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光影中的血肉基石:五个替身的故事

派翠克 2019.09.24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7:13      建议WIFI下打开

特技人:搏命时刻从未犹豫,为每一个画面的精彩不断拼命!

1905电影网专稿 动作电影,尤其是功夫片,是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最知名的一张名片。惊险刺激的光影背后,需要每个部门最艰苦的付出。

成龙拍摄《A计划》直接从钟楼上毫无保护地自由落体,尽管胫骨骨折,大哥却连拍三次

银幕上的动作演员,飞檐走壁,打斗精彩绝伦。这些紧张酷炫的场面都是演员搏命换来的。成龙拍摄《A计划》直接从钟楼上毫无保护地自由落体,尽管胫骨骨折,大哥却连拍三次。

吴京出道被誉为“功夫小子”,换来这个美名的,却是无数伤病,影迷说:“如果吴京是一件衣服,那一定是乞丐装——千疮百孔!”

杨紫琼拍《阿金》时,从30多米高的桥上摔下,断了3根肋骨

杨紫琼主演的《阿金》讲得就是动作电影人的故事。拍这部电影时,她从30多米高的桥上摔下,断了3根肋骨,脖子、背、腰全部扭伤,差点瘫痪。《阿金》的片尾打出这样一行字:向杨紫琼以及为香港电影作出贡献的武师致敬。

台前尚且如此,幕后浸泡的血与汗就更藏在了观众们看不见的地方。一部动作电影永远少不了一群特技人的支持。他们过去被称作龙虎武师,也曾被称为武行。这些为电影奉献上精彩打斗的电影人,鲜少获得正面露脸的机会。

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是电影精彩的血肉基石。特技人的拼搏与奋进凝结成了4个字——龙虎精神。

这里有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只为换得精彩画面;

这里有信任:有时,演员的生命就交给了紧紧握住一根钢丝线的“毛头小子”;

这里有合作:镜头里1分钟的剑来刀往,是台下无数次的武师过招;

这里有传承:一代代特技人用无数的伤痛,换来拍电影的经验,也让拼尽全身心力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得以延续。

特技人,不是只识舞刀弄枪的“粗人”,而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非凡身手,将这一行当变成电影行业中不可代替的一员。片场上的伤与痛、血与泪换来得是影院中阵阵拍手喝彩声。

 

“我们这一代练武术的人,都是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10个练武术的,9个都有英雄梦。”坐在体育场里,何钧和我们聊起自己的过往。他特别不喜欢谈受伤的故事,何钧说,在武术队的时候,就已经大伤小伤遍布全身,拍戏时也早已习惯了摔摔打打。

从师兄带着进入影视行业懵懵懂懂的小武行,到现在成为动作指导的中坚力量,何钧用了20年。

坐在体育场里,何钧和我们聊起自己的过往

1996年,何钧还在武术队,被师兄带到了吴京主演的《太极宗师》剧组。他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硬座。

当年的何钧不懂什么叫拍戏,在武术队里,看电影的机会都很少,更不知道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剧组对他而言一切都是新奇。回忆起拍《太极宗师》的经历,何钧说,只记得一晚上会换很多演员的衣服,作为替身拍打戏,但打来打去其实都是自己。

2000年前后,武侠片、动作片正是热潮,各大剧组汇集了各地的武术冠军。虽然都是舞刀弄枪,但剧组和武术队不一样,武术队里带来的优越感,在剧组中却被抹杀得一干二净:没人在乎你拿过什么成绩,只看能不能做事。“我是一路被骂过来的,嫌你这个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何钧笑着感慨。

运动员的习惯是不认输,何钧越被骂,越不服气。拍完《太极宗师》他也考虑过回归武术队,但一想为什么自己就做不成,就打定了咬紧牙关争口气的主意。不仅是在剧组里,连遇到其他武术队的同行,他也要比试一番:打拳的套路一定要比对方多;踢旋风脚就要踢得比对方高。

拍戏之余,何钧在片场跟着戏班学各种摔法,跟体操队的人练弹床,学骑马。从一个小武行,成为重要演员的替身,何钧用了5年时间。那段时间,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他都有参与。

这一切的努力,都被当时成家班的指导李忠志看在眼里。2000年何钧得到了一个进入成家班的机会——李忠志邀请他参加成龙电影《燕尾服》的试镜。

成家班以搏命著称,不仅是动作做得漂亮,更要敢于尝试各种惊险动作。何钧打算摒弃一切杂念,孤注一掷尝试一次,于是他跟着李志忠来到加拿大《燕尾服》的片场。

他试的那场戏是侧空翻一周半摔入水缸,难点在于水缸很小,只能容纳一个人,稍微有点偏差就会受伤,对动作准确度要求极高。

何钧找来一个海绵垫,根据水缸的尺寸画出范围。在李忠志的带领下从早上六点一直练到下午五点,11个小时几乎没停过,中午饭都没吃。

做动作前,成龙问何钧有没有信心,何钧回应道:既然站在这里,自然有信心。在高梯之上,周围都是外国人,演员中只有何钧一个亚洲面孔。他其实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当成龙喊完“1、2、3”,何钧毫不犹豫一个侧空翻,跳进水缸里,他呛了一大口水,但戏没结束,还得继续演,他憋着气直到有人喊OK。从水缸里出来,一个劲儿咳嗽的何钧看到的是成龙带头,整个片场都在为他鼓掌。

何钧凭借这场戏得到了成家班的入场券。他说,李忠志后来告诉自己:“就是因为你这一个动作,我们才决定让你跟着大哥拍下一部戏。”

有不少人怀揣着动作演员的梦想进入到特技人这个行业,比如我们遇到的武行麦克斯,他是德国人,从小深受中国动作片的影响,一直学习武术和中文,梦想有一天可以和自己的偶像成龙“过招”。

武行麦克斯是德国人,从小深受中国动作片的影响

在电影《功夫梦》柏林首映现场,他第一次见到了成龙大哥,麦克斯至今记忆犹新:成龙背对着我站在前面,我看着成龙的背影,下定决心,一定要和大哥拍戏,这是我的梦想,必须要做到。

后来,麦克斯获得了《十二生肖》的试镜机会,更赢得了一个跟成龙对打的角色。尽管麦克斯现在还要跟着其他武行一起拉威亚、套招,但直到现在,他仍然没有放弃成为动作演员的梦想。

和麦克斯相同,吴永伦年轻的时候也想做名演员,“我想做下一个成龙,因为大哥真的很有型!”模特入行的吴永伦,接拍广告,也为演员做替身。但慢慢的,吴永伦发现成为成龙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吴永伦语气轻松地聊起自己受过的伤

吴永伦说,即便现在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好,但受伤对于特技人来说仍是家常便饭,何况过去,成龙、洪金宝李连杰……那一代动作电影人几乎个个遍体鳞伤,危险动作都要靠命去搏,没有威亚,没有海绵垫。

他语气轻松地聊起自己受过的伤:刚入行的时候,拍一场追逐戏,直接被群演踢断了鼻梁。2012年拍《逆战》,拿在手上的火箭炮突然爆炸,塑料直接把他的耳朵炸成了几倍大。

一路摸爬滚打,他为不少演员做过替身。年轻时在TVB拍《烈火雄心》,身穿消防员的衣服,看着大火包住自己时,吴永伦说:“你想你害不害怕?但没办法,你只能做。如果有个炸弹在你旁边,你怎么去挑战自己,怎么说呢,就是勇气!”

克服这种恐惧感,靠得是特技人的“龙虎精神”——拼命二字。听到开机的声音,吴永伦说自己立刻就会集中精神,祛除杂念进入到专业的状态,不会考虑受伤与否,就是专注在完成导演需要的动作上。

从1999年入行,吴永伦幕前幕后同时发展,他直言自己一直很有危机感,于是他从单纯的特技演员慢慢转型成动作指导。在加入成家班之前,他长期与钱嘉乐合作,也在不断“偷师”。在成家班里,他跟着成龙学习现场如何控制演员,怎样安排工作人员。到了《天将雄师》,他开始以副动作指导的身份参与其中,再到《黄金兄弟》《攀登者》,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动作指导。

找准方向,并一往无前。所谓的龙虎精神,在片场是一种认真和专注。在职业生涯里,也是一种向前的驱动力。不仅是驱动着个人的前进,也在让特技人这个行业,以老带新,向上发展。

最后一段故事,我们希望能讲得更温情。吕世佳和黄潇萱是我们遇到的一对同时作为特技人的夫妻,两人2015年走到了一起,现在已经有了爱的结晶。

妻子黄潇萱之前是中国国家艺术体操队的成员,20年的运动员经历让她身体特别柔软,到了退役的年龄,她不想让自己的技能从此搁置,转型成为了特技人,替代女演员完成劈腿、下腰、摔倒、武打等高难度动作。

吕世佳和黄潇萱是我们遇到的一对同时作为特技人的夫妻

吕世佳14岁时,成龙筹拍《功夫梦》,要选儿童演员。他被选中和威尔·史密斯的儿子搭戏。回想起来,吕世佳说那是段模糊的记忆,只记得自己每天几个孩子一起打闹。成年之后,他加入了成家班,第一部戏就是《十二生肖》。

拍《十二生肖》,是丈夫吕世佳第一次吊威亚,他因为个子小,可以做女演员的替身。拍摄掉落山谷的一场戏时,在十几米的高空,以失重的感觉速度下降,快落地的时候,才用绳子锁死。

吕世佳在讲这段故事的时候,黄潇萱的脸上依然浮现出紧张、关切的神情——作为夫妻,他们对彼此受过的伤都了如指掌。黄潇萱透露,吕世佳拍摄电影《天将雄师》时,脖子意外杵地,当时整个人都失去了意识。

“只是试动作的时候杵了一下。”采访时,吕世佳还在试图安慰自己的妻子,而他也记得黄潇萱身上到处都是小磕小碰,腰和肩都是伤病。他说自己帮不上忙,只能给她涂点药。

做特技人,就预想到了要碰到各种危险。吕世佳之前拍火戏,他穿着麻制的防火服,抹一层厚厚的凡士林,身上喷好汽油,然后直接被点燃。吕世佳说,在防火服里,吸一小口气都会被呛到,甚至还会有被烧到的危险,所以只能尽量憋气。才拍完一条,脱下防火服,吕世佳发现自己脸上的汗毛都已经被烧光,一起拍戏的兄弟,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也全都烧没了。

特技人摔摔打打,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本分,但疼在自己身上,没人会知道,只有默默承受。

黄潇萱记得在拍摄《欧洲攻略》的时候,谢婷婷主动向她走过来,对她说:“对不起,谢谢你。”

“我当时一下都懵了,很惊讶,后来才明白她是为了待会踹我的那场戏先道歉,我觉得自己很被尊重,特别开心。”黄潇萱说,自己在那部戏里只是演员的替身,却没想到这份看似微小的工作也得到了尊重和理解。

拍《攀登者》的时候,黄潇萱刚生完孩子不久,她和老公一边带孩子,一边拍戏。每天早上五点就得开工,晚上回来也不能休息,还得照顾孩子。后来,孩子得了流感,两人在剧组足足两天没睡觉。

黄潇萱告诉我们,孩子出生后一直就待在剧组,她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也在拍戏。那是拍摄《黄金兄弟》的最后一个月,黄潇萱要替片中一个女孩出演摔倒在地的一幕。“其实没什么动作戏份。”说这句话的时候,她轻描淡写。

但吕世佳告诉我们,他的妻子那个时候已经检查出了怀孕。“我看着我老婆怀着孕还要拼命摔倒的时候,我很不是滋味,心理很难受。”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年,孩子也已经顺利出生、健康成长,但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吕世佳的眼角泛起了泪光。

和前辈相比,吕世佳、黄潇萱夫妇仍然还只是个“小武行”,但再苦再难,他们都彼此扶持,拼尽全力,为了那共同的电影梦而携手前行,令人动容。

这只是几位特技人人生中的小小片段,聊起受伤话题时,他们总是云淡风轻一带而过,并未把这些伤疤当做炫耀的勋章,每个人更愿意和我们讲的是拼命、是努力,是他们献给电影的无悔青春。

采访中,何钧说,尽管特技人只能站在镁光灯后,默默挥洒着他们的汗水和泪水,但特技人拼命的精神一直都在。刀山火海,该去拼的那一刻他们从未犹豫,但搏命,并非拿命去做赌注,而是特技人背后几十年如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和尽最大努力去做好的人生态度。

“技、器、拳、车、替、威、火、杂”,特技人掌握的技能之多,就像他们怀揣的功夫一样。镜头里,他们可能是某个主角的替身;是被三下五除二打倒的龙套演员;是陪英雄拆招的动作高手。镜头外,他们是飞车特技的指导,是紧紧拉住威亚确保演员安全的“头靶”;是为演员表演套招的武师。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们看到的华彩打斗,是一代代动作电影人用血肉经验换来的。龙虎精神延续在这些默默承受着伤痛的特技人身上,而他们拼尽一切的尽头,是让龙吟虎啸的精彩长绕在电影之中。

功夫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功夫电影要世代相传。

台前的功夫演员、幕后的特技人们,以及千千万万的电影工作者联手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继承光大,弘扬四海,一代代动作电影人砥砺前行,让世界认识中国功夫,也将我们的侠义精神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文/派翠克 图/杨楠 视频/任杰 剪辑/任杰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