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这才是《决胜时刻》最大“彩”蛋 揭秘电影修复

五年 2019.09.21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当黑白画面流转成彩色影像,历史经典时刻更加珍贵动人。

“高清彩色修复,这不是演员,这是真的”、“看过很多次开国大典的影像,全部是模糊的黑白视频”、“期待大银幕上面的开国大典彩色画面”……《决胜时刻》官微发布了一组经过修复的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剧照,立即成为舆论焦点。

“有人跟我说,手机上看到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的彩色录像,我一听就觉得很不寻常,因为我拍摄《建国大业》的时候,找遍了国内的资料库也只是几段黑白影像。”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这段片尾长达4分钟的珍贵彩色影像,乃是黄建新导演几经波折,从俄罗斯档案仓库的胶片中找到并买了下的。后来,经过中国一家企业的转4k技术,胶片“焕然一新”。

在国内,开展电影修复业务的单位有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频道等单位,也有爱奇艺为代表的在线娱乐公司、三维六度等影视文化公司参与其中。他们参与修复的电影包括《盗马贼》《甲方乙方》《地道战》等。

修复版《盗马贼》海报

同为献礼题材的1989年版《开国大典》,目前也已经完成4K修复,将于近期上映。 

4K修复版《开国大典》看片会

电影修复“三步曲” 

电影修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目前,电影修复的对象按照介质主要分为胶片电影与数字电影。当今观众接触最多的便是数字电影,简而言之,数字电影是指用数字化介质代替胶片的电影。而胶片电影是指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制作、传输和播放的电影,可以分为细颗粒胶片与粗颗粒胶片。 前者能够产生非常平滑的画面,后者能够产生粗糙的、颗粒肌理明显的画面。胶片电影时代,浪漫的爱情场面等通常用细颗粒胶片拍摄,激烈打斗的场景等则用粗颗粒胶片来完成影像采集。

电影问世初期,胶片是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的,其成分与火药棉近似,极易燃烧。据了解,《决胜时刻》中的彩色影像最初由中苏摄制组联合摄制。遗憾的是一场意外火灾毁掉了保存于国内的这些珍贵资料,所以才有了黄建新导演不远千里海外购片的故事。 胶片影像对于外部保存条件较为敏感,电影的修复工作的最大价值,在于“让尘封多年的电影档案赋予新的活力”。

当前,电影修复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物理修复、数字修复、艺术修复。 “物理修复顾名思义就是对胶片本身的修复,数字修复就是胶片转换成数字后,再进行画面和声音修复的过程,艺术修复主要是针对电影褪色再次还原的过程,如果原创可以参与甚至是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二次创作来弥补过去因技术条件限制而未达到的效果。”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师王峥如此说到。同时,他认为物理修复是种传承,数字修复是种技艺,艺术修复是种还原。 

资料馆修复的默片《奋斗》

据王峥介绍,中国电影资料馆物理修复团队是自建馆以来一直传承着的一种技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在今天依然存在,而且是国内唯一。时至今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已经完成400余部电影的2K修复工作。
 

人工与智能修复相辅相成 

当前,电影修复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人工修复与智能修复。 如果把三大修复流程按照金字塔结构排列,物理修复无疑是最底层的塔基。这也决定了胶片电影修复过程中,人工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短期内批量化的数字电影修复过程中,智能修复的性价比较高。 “人工修复的瓶颈在于人力与效率,比如一个2小时的电影,人工修复下来需要10个团队20天,30万的成本。而AI修复的优势在于效率与成本,一个2小时的电影,AI修复只需要12小时。”爱奇艺技术专家冯巍对记者如此表示。

爱奇艺参与修复的电影《护士日记》

据了解,爱奇艺通过自主研发的ZoomAI视频增强技术(主要针对数字介质),对50部经典国剧、30部经典电影等进行修复。2019年已上线22部修复电影,包括《劳工之爱情》、《地道战》、《白毛女》《刘胡兰》等经典影像。

修复版《劳工之爱情》

从商业角度而言,智能修复在数字电影修复方面的确能够有效控制边际成本。但是,如果画面划痕特别大,比如半张图片都损毁了,还是需要人工修复,因为人可以脑补一些电影画面与细节出来。 “我们在修复的过程中,就出现了画面缺失的情况,这就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修复师根据剧情画面去进行二次创作,保证画面的完整性。”李思在谈及89版《开国大典》修复过程时感慨到。

据悉,此片是基于国际最领先的MTI DRS技术修复,80%的修复工作量是AI完成的,其余则是基于AI技术预处理,然后通过修复师判断修复结果并结合实际画面修复。 “大量历史资料片鉴于当年的拍摄,洗印,保存条件,再加上转印,大多数问题修复极其复杂困难,这时AI能发挥的作用就相对较小,而修复师的能力和经验就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李思认为虽然智能修复解决了此片80%的问题,但也是数量上而不是质量上。 综合而言,电影修复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人工是不可或缺的根本所在。而智能修复能够在一定程度内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两者相辅相成,各有千秋。

成熟商业模式仍是一道思考题 

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计划每年投入3500万,由中国电影资料馆牵头,联合中影集团、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等机构,一起参与这项工程。 目前,拥有电影修复业务的公司主要以国企为主,少量民营企业集中在背靠BAT互联网巨头的公司中。

从实际成本与经济效益而言,绝大多数企业是“用爱发光”。但这并不代表未来修复电影的商业盈利模式之路不通。 “老片的商业价值在于,一些经典老片有个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在任何时间段都会有希望观影的人群,从而带来相应的经济价值。比如爱奇艺修复的《地道战》、《白毛女》等经典电影,在后台我们可以看到仍有比较高的热度和观看人数。”冯巍对小电君说到。

有些老电影的修复,则与“天时”有关。

三维六度(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投入很大成本修复的《开国大典》,正好赶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拥有一定市场潜力。对于修复电影理想的商业模式,李思表示可以挖掘老电影的相关衍生产品等,公司当前的重点在于培养人才,孵化市场。

《开国大典》看片会现场

2009年,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修复版内地重映,获得了4000万票房。2012年,同样修复上映的《新龙门客栈》仅获得了644.2万票房。2015年、2018年分别修复重映的《甜蜜蜜》《阿飞正传》,取得了1233.1万票房、1973.9万票房。

国外进口修复电影中,2018年上映的《龙猫》、2019年上映的《千与千寻》分别取得了1.73亿、4.86亿票房。经典电影修复以后的院线重映票房表现,不容小觑。现实情况下,绝大多数修复电影无缘进入院线播放。 

修复电影的变现渠道及成熟商业模式,仍然是一道思考题。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老电影的社会及文化价值已经凸显。这些价值显然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得与失。

采写/五年

最惹眼球