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拟音师”薛媛:她是"幕后演员"走入孙俪内心

柯诺 2019.10.12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我们经常去二手旧货市场找工具,我会跟摊主说,这东西要是坏的,你就便宜卖给我,太贵了我就不要了,摊主完全不能理解,怎么会有人想买个残次品。”

拟音师薛媛坐在拟音棚里接受我们的采访,在她周围,充斥着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旧货道具:高跟鞋、破布鞋、旧时的电话、老式打字机、键盘、篮球、椰子壳、铁锅、风箱、杂草……薛媛戏称自己就像是一名“拾荒者”。

拟音师薛媛和她的“宝贝”

这些互不相关的道具为什么会出现在拟音棚里?它们和拟音有什么关系?

薛媛向我们揭开答案:拟音就是把拍摄现场没有完成的声音部分,通过后期再进行制作,包括脚步声、开关门声、倒水声等。她形容拟音师是“幕后的演员”,要把情绪融合到演员的动作里,也要和演员一道走入角色的内心。

孙俪的脚步声,是薛媛这么配出来的

制作《那年花开月正圆》,薛媛透露最主要的拟音工作在于雕琢孙俪的脚步声,她自己要先揣摩孙俪表演时的内心情绪,然后才能开始模拟孙俪行走并收音。薛媛说,角色的情绪、步伐的速度都要对得上才行,同时还要注意各个细节,比如,片中孙俪的身上挂有小铃铛,走路时会发出轻微的“叮当”声,这都需要找到相应的道具。

薛媛认为60%的拟音工作都是在做脚步声,因为人物情绪不同,每一次行走的力度、方式也都会有区别。入行时,她光学走脚步就学了长达一年的时间,“脚步是反映一个拟音师的功力以及对一部戏的理解。”

薛媛向我们展示如何配脚步和点钞声,她说工作室里基本都是旧鞋,因为声音更有质感

参与电影《危城之恋》则是令薛媛感悟最深的一次制作经历。影片开场有一组静态的港口老照片,郑大圣导演要求加入声音,用静态的影像与动态的声音来还原过去的港口景象,新颖的创作手法也打开了薛媛对声音设计的思路,她在这组老照片里融入了海浪声、海鸥声、轮船声、港口的叫卖声等等。

如今,声音资料库已经相当完善、丰富,但为了让声音效果更加生动、真实,具备现场感,薛媛依然选择先在拟音棚里模拟声音。

孙红雷在《好先生》里帅气潇洒地煎牛排,观众看着卖相极佳的食物画面,听着“呲呲”的过油声,隔着荧幕,都能让人口水直流。但别以为“呲呲”声简单,背后的拟音工作可是下了一番大工夫。

这煎牛排的声音,可不是薛媛真的拿了锅和牛排去做饭,而是她在拟音棚里用塑料袋揉搓出来的。当然,她也会在资料库里挑选煎牛排的音效,再把拟音的声音叠加进去合成,才让荧幕上这“呲呲”声听起来更为饱满生动。薛媛说,“如今,观众对听觉的感知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拟音师,我们也要融合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

说着说着,她随手在地上捡起一个树枝挥舞,“你猜这个声儿,能拟什么音?”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毫无头绪。薛媛笑着说,“羽毛球抽球的声音呀。”下雨的声音可以用绿豆模拟、马蹄声用椰子壳、粉碎性骨折用核桃……

OMG,流血的声音,竟然是用西红柿做出来的

谁能想,薛媛屋里这些个“破烂”,竟能创造出上万种不同的声音,也许这就是拟音的神奇之处吧——通过拟音师的发散思维,寻找到声音的“替代品”,再“化腐朽为神奇”。

薛媛不仅是位拟音师,她也是年轻的创业者。2011年,她拿着母亲给的两万块钱成立了个人工作室,3年后与合伙人创办声音制作公司。从创立到现在,8年时间他们已经做了八九千集电视剧,两三百部电影。

拟音的工作看似有趣,实际也很枯燥,需要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才能做好

拟音师看似有趣,其实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职业,这份工作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也比较机械、枯燥。薛媛最早跟随香港拟音师父学习,前半年就做了两件事:打扫卫生和泡茶,“这俩事都干不好,你还学什么手艺?”薛媛感慨当初师父除了教授技艺,还磨练了她的心智,也告诉了她做人的道理。

如今,薛媛也在着力培养年轻的拟音师,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坚持不懈的心态,是薛媛最为看重的性格品质。未来,她希望通过结合人工智能让拟音师这个职业更加容易入门,她同时也希望带领整个团队继续奋进,提高传统影视声音领域的制作水平。

文/柯诺 图/杨楠 吴沅珂 视频/任杰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