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品道·陈宝国|演技天花板,20年后再演大银幕男主

Zhang、77 2022.09.14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3:06      建议WIFI下打开

品道|陈宝国:我有一个电影梦

1905电影网专稿 《海的尽头是草原》在刚刚过去的中秋档期上映。陈宝国在当中饰演男主角杜思瀚,一位花甲之年来到草原寻亲的老人。

相较他此前更为观众熟知的荧屏形象——霸气、威严、气场全开,这个人物“平淡”到令人有些陌生。但在这层温和的表壳之下,陈宝国一如既往地为角色注入了波涛汹涌般的情感与感悟。

从海的尽头走到草原深处,这段“诗性”盎然的旅程带给了“杜思瀚”心灵的救赎。而将这2小时的演出置于陈宝国几十年表演生涯的坐标中去看,它又不过是这道轨迹之上普通而短暂的一个节点。

演技“天花板”“教科书”……无数经典角色与拿奖拿到手软的辉煌背后,是青春偶像风华正茂的“张狂”,颠覆形象大胆转型的魄力,10年电影路上的迷茫,还有面对表演永远保持的敬畏。

“表演的难不是难在戏里,而是难在你的戏剧人生里。”《海的尽头是草原》让“一直有个电影梦”的陈宝国时隔20多年后,终于又一次站到了银幕的中央。而从入行至今,他也没有一刻停止过对演戏的思考与渴望。

他始终警醒自己,演员要学会等待机会,要能忍得住寂寞,要去努力克服惰性。

“您现在还有特别想要等到的角色吗?”我们在采访结束时抛出了这个好奇。

“太多了。”陈宝国想了想,“还是等吧!等,等,等!”

《草原》,一场诗性的救赎之旅

最初,陈宝国与导演尔冬升围绕《海的尽头是草原》的交流相当简单。“他没跟我描述多少,他就说你看一下剧本吧,看看有没有感觉。”

到了这个年纪,“感觉很重要”。因此尽管“杜思瀚”与他一贯的表演风格相距甚远,陈宝国还是沉下心来,在塑造这个人物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这种只可意会、难以言状的“感觉”。

“它很诗性。”这是陈宝国对《海的尽头是草原》这部作品最明确也最为欣赏的感受。而杜思瀚这个人物,在他的眼中也远非表面上看来那般平静、随意,对一切泰然处之:“我很理解他,用接地气的话说就是(他)有点拧巴。”全片没有一处“强输出”的戏份,但这个人物的情感却始终张力十足。

从剧本阶段,陈宝国就期待着片尾部分与妹妹重逢的那场重头戏。

那一刻,“海”的秘密终于在草原揭晓,人物的复杂性在那一刻达到满载负荷。但半个世纪多过去,这个年岁的人们早已经历太多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人生境遇,“有故事的人,(反而)就是这样一种平和的状态。”

他说,“不只是一次寻亲之旅,更是他自我的一种救赎。”

公认“演技天花板”,这部戏对他意义非凡?

《海的尽头是草原》首映中,导演尔冬升评价陈宝国是整部作品的“定海神针”。除了专业奖项的认可,他在许多作品中的经典片段也因为观众、影迷的不断考古而被打上“演技天花板”“表演教科书”的标签走红网络。

虽然不懂“冲浪”,但陈宝国偶尔会在拍戏时遇到前来探班的粉丝,“我其实不太知道现在喜欢我的这些观众在想什么,见过很多,每次都会和他们聊两句,(比如)你们最喜欢哪部戏。”

不少观众因为纨绔又不失正派的《大宅门》二爷白景琦记住了陈宝国,也有人认为他在《汉武大帝》中演绎的刘彻堪称“封神”,《大明王朝1566》在播出多年后重燃热度,陈宝国饰演的另类传奇嘉靖帝也成为不少影迷“二创”时必不可少的主角。

剧集《大宅门》

作为诸多荣誉傍身的戏骨,陈宝国塑造过的经典形象不胜枚举。但在他心中,表演之路最为意义非凡的角色,依然还是《神鞭》中那个外形“不堪”,瞎眼、跛脚的混混玻璃花。

武打片《神鞭》上映于1986年,30岁的陈宝国正凭借《赤橙黄绿青蓝紫》迎来演艺事业的开端,首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荣誉加持,更让外表出众的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青春偶像”的优质代表。

武打片《神鞭》

风华正茂的黄金年龄正是年轻演员独有的宝贵“资本”,《赤橙黄绿青蓝紫》之后,陈宝国短时间内接到了大量类型人设雷同的剧本,“这让我有点怕,这样走,三年五载一点问题没有,但是以后怎么办?你到了35岁以后怎么办?你到了40岁的时候怎么办?”

正在这时,他遇到了《神鞭》。

尽管已经试镜签约了同样班底不俗的作品,但陈宝国仍毅然决然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到天津,找到一位曾经的“玻璃花”,跟着他行走江湖,体验生活。电影中,他的形象不仅与英俊帅气毫不沾边,甚至丑得相当颠覆,“我要彻底改变我的形象”。

为了演出“瞎眼”的状态,他甚至直接塞了一颗扣子在眼睛里,导致视力遭受了不可逆的影响。舍弃了很多,但陈宝国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那个角色让一个演员第一次建立了工作方法,产生了自信。这是最重要的。”

表演的难不在戏里,“我还在等待角色”

2020年,陈宝国凭借剧集作品《老酒馆》再次收获“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这不仅让他成为历届“白玉兰”获奖最多的男演员之一,更实现了电视剧领域三大奖项的二轮满贯。

相较小荧屏的成绩斐然,陈宝国在电影领域也曾经历低谷——曾经10年完成22部作品,他却自嘲“把行业带得有点不景气,多少有点责任”。于他处赢得无数光环之后,这份对电影的爱依然未曾改变,“学表演,干这行,其实我就是有一个电影梦。”

科班出身,“先生”们正统的戏剧教育让陈宝国至今受益匪浅。

他坦言,年轻时的自己虽然没有当下市场与资本的概念,但却有着初出茅庐的自信甚至“狂妄”:“我那时就想,我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演员,我想成为一个‘性格演员’。”

从那时起,陈宝国就有了一股“拧劲儿”,他尽可能在有限的选择中做到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我希望可以多演几年,不然‘小生’啊,没等到老生就没了!”

因此,曾经被老师认为只能演“温文尔雅知识分子”的陈宝国,成了那一届学生当中戏路走得最宽的一位,霸气、阴柔、威严、不羁……塑造无数经典人物形象,他依然不会为“标签”所束缚。

“毫不夸张地讲,每个角色我都演得如履薄冰。”被问及如何在几十年的演员生涯中,始终保持面对自己和观众时的“新鲜感”,陈宝国直言自己靠的是“敬畏”,“刚才很多人,包括你也问到‘角色难不难’‘难在哪’,我没有回答。”

“表演的难不是难在戏里,而是难在你的戏剧人生里。”

从“青春偶像”到如今观众眼中的“高品质”演员,陈宝国的压力已不止来自于表演本身,更来自于自己的标准、观众的信任。

至今,他依然偶尔苦恼遇不到让自己最心仪的角色,“演员要等机会,要耐得住寂寞。”但陈宝国也深知自己应该“知足”,“我还是有了一些机会,这个行业里、同行们,本事高于你的有的是。”

他至今仍把遇到《大宅门》归为自己的“运气”,并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千万别因为这一次的“成功”,就把自己当回事。

20多年后再演主角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也让陈宝国愿意继续期待电影表演机会的到来。除此之外,他还有“太多”“特别想要等”的角色,这也是他如今在演员事业中最大的前进动力。

“等吧,等,等,等!”

短视频/77、Zhang 文/Zhang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