救了小芸,阿木掉下楼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