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莉·凯特·爱森伯格

Hallie Kate Eisenberg

有片源
2008年
2006年
剧情:  你要是新来的,就得做好被整的准备--这一直都是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兼把戏。   梅彻·弗瑞斯特接受了一个新的工作任命,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儿子举家迁移到一个小城镇,他们已经为11岁的大儿子比利找好了接收学校,至于小儿子伍迪,还未到上学的年龄呢。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们应该比成年人更能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可是比利却不做如是想,身为其中的一员,他太了解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们会怎样“欢迎”一名新同学……果然,比利的担心在上学的第一天就变成了现实,学校的每一个人似乎都以能欺负到他这位新同学为荣,只除了一人--艾瑞卡·坦兹,这个瘦高得像竹竿的女孩是比利来之前大家喜欢捉弄的对象,艾瑞卡的亲切令比利感到无比的温暖,却也成了他接受学校小霸王乔·奎尔的挑战的引子。乔和男孩子们想出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整人方式,他们决定拿新生比利来试试:他们将一只蚯蚓放进了比利的午餐盒里,没想到却引起比利的抵触情绪,最后双方决定用打赌来解决这场冲突,这是一场关于勇气的考验:比利必须在星期六晚上七点之前吃掉十只蚯蚓以证明自己,他究竟能否迅速融入新学校的大环境,全在于此了。   与此同时,比利的爸爸梅彻过得也不怎么顺心,新环境令他无所适从,为了不给同事留下坏印象,梅彻需要处处小心翼翼……忙碌的父母将六岁的伍迪留给比利照顾,已经自顾不暇的比利只好找来艾瑞卡帮忙照顾伍迪,因为他必须在星期六之前研究出某种烹饪方法,令蚯蚓吃起来不会那么恐怖。可是还没开始之前,比利的胃却背叛了他,看来他最需要克服的,其实是呕吐的欲望。
2004年
2002年
2000年
剧情:  小镇的年轻女郎莫娜·希巴德是个貌美如花但脾气却有点儿暴躁的女人,她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获得“美国小姐”的桂冠。虽说漂亮的外形让莫娜的梦想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可有一个私生女――8岁的小姑娘凡妮莎――的事实是她通往梦想之路上一块令人头疼的绊脚石。不过,有了死党拉比的全力支持和帮助,莫娜居然用瞒天过海的招数取得了比赛的资格,并且出人意料地闯过一关又一关,越来越接近自己梦寐以求的后冠。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莫娜渐渐找到了一样比“美国小姐”这个称号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激情与自豪……幕后:  在好莱坞,演员升级当导演的例子屡见不鲜,“演而优则导”似乎成了演技派演员们的惯例。本片导演莎莉·菲尔德就是一位刚刚由镜头前转向镜头后的女演员,《魅力》一片是她独立指导的第一部电影,可以说是其导演生涯的银幕处女作。  别看当导演是个新手,可论起作演员来,菲尔德的成绩足以令其他同行们羡慕不已:她曾经因在影片《心灵深处》(Places In The Heart)和《诺玛·雷》(Norma Rae)中的精彩表演两度摘取奥斯卡奖,凭电视片《女巫》(Sybil)获得过一次艾美奖;菲尔德还曾在我们非常熟悉的电影《阿甘正传》中扮演阿甘的妈妈;《道布菲尔太太》中扮演罗宾·威廉姆斯的前妻――就凭这些表演所获得的成绩,萨丽·菲尔德已赚足了作导演的本钱。  名声在外的表演界老前辈执导筒,号召力自然不凡,很多演员因为欣赏菲尔德以前的表演而慕明前来加盟,明妮·德瑞弗就是其中之一。  原为模特的英国女演员明妮·德瑞弗因为《骄阳似我》一片获得奥斯卡提名后逐渐成了好莱坞的红人,点名要她主演的电影一天比一天多。大概制片商都认准了德瑞弗笑起来一脸灿烂的样子是招徕观众的法宝,所以蜂拥而上抢这个大卖点。不过明妮·德瑞弗这回偏偏看中了既无明星又非大制作的《魅力》一片,一是因为对导演本人敬仰已久,二是想拓宽自己的戏路,演一回有点招人烦的美女,向观众们展示一下德氏喜剧的风采。  除了明妮·德瑞弗这个台柱子,本片还有一位比较耀眼的人物,就是扮演本届“美国小姐”的爱丽·兰德里。现在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兼模特的兰德里其实才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美国小姐”,她曾经在1996年的大赛中夺得这一称号。在1998年《人物》杂志评选的“世界最美的50人”中,兰德里也榜上有名。找真的“美国小姐”上镜头也是电影吸引观众的一个噱头吧。  另外还应提到的是本片的服装设计:既然是跟选美有关的电影,服装上当然马虎不得,设计师Chrisi Karvonides Dushenko在本片中为明妮·德瑞弗的角色设计了30个不同的造型以配合她在各种场合和阶段的特点,估计对服装比较感兴趣的观众们可以饱一饱眼福了。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