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中国电影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 专家:观众是上帝

2012.12.18 来源:1905电影网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


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


观众与嘉宾合影留念
电影网讯(视频/贺盼 图/钱佳忆 文/靖宇) 12月17日,由电影频道[电影网]、中国电影家协会高新技术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电影观众与中国电影发展互动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以及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刑建毅等业内专家莅临现场,与到场的影迷和媒体共同讨论了观众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地位等问题。

    专家们表示,观众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源动力,是评价影片水平的重要标准,并提醒电影从业人员,“观众是上帝,与观众对着干只有死路一条”。
观众是电影产业上帝 “与观众对干死路一条”
    在当下中国电影迅速发展时,作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最重要一环的观众,却始终被忽略,当天的研讨会的主题便是中国电影观众的地位问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认为,观众与电影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的,他说:“只有观众对电影有兴趣,电影技术才会发展;电影反过来又可以培养观众,他们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与时俱进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刑建毅从电影产生的历史分析指出:“电影本身就是需要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自娱自乐的不能算是电影。”他同时也表示,电影好坏的评判,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电影观众。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更指出说:“导演拍出一部电影,是需要与观众进行互动的。而电影受众(观众)就是上帝。”章柏青会长也以田壮壮导演的故事为例子,指出导演与观众意见相左的后果,他说:“田导在80年代当时宣称自己的电影是拍给21世纪观众的,结果到了21世纪,观众还是不看他的片。与观众对着干只能死路一条。”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从香港电影的历史分析指出,制片应该围绕观众需求而生,他说:“香港50年代后是制片围绕院线(观众需求)来生产电影,虽然有粗制滥造跟风的阶段,但正是这种模式使得香港电影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样的经验值得内地的制片方借鉴。”
互联网提升观众影响 “泰囧”大卖因符合期望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
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邢建毅
互联网提升观众影响 “泰囧”大卖因符合期望

    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观众们有了抒发意见的通道,进而加强了观众对于电影以及电影产业的影响。赵卫防说:“我在网上看到有的影评,浏览量有的有几十万,单这一条影评的浏览量,就远远大于任何专业报刊的发行量。”陈旭光教授也表示:“以前观众被叫做‘沉默的大多数’,现在他们不再沉默了,有了发言的地方。而他们在网上的意见,是可以直接影响一部影片的票房的。可以预见的是,观众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而《综艺报》的专家也通过贺岁档《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大卖,分析了观众的重要性,他说:“‘泰囧’之所以大卖,是因为他符合了观众的贺岁档观影预期——人们是要看喜庆的热闹的影片。《一九四二》《王的盛宴》虽然也是大片,但是不符合观众预期,所以票房差强人意。”
影院还应加强自身服务 呼吁观众文明观影


论坛现场


观众座无虚席

观众踊跃提问
影院还应加强自身服务 呼吁观众文明观影

    作为连接电影与观众的桥梁,影院可以说是电影产业中与观众最直接接触的环节。而当天也有观众提出诸如“影院字幕刚开始就亮灯”、“不等字幕放完就清场”等问题。对此,中影南方新干线总经理赵军表示,影院应该加强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争取为走进影院的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在经营院线的工作中,观众与影院发生的感人的互动故事。
    当天人们也提到了有些观众在观影时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影院代表表示:“影院作为一个公众场所,还是希望观众能够用文明约束自己,不影响他人观影。而影院也会对某些不文明观影行为进行劝阻和禁止。”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