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涤荡灵魂!张培合:电影《柳青》是伟大的作品

太哥儿 習儒斋 2021.05.30 来源:習儒斋

西安多吉影业拍摄完成的电影《柳青》5月21日开始在全国院线公映了。历时七年打磨的这部主旋律影片,再现了柳青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传递出心底无私的奉献精神,见证着伟大光荣的人格魅力。这是一部值得每个人去看的电影。

5月29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长、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张培合先生,组织包场观看电影活动。150名协会会员和优秀“合粉”代表们,前往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4楼万达影院9号厅,观看电影《柳青》。电影写实感人,催人泪下。许多观众热泪盈眶,泪流满面。难怪张培合老师说要带一包卫生纸用来擦眼泪。因防疫的要求,电影院不许满座,这么多人观影,已经是场次极限。

为什么要包看这部影片?因为这是一部伟大的有血有肉的作品,通过两个小时的观影,带来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教育和洗礼,更是心灵震撼与情感共鸣。陕西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的理事单位、会员单位都应该行动起来,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这部伟大的作品,用主旋律电影,引导心灵变得崇高,变得伟大!

柳青是谁?是柳传志的女儿吗?电影里的柳青是写作《创业史》的作家。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甘愿放下国家高级干部的身份,放弃在北京的城市生活,一心扎根到陕西省长安县的神禾塬畔的皇甫村体验生活14年,创作了经典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毅力和意志,成就了新中国文学教父的形象。

这部作家传记式的故事影片,通过纪实手法表达了作家的创作过程,见证了艺术产生于生活的心路历程,突现出作家柳青的人生主线,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艺术成就,展现一代知识分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人活着,必须要有点精气神。

张培合先生鼓励“合粉”们向作家柳青学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柳青的创作道路和文学精神追求寻找精神滋养,深入生活沃土,扎根人民之中,书写人民创造的新生活。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像柳青一样,选择做一名令人尊敬,令人爱戴的人民艺术家。

张培合教授说,柳青的文学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家的宝贵资源。文艺工作者要来观看这部电影,通过柳青的创作道路给自己带来启示。柳青刚从城市来到乡村,发现老百姓并不愿意接近他。原来自己的穿着打扮和乡亲们有距离。于是,他就理光了头发,穿上对襟夹袄,让自己看起来像农民一样,很快就走进了老百姓生活,虚心向百姓学习、向生活学习,体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电影里的细节,告诉文化艺术家们,闭门造车,远离群众,捏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是站不起来,是行不通的,也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柳青的一生都把文学事业作为人民的事业,描绘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书写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讴歌人民群众的精神品质,是无比高贵的。这样的柳青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作家柳青从1952年5月到1966年12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驻守在长安的生活和写作根据地,埋头14年,写成了反映中国农村正在进行的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以及第二部部分文字,成为与《红岩》《红日》和《红旗谱》一道并称的那个时代文学的“三红一创”代表作品。1960年4月,柳青将《创业史》第一部10万册的稿酬16065元,全部捐给长安县王曲人民公社做工业基建费用。1961年开始写《创业史》第二部时,他向中国青年出版社预借7000元稿费,为皇甫村支付高压电线、电杆费用。这位一生笃信“私有财产——一切罪恶的源泉”的作家柳青先生,却因为预借稿费之事,在文革中家破人亡。

张培合老师对电影里展现出的作家柳青处理金钱的观念表示无比震惊和万分敬仰。这种无私大爱就是仁义担当。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社会担当在柳青身上得到完全体现。超越自我,成就小我,追求大我。我们通过柳青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培养的作家的心灵世界已经到达何等崇高的境界。宁愿妻儿忍饥挨饿,也要给村里通电办厂。因为这笔借款,在文革中不堪忍受误解的妻子马葳寻了短见。相比较今天,一些文艺界人士,做金钱的俘虏,过纸醉金迷的生活,炫富攀比,寡廉鲜耻,他们在作家柳青的高风亮节面前,简直会无地自容!

为什么像电影《柳青》这样的主旋律作品,并不多见,票房收入并不高?张培合教授高声呼喊,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社会何以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的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的观念,还在大行其道。现在的人们在充满各种诱惑的当下,并不能够像柳青一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甚至还有些人利用艺术成就形成的地位,搞腐败现象。娱乐圈炫富现象,以丑为美,令人反感。当代一些作家的作品,刻意丑化和愚弄人民的现象已很严重,甚至出现了利用小说否定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软埋”倾向。当今,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以追求所谓的个性,已经完全背离了人民群众,有的变成自我陶醉的无病呻吟,更以心灵扭曲变态的屎尿垃圾作品,自娱自乐,还可容忍,可恶的是还要众里捧月,这般恶心人。

然而,纵观柳青的一生,满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投身火热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那个时代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柳青所走过的文学道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所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他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文学的天空才会更加纯洁、更加宁静、更加开阔。热爱农民,最后变成农民。柳青身上可以见出,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爱憎分明的人,只有真正熟悉他们,体贴入微,才能化为作品中那些有生命的人物。

深入生活、贴近社会、反映时代。

这部电影通过作家柳青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个人命运并不美好,甚至有些悲惨。只要能够融入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感知人民群众的真正冷暖,学习人民群众的朴素品质,汲取人民群众的天然营养,体悟生活大爱无私的本质、吃透生活心怀天下的底蕴,作家就要用理想主义的光芒烛照现实生活,创作出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这才是对国家和人民、对社会和时代的责任担当,才会显现出人格魅力。

塑造精神世界,需要久久为功!让精神世界坍塌却是分分钟的事情。让我们通过观看这部主旋律响亮的电影,通过观影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深刻领会,为什么现在缺少这样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张培合教授谈及观后感时,说,正是因为柳青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文学的坚守,方才成就了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创业史》。像电影《柳青》这样的好作品,一百年都不会过时。正是柳青曾经遭遇坎坷和磨难,却从来没有磨掉他追求文学的信念,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即便身患多种疾病,却从没有击垮他的朝圣文学的精神。柳青留给新中国文学教父的美称,对路遥陈忠实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当代文化,就是因为有这些脊梁支撑着才让我们的精神强大!

文学就是人学。

柳青曾经说过:“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所以,文学创作者要甘愿当愚公。柳青对文学的景仰、忠诚与敬畏,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守。表现在电影的开头,曾经参加过《中国青年报》的创办,担任过编委和文艺副刊主编,培养过很多青年作者的柳青,怀着明快的向往,放下北京的报社工作,扎根到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体验生活,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长达十四年,就是要亲身参与农业合作社的创办,和农民们一起劳动、生活,甘苦同享,患难与共。这样的感情和经历,为他写出思想厚重、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的《创业史》打下坚实基础,为文坛树起一座丰碑。

柳青真正着眼于心灵深处和精神层面的变迁,使得他的《创业史》具有超越历史限定的深厚内力,而成为人们认知合作社时期社会剧烈变动,引发农人心灵变动的一部史诗性作品。这部电影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和提炼表现在很强烈的画面感,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景观,关中农村田野、乡间老树、风吹麦浪,或柔美,或遒劲,或壮美,让人感受到柳青的精神世界和我们很接近。镜头里的麦田和秦岭,色调明丽或阴郁的转换,包括风雨雷电的闪现都暗合故事发展的脉络起伏。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者们走在艰难创业的道路上,选择和走向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的创业历程,尽管经过艰难曲折,但是,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了。

深入生活、贴近大众、联系实际,接地气、懂人气、脱俗气。自觉地深入生活第一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观看这部电影,就会明白文艺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有真诚地爱人民、写人民、为人民写,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柳青、路遥、陈忠实这些伟大作家,写出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如何在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面前,努力承担起一代人无法逃避的责任,以自己的全部人生和文学成就告诉我们,柳青的文学精神和文学道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道路并没有过时,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必须像柳青这样的作家那样,彻底告别文学创作的功利主义心态,彻底去除浮躁的困扰,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写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来。

柳青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作家,也是一个有教养的作家,不逃避与土地和人民一同去面对挑战和抉择的责任。作家柳青将自己从身到心融入农民之中。他获得了真正的重启,他的眼里有了更多他人,心里有了更多他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重塑自我的艰苦进程中摸索成形。穿越艰难困苦,朝向理想,恪守信念。

著名艺术家王西京先生走进影院与“合粉”们观看影片,并和柳青的女儿、导演田波、张培合教授在观影后现场交流互动,表达观影感受。张培合先生用组织观看电影《柳青》的亲身实践,向当前的文艺界发出号召,要像当年柳青、杜鹏程那样,走进人民、了解人民、讴歌人民,创作出展现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好作品。

电影《柳青》作为一部表达社会主旋律的影片,更是一部反映时代伟大精神的电影,值得每个人去观看。让我们把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当作正常的必修功课,并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行动的实质性含义,经受住了考验。在此过程中,他主动发掘自身潜质,使自己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研究专家,艺术表现的实验先驱。柳青为一个作家的心向选择,为他所生息的土地和人民,为党的文学事业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贡献了重要的经验。

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文艺工作者把柳青的文学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家的宝贵资源,观看这部伟大的电影,带给自己人生的启示!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