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三大导演不负众望 为什么这个时代需要《长津湖》

阿淼 2021.09.30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期待许久,《长津湖》终于上映了。跟随着片头动画的镜头,那些被时光冰冻的兵器一一展示着,这是整个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的痕迹,宏大、艰难、不易,是历史上长津湖战役现状的折射,同时也是电影《长津湖》所要呈现给观众的内容。 

《长津湖》不好拍,它既要让观众能从中读懂历史,又要让他们有更震撼的观感。176分钟之后,演职人员的字幕都滚动结束,观众才从这段惊险刺激的过程中脱离出来,感叹总监制黄建新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大导演,不负众望,撑起了这次的挑战。 

正如出品人于冬反复强调的,“这个题材太宏大,需要最强的制作班底。”总监制黄建新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长津湖》的拍摄,是对整个电影工业化的最大挑战。和往常的导演合作不同,在这部电影里,三位导演并不是独立成章,而是一起打造同一个故事,发挥自己本身的创作优势,对“长津湖战役”进行全方位的展现。 

在于冬看来,“陈凯歌导演在战争场面的设计肯定不如林超贤导演,而林超贤导演也拍不出凯歌导演前面所展现的时代气息。”这是一场“1+1+1>3”,且接近无穷价值的创作。人,永远是战争的核心。陈凯歌曾说,“一部好的战争电影,一定要从人物开始,同时要终结于人物。”于是,由陈凯歌打底,电影《长津湖》把故事放在了“人”身上,这种方式也能让观众对这场71年前的战争产生更强的代入感,以及更深的思考。 

当《长津湖》片名出现之后,电影镜头对准了江南水乡,绿水竹林之间,那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安详。平和之外,既有以伍万里(易烊千玺 饰)为代表的孩童的欢闹,也有以伍千里(吴京 饰)为代表,归乡战士的矛盾——他平安归乡,带回的却是哥哥牺牲后的骨灰。电影并没有留给大家过多悲痛的时间,很快,岸边弟弟伍万里的石头打破了伍千里对哥哥的缅怀。与此同时,石头也把观众拉回的当下的现实之中。 

很显然,从这里开始,伍万里已然成为了电影《长津湖》重要的视角——他和当代观众一样,虽然理解战争的苦难,却从未亲身体验。尤其当他躲在船外,偷看父母和哥哥的对话时,他就彻彻底底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眼睛”。观众跟随着他的视角,看到刚和平不久的当时,却又很快迎来战争。他叛逆、对兄长有不理解的情绪,同时渴望自己能成长,更渴望真正和平的到来,所有的动机促成了他的入伍。

这种状态同样对应了当下的观众,尤其是90后、00后而言,对过去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当下来之不易和平的珍惜。甚至是伍千里这个角色的成长,从懵懂甚至有些鲁莽,张口闭口“老子”,到后面的成熟,大气,成为“第677号士兵”,这种成长弧度,也正是如今和平时代中,多数年轻人的状态。不得不说,启用00后演员易烊千玺来饰演这个角色,可谓是非常独到和契合。 

冲突对比,是《长津湖》呈现给观众的重点。 从故事一开始,伍千里和伍万里对于战争认知的矛盾,以及两军对弈时的条件矛盾。电影给出了一个细节,美军将士渴望能在感恩节之前回家享受家中的佳肴,而伍千里则心心念念着回乡给父母建房,毕竟他们全家一直生活在河边的小船之上。 

《长津湖》并没有唐突地把这些对比直接放在观众面前,而是通过人物性格的建设,柔和地呈现给大家。相较于过往的战争电影,《长津湖》对文戏的描写花了更重的笔墨,但始终没有带来一场废戏,在前期这些文戏的助推之下,让人物的成长,以及战争的意义,在影片后续得到更深层次的拔高。在这部群像作品中,以伍千里领导的第七穿插连格外鲜活。尤其是以伍千里伍万里这对兄弟为圆心轴,覆盖折射到的其他士兵,在每个互动之间,把大家的人性提点出来。这种互动,在《长津湖》中,导演们并没有依靠过多的台词,而是借助更多的细节和动作去呈现。 

譬如伍千里的小本子,上面写满了七连战士的名字,每个名字的细节之处,也把伍千里作为主心骨的形象给强化出来。这本本子就像是无言的笔,记录着整支队伍的过去。伍千里有真实的小本子,雷公(胡军 饰)则是七连的“活本子”。

他是超期服役的老兵,是连队的老父亲。几场对话之中,就不难看到他有着非常鲜明的人物前史支撑。事实上,他是队伍中,最悲凉的士兵,他是唯一亲眼见证了战士不断牺牲的人。相比最晚入伍的编号677的伍万里,他的编号则是17。660个号码的差距,但实际连队中只留下了100余人的呼吸。 

值得关注的是,《长津湖》的文戏并不是单一地提供苦情内容,反而注入不少幽默的细节,用非战争时段的生活性,缓解沉重有力的战争场面。作为战争题材,动作自然是电影的重头。在《长津湖》中,徐克和林超贤两位导演以全景式、多维度的方式,深度再现了长津湖的宏阔景观。电影先从高层的战略布局切入,再以志愿军战士为重点的描述上,插入适当的美军描述,用简单的大全景,交代两军的状况和差距,从侧面烘托了长津湖战役的困难。 

与此同时,志愿军经典的“三三制”战术设计,利用地形分散兵力、夜战行军歼敌等打法均融入了片中的战斗场面中。 电影在展现战争戏时,仍聚焦在七连身上。七连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护送电台。但护送的过程是需要深入战场,此时,他们所面对的是美军在天上闹腾的飞机,没有预兆,没有保护伞。在这些对战中,所有的内容都是无声的。 

比如在七连的火车遭遇空投撤退之后,他们躲在乱石中躲避空隙,服装和石头颜色的相近,每个人物被特写处理的脸庞,是属于每个战士对生死的义无反顾。战争戏之下,仍有人性的弧光,尤其是伍万里在亲眼看到了死亡之后,是有未成长的恐惧,同时也有心中最笃定的情绪的折射。 

当然,影片中段的战争戏非常值得一提,在超过40分钟的内容里,影片采用了大量的实景拍摄。尤其是在茅屋里的近身肉搏戏,把战场上的生死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制造出独有的紧张感,更是让人对历史上的志愿军的保家卫国,肃然起敬。这场冷武器的较量,让七连的人物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更是连伍千里和伍万里的兄弟关系都有了“化学变化”。尤其是在其中,伍万里在最后时刻,扣动了扳机,对应前面的恐惧,也能让观众看到,这个少年长大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士兵了。

 

可见,每个动作戏不是单一的展现,更是对人物关系起到极强的辅助作用。后续紧接着的枪林弹雨,则更加震撼,导演们通过自己对战争最擅长的表现手法,让观众能直接体会到血肉的疼痛。 

除此之外,电影《长津湖》多次用了俯视的视角,来表现整个战争场面的大格局,同时也突出了志愿军的“静”。特别是电影尾声,杨根思(欧豪 饰)和全体战士集体在雪地一动不动地潜伏,冻成冰雕的群像,则让观众有了热火战场之外的震撼。 

这些真实并不只是单一的画面表现,从拍摄起,就无不印刻在演员的状态中。甚至在拍摄过程中,剧组都面临着超低温、沙尘暴等环境带来的挑战。吴京更是冻到“半边脸都僵了”,还因为沙子掉进眼里而睁不开眼睛。就连“硬汉”段奕宏都感叹,“这些动作、这些表达,这种生与死绝境之下的生存,不仅仅只是为了漂亮、为了表演……而是基于战争的第一线,是在前线的土壤里生发出来的。” 

《长津湖》的拍摄实属不易,除了拍摄困难之外,整个拍摄周期长达近200天,放眼整个影史,这种周期都是少见的。整个拍摄中,剧组的演员没有请假离开,均全身心投入其中,摄制人员数量也是创下纪录,最多有六七千人在现场。电影的片尾人员字幕滚动了七分钟,虽然没有彩蛋的趣味,却真真实实地体现了中国电影人的凝聚力。 齐心协力所完成的作品,如今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长津湖》北京首映礼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长津湖战役总指挥宋时轮之女宋崇实,称赞,“拍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钢少气多的气概,非常适时,非常棒!” 

电影《长津湖》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坐在电影院,从影片回望71年后的当下,我们也应该回一句,谢谢那群最可爱的人。

文/阿淼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