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Yan Mo

有片源
2021年
导赏:在《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部纪录片中贾樟柯导演邀请不同代际的乡土文学代表人物,如贾平凹、余华和梁鸿,来讲述他们的人生境况和创作灵感,实现了对1949年以后中国历史的微观呈现,但影片不是仅通过个体命运的视角来影射大时代,而是将个人故事作为主体内容,时代背景作为理解个人命运的必要线索,贾樟柯巧妙地将个人史与中国的宏大历史相交织,具象地呈现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和个体心灵的流转之间的内在联系。影片使用了文学性的章节结构,以诗意的、流动的文学语言勾勒乡土和乡土变迁中的人,乡土和人是影片的主角,而文学既是影片主体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影片的艺术形式、内容载体,文学像是乡土历史的影子,它们相生相随,在这片乡土上孕育出的文学不仅是储存私人记忆的容器,也是历史存在的证明。《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仅仅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它还提出了对时间的追问。贾樟柯以作家口述的方式,从细微的生活细节和具体的情绪感受入手带领观众捡拾模糊的记忆,展开这场与历史的对话。影片中的每一个转场都由普通人的群像组成,实现了空间的交错与扩张,让观众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体验时代的变迁,使得影片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此外,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和生活体验,也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使得私人记忆成为公共议题,触动观众的情感。影片的基调十分平静,在社会批判和导演主观态度的表达上很克制,更多的是细腻的生活细节图景和被采访者的情绪记忆表达,贾樟柯导演想要不仅同时诉诸于微观和宏观,也同时诉诸于感性和理性,因此用到很多拍纪录片惯常爱用的设计,不断形成间离效果,提醒观众,在这里,纪录片是主观的,历史的叙事是个人的。(编辑:许雨婵)
2016年
藏宝图
藏宝图

编剧/

类型:剧情/冒险/
2014年
2012年
莫贝尔的故事
莫贝尔的故事

演员/

导演:刘玮/
主演:莫言/
类型:微电影/
2003年
2000年
导赏:《幸福时光》是一部讲述中国人内心的感情戏,是导演张艺谋的首部贺岁作品,自然受到各方关注。片中老赵的幽默、盲女的纯真、徒弟小傅等人的善良,使影片充满着温情,也是该片最大的特色。赵本山饰演的老赵和董洁饰演的盲女是一对互相成全、互相扶持完成自我救赎与成长的人物。他们在剧中非亲非故,但却在命运的趋势下走到一起。老赵浅层上的目标是结婚,而他为了这个目的,不惜将生活建立在虚假、谎言之上,但他具有积极生活的勇气和端正的品格。而盲女惨遭亲人抛弃寄人篱下,一开始接触老赵时对他的谎言处处抨击,说明了她敏感倔强不轻信他人的性格特点。但后来,当她发现按摩店是假,而老赵及其朋友也在用假钱安慰她时,她反而笑得更加开心和爽朗。这是因为她感受到了真情,也愿意帮助老赵圆好谎言。他们之间形成的特殊感情纽带,不仅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尊严与价值,也传递了关于幸福的真谛——幸福是“由假到真”的过程,只有以真心换真情,才是得到幸福时光的关键所在。“小品之王”赵本山领衔主演,李雪健,牛犇,孙红雷等明星惊喜客串。本片被认为是张艺谋第一部“贺岁片”,但是在市场上没有实现“贺岁片”的票房效果,有些观众对于影片所表现出的温情持不同看法,认为片中善良可爱的人们统统因为温情而变的温情,使得善良进入”自我循环状态”,“因为善良,所以善良”,欠缺以往张艺谋电影的深度和力度。然而正如片名“幸福时光”,本片透露着有别于张艺谋其他的影片的质朴气质,传递出简单纯粹的温暖和希望,如回忆中才有的美好旧时光,值得观众再次品味欣赏。(编辑:明慧)
白棉花
白棉花

编剧/

导演:李幼乔/
类型:剧情/
1988年
导赏:影片《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由张艺谋执导。1988年《红高粱》荣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还斩获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在张艺谋的影像世界中,《红高粱》以其粗犷的生命力为第五代导演的亮相奠基。故事里有两股对抗性力量:一边是压抑人性的旧规矩,一边是追求自由的本能。比如患麻风病的酒坊老板象征着腐朽的旧制度,九儿的改嫁本质上是对宗法权威的僭越,而余占鳌抢夺掌柜棺木的行为,则完成了对封建权威符号的彻底摧毁。影片中,轿夫们抬轿时汗水滴入黄土的镜头,高粱地里野合时压倒的高粱形成天然祭坛,这些充满原始力量感的场景,都隐喻着整个民族生存的韧性和活力。影片里有很多颠覆传统的设计:粗野的颠轿仪式把婚礼变作闹剧,用尿酿酒打破雅俗界限,嘶吼的祭酒歌让庄严仪式变得狂放。这些看似荒诞的安排,实则构成了对传统历史书写的自觉疏离。这些仪式大多并不存在于现实,而是为了荒诞感虚构出来的“伪民俗”,以此服务于影片的哲学表意。导演无意塑造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模糊和淡化了具体人物背景和空间信息,让故事超越某个特定时代,成为关于人性解放的民族寓言。在美学层面,张艺谋将红色推向极致——红盖头表意禁锢,红高粱外显欲望,红日张扬生命,最终的血海则成为集体祭献的圣坛。这种极致的色彩使用彰显着原始的生命力。就像最后漫天血红的超现实画面,把个人故事升华为整个民族抗争与重生的象征。反复出现的太阳意象,从开篇穿透晨雾的朝阳,到结尾日食时天地同暗的悲壮,就像生命的轮回——毁灭与新生永远交替。《红高粱》的先锋性在于其将民族叙事从传统话语中解放,还原为生命本真的狂欢。在血红的高粱地与灼目的太阳之间,张艺谋完成了对中国电影美学的重构,让中国银幕上如此赤裸地展现出原始生命的壮美与残酷。(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