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明

有片源
2018年
导赏:文艺爱情片《后来的我们》由歌手刘若英跨界执导,携手实力青年演员井柏然、周冬雨,共同呈现了一段真挚而动人的北漂情侣故事。影片不仅有陈奕迅、五月天等歌手助阵插曲,更在片尾彩蛋中延续了刘若英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后来》中那份对于逝去爱情的深刻缅怀,令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了13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影片在叙事上巧妙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回忆部分的影像用彩色呈现,而现实部分的影像则是黑白的,这样明晰的色彩处理不仅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易于理解大跨度背景下的故事线索,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绪表达,用色彩斑斓的回忆与苍白冷漠的现实寓意两位主人公过往与现今迥然不同的心境。在“爱情还是面包”悖论的主线情节外,林见清父子亲情关系的副线故事丰富了影片的情感层次,令人十分动容。著名导演田壮壮饰演了父亲一角,内敛而深沉的表演将父爱的伟大如山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影片泪点所在。《后来的我们》以平实的视角展现了普通人在爱情与生活中的挣扎与成长,通过林见清和方小晓的故事,探讨了爱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抉择。影片并未陷入传统爱情故事的俗套,而是巧妙地融入了社会现实的元素,依靠影像的力量展现在一线城市务工的青年人住群租房、吃泡面、挤地铁、捡旧沙发等极具现实感的生存状态,引发观众出于自身境遇的共鸣和认同。影片的主旨在于抒发“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的深刻感慨,既是对逝去爱情的纪念,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让人在共情中领略到生活的真谛。(编辑:曾奕琦)
2016年
2011年
导赏:《亲密敌人》的剧情围绕着一对曾经的恋人——Amy和Derek展开。两人都是金融界的精英,在商场上针锋相对,为了各自代表的公司利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并购战。影片从他们分手后的再次相遇开始,逐步深入地展现了两人在工作中的较量和情感上的纠葛,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中间的互相理解,再到最后的携手合作,Amy和Derek的情感变化自然而真实,让观众感同身受。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全球金融市场,涉及到跨国并购、股票交易等复杂的商业活动,情节性和冲突性都很强,剧情节奏快且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导演还用到很多节奏感强的音乐和快速的剪辑来营造商战紧张刺激的氛围,也反映出在这个行业中的工作的人紧凑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同时,影片中还穿插了许多幽默风趣的情节,调节了紧张的气氛,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亲密敌人》的画面精美,影片中徐静蕾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航拍镜头和特写镜头,展现了世界各地的美丽风景和繁华都市,还展现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Amy和Derek在工作中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在另一个层面上丰富了影片的内容,也为观众提供了又一个思考的角度。影片也反映了金融资本行业的残酷和在面对利益时人心的复杂,在商场上,人们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在利益至上的社会价值导向中,亲密关系究竟该被置于何处,感情应当被置于何处,钱是赚不完的,究竟要赚到多少钱才愿意开始去追求幸福?是导演在这样一个商业性、娱乐性很强的作品中留给观众和自己深思的问题。(编辑:许雨婵)
2010年
导赏:《杜拉拉升职记》讲述了一个现代都市女性的职场奋斗经历与情感探索,展现了现代都市女性的成长历程。徐静蕾执导下,色彩与音乐等视听语言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交织,既满足了观众对时尚与成功的视觉预期与渴望,又赋予角色多元化的情感维度。此外,影片还利用精致的职场空间与生动的角色互动,构建出标志性的中产生活图景。影片以温暖幽默的叙事风格和浪漫氛围,将职场奋斗的现实磨砺与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融合呈现,让观众感受到当代都市女性在社会与情感中的独立精神。杜拉拉不仅是职场上的励志典范,也表现出在情感关系中理性选择的现代女性形象。她在处理职场挑战时的果敢冷静显得坚韧而智慧,让观众一步步看到其进步与成长。而当她在和销售总监王伟的爱情与事业冲突时的选择,向观众展示出事业与情感的平衡之道。在都市快节奏生活下,个体在“身份”与“成就”之间的挣扎。杜拉拉起初被公司外在的成功标准所吸引,符号化的标志如豪华办公室、清晰的等级结构、时尚干练的职业形象,引导杜拉拉步步向前。但当她得到这一切后,却仍受到现实生活的困扰。好友的离开迫使她思考个人价值是否仅在于“升职”。这揭示出现代职场中产的心理状态:一边渴望归属,一边又抗拒被框定,进而在身份认同上显现出张力。杜拉拉的成长历程不仅是职场女性的范本,更是当下都市人追寻自我认同、渴望打破阶层固化的一种集体隐喻。影片叙事结构和美学表达的出色,最终打造出一部具有意义的现代都市电影。(编辑:颜诗雨)
2009年
2005年
生死劫
生死劫

演员/

导演:李少红/
类型:剧情/
剧情:版本一 因为父母的原因,胭妮出生不久后就被寄养在了北京城里的姥姥家。从小缺乏亲情的胭妮孤僻执拗。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让胭妮惊喜万分。开学报到的那天,她独自一人搭上出租车兴奋地赶向学校。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位货车司机木玉与胭妮相遇。之后木玉使出浑身解数博得了胭妮的芳心。意外怀孕后的胭妮,禁不住木玉的哀求,决定放弃学业,生下孩子。母亲找到他们的处所,极力劝说,胭妮无动于衷。孩子生下后,木玉按照与胭妮母亲的约定,把孩子送人了,胭妮痛不欲生。谋到了工作,胭妮暂时忘却了伤痛。然而,一个名叫芳芳的女孩的到来,提醒了胭妮开始搜寻木玉的秘密,结果令她震惊万分!原来她的孩子,还有那个四川女人的孩子都是木玉换取金钱的筹码!胭妮虽然彻底清醒了,而如今的芳芳却仍在执迷不悟地重复着自己的老路,被这个爱情恶魔一口一口地吞噬着。 版本二   胭妮(周迅饰)的母亲是知青,插队时嫁给了当地一个农民。不到一岁就被母亲送回到北京的姥姥家。胭妮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这样的家庭让胭妮渐渐变成了一个缄默孤僻的孩子。胭妮意外惊喜地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迈向新生活的胭妮,与小货车司机木玉(吴军饰)巧遇,没想到劫难在一天悄然地拉开序幕…… 胭妮没有想到,木玉对她的百般宠爱只是施展了爱情骗术,利用她为自己生孩子,并用孩子去换取金钱。她并未因受到生死劫难而放弃生活的勇,而是变得更坚强了,反击即将开始…… 版本三   胭妮(周迅 饰)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她的母亲在下放的时候嫁到了当地。母亲没有让她在农村长大,不到一岁就把她送到北京,让姥姥带大。因为从小就离开了妈妈,让她感觉自己的存在似乎不是那么重要,生活在姥姥家中更是觉得寄人篱下。性格也变得孤僻起来,沉默寡言。   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她感觉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景象,可是他遇到了木玉(吴军 饰)——一名货车司机。她被突如其来的爱情冲昏了头脑。直到后来,她才知道自己的赌注下大了,木玉只想利用她生小孩,然后卖掉小孩换钱。   胭妮面对如此打击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坚强地活下去……
2004年
2003年
导赏:《我和爸爸》是徐静蕾拍摄于2003年的作品,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她放置最多个人情感和隐匿内心的电影之一。影片利用了电影艺术的时空叙事之便,从女孩小鱼的中学时光延伸至她成为母亲后的生活,展示了老鱼与小鱼父女俩从陌生敌对到依恋互爱的关系演变过程。人与人逐渐卸下防备,一步一步地向对方靠近。影片整体风格自然、情感克制,没有剧烈的爆破与冲突。面对母亲离世、父亲入狱、单亲妈妈、父亲瘫痪等人生经历,小鱼大多以潇洒的态度淡淡拂过一切。她很少情绪失控,也不曾流露脆弱,大量的固定镜头使这种冷静克制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与其说本片是女性导演看向世界的自我表达,毋宁说呈现的是其渡过困境时的理想姿态。而影片真正的落点并不在于“我”的生活经历,而在于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的投射。这个酗酒、油腻、违法犯罪的男人,同时也是一个时刻夸赞女儿、默默为女儿和孙女撑起一片天的父亲,他让小鱼渴望依恋他,却也让小鱼害怕意外的到来。这样一个多面的角色,成功地唤起了每个人心中对父亲的复杂情愫。小鱼经历了童年、高中、婚前、育子四个时期,影片以精致的电影语言为不同时期作出区分。童年和高中时期,整部影片以冰冷的蓝黑色为主,人物衣着、墙纸、家具多为冷色系,灯光也较为阴郁,这反映出小鱼压抑的内心,以及父女两人关系的紧张。随着小鱼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开朗,大学时期的她走在耀眼的白色之中,仿佛拥有与全世界对抗的勇气。成为单亲妈妈后,生活多在封闭的室内拍摄,直到婚礼大红的礼服与缤纷的彩带使她的人生又重新明亮起来。影片的最后,小鱼和丈夫在明媚的阳光中给父母扫墓。丈夫抱着孩子,跟在小鱼身后。小鱼让父母合葬在一起,而与父母分别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她,也开始在自己的家庭中既具有母性气质的温柔,又兼顾着传统意义上的父性职能。(编辑:海边淡鼠)
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